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山东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搭建“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多业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推进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用、实现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协同、开发并运用APP四个方面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园区;发展思路
一、引言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了全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为物流园区发展画出“路线图”。山东省的济南、青岛2个城市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烟台、潍坊、临沂、菏泽、日照5个城市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了物流园区重点工程,指出在严格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周边公路、铁路配套,推广使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完善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物流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互联网+”物流园模式如幼苗,即将在中国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中发芽并成长。
二、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山东省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目前,山东省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物流园区现代技术的应用仍需推广。
近几年,山东省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技术装备条件已经开始改善,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也已经开始推广。但是只有少部分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技术有较高的水平,大部分物流园区的现代技术的应用仍需要大力推广。
2.物理园区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山东省物流园区有了很大发展,但各地供求状况各不相同。从一般情况看,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随着扩容改造,仓储设施被迫外迁,而新建用地十分紧缺,导致仓库租金不断上涨,库存资源紧缺。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脱离实际需求,盲目上马的物流园区,由于需求不足,功能定位不准,形成先天缺陷,许多园区出现了招商运营困难的情况。
3.物流园区缺乏共享平台。
山东省各物流园区内企业有些已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山东省缺乏统一的大数据的物流平台。
4.物流园区缺乏区域的产业链对接。
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做出正确评估,与当地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效对接。目前很多物流园区与交通运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交通线路衔接不畅,运输效率低下,中转联运难以实现,效率不高:与城市建设规划、行业资源配置等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物流资源闲置、资源利用不平衡、配送车辆流量、流向不平衡不均衡等现象。园区与区域制造业、商贸业发展所需的支持、服务的关联度不高,选址偏随意性,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所以无法落地。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分属不同行业部门管理,各类园区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统筹协同发展不力,导致我國的物流园区相互之间难以衔接、功能单一。尤其是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园区比例很小,即使拥有联运设施的一些运输枢纽型园区,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联运业务也举步艰难,在联运技术、设施的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一体化的多式联运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我国物流园区正日益成为社会物流活动的集聚地,而这种联运功能的缺失无疑是个硬伤,也将给我国未来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三、“互联网+”时代下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的思路
1.搭建“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多业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从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出发,以“互联网+”思想为指导,以物流产业链为核心,以物流公司为切入点,全面进入物流上下游,推动金融业与物流产业之间结合,并通过打造和推广云服务平台,实现产业效能集聚,搭建“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多业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物流与金融、電子商务、制造业、商贸业等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的异业生态圈效应。共配中心从提升作业效率出发,仓运配一体化运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导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作业,RFⅢ自动分拣,自动越库,最大化提升行业运行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提质、增效。而“上仓下店+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将会使仓、运、配物理要素集约,全面降低物流行业运营成本,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推进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应以大数据应用为战略引领,实现了从“互联网+”到“大数据”的融合效应,打通大数据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推进下,银行消费者已经进入“客户新时代”,银行客户变得更加挑剔,对服务体验也有更多的期待。有且只有“互联网银行”在庞大数据流的推动下,不仅可以预测客户需求,还能积极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成为银行客户可信赖的顾问、服务商以及价值聚合的枢纽。所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物流园区的转型发展需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标准化技术”等多维度技术融为一体。
3.实现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协同。
物流园区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要存在信息共享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第三方平台+园区运营实体模式:各区域园区负责运营,信息由第三方的平台进行整合,而且第三方平台与各地园区形成战略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要解决诸多的顾虑,第三方平台投入周期长,盈利周期也长。第二种模式是多园区共建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打通信息壁垒,这里关键的因素,目前各个园区信息化参差不齐,经营思维和思路百花齐放,此方案比较困难。第三种模式是园区虚拟平台+资本收购整合模式:这是一种强势的借力资本整合的模式,而且已经有部分园区是自建,一部分园区是收编,收编的方式是资本整体涉入。此模式资本投资大,即使投资到位,各地都是地头蛇的园区,真正要运营起来,人才是最大的短板。
4.开发并运用APP。
移动互联时代,是用户经济时代,谁掌握了行业最有价值的客户,谁将赢得更大的商机。目前,山东省内物流行业的相关APP数量不少,但是基本上没有形成应用的规模。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需要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服务方便、行业普遍认可和应用的APP。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园区;发展思路
一、引言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了全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为物流园区发展画出“路线图”。山东省的济南、青岛2个城市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烟台、潍坊、临沂、菏泽、日照5个城市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了物流园区重点工程,指出在严格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周边公路、铁路配套,推广使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完善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物流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互联网+”物流园模式如幼苗,即将在中国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中发芽并成长。
二、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山东省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目前,山东省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物流园区现代技术的应用仍需推广。
近几年,山东省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技术装备条件已经开始改善,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也已经开始推广。但是只有少部分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技术有较高的水平,大部分物流园区的现代技术的应用仍需要大力推广。
2.物理园区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山东省物流园区有了很大发展,但各地供求状况各不相同。从一般情况看,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随着扩容改造,仓储设施被迫外迁,而新建用地十分紧缺,导致仓库租金不断上涨,库存资源紧缺。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脱离实际需求,盲目上马的物流园区,由于需求不足,功能定位不准,形成先天缺陷,许多园区出现了招商运营困难的情况。
3.物流园区缺乏共享平台。
山东省各物流园区内企业有些已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山东省缺乏统一的大数据的物流平台。
4.物流园区缺乏区域的产业链对接。
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做出正确评估,与当地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效对接。目前很多物流园区与交通运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交通线路衔接不畅,运输效率低下,中转联运难以实现,效率不高:与城市建设规划、行业资源配置等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物流资源闲置、资源利用不平衡、配送车辆流量、流向不平衡不均衡等现象。园区与区域制造业、商贸业发展所需的支持、服务的关联度不高,选址偏随意性,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所以无法落地。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分属不同行业部门管理,各类园区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统筹协同发展不力,导致我國的物流园区相互之间难以衔接、功能单一。尤其是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园区比例很小,即使拥有联运设施的一些运输枢纽型园区,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联运业务也举步艰难,在联运技术、设施的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一体化的多式联运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我国物流园区正日益成为社会物流活动的集聚地,而这种联运功能的缺失无疑是个硬伤,也将给我国未来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三、“互联网+”时代下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的思路
1.搭建“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多业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从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出发,以“互联网+”思想为指导,以物流产业链为核心,以物流公司为切入点,全面进入物流上下游,推动金融业与物流产业之间结合,并通过打造和推广云服务平台,实现产业效能集聚,搭建“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多业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物流与金融、電子商务、制造业、商贸业等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生产制造+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的异业生态圈效应。共配中心从提升作业效率出发,仓运配一体化运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导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作业,RFⅢ自动分拣,自动越库,最大化提升行业运行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提质、增效。而“上仓下店+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将会使仓、运、配物理要素集约,全面降低物流行业运营成本,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推进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应以大数据应用为战略引领,实现了从“互联网+”到“大数据”的融合效应,打通大数据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推进下,银行消费者已经进入“客户新时代”,银行客户变得更加挑剔,对服务体验也有更多的期待。有且只有“互联网银行”在庞大数据流的推动下,不仅可以预测客户需求,还能积极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服务,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成为银行客户可信赖的顾问、服务商以及价值聚合的枢纽。所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物流园区的转型发展需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标准化技术”等多维度技术融为一体。
3.实现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协同。
物流园区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要存在信息共享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第三方平台+园区运营实体模式:各区域园区负责运营,信息由第三方的平台进行整合,而且第三方平台与各地园区形成战略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要解决诸多的顾虑,第三方平台投入周期长,盈利周期也长。第二种模式是多园区共建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打通信息壁垒,这里关键的因素,目前各个园区信息化参差不齐,经营思维和思路百花齐放,此方案比较困难。第三种模式是园区虚拟平台+资本收购整合模式:这是一种强势的借力资本整合的模式,而且已经有部分园区是自建,一部分园区是收编,收编的方式是资本整体涉入。此模式资本投资大,即使投资到位,各地都是地头蛇的园区,真正要运营起来,人才是最大的短板。
4.开发并运用APP。
移动互联时代,是用户经济时代,谁掌握了行业最有价值的客户,谁将赢得更大的商机。目前,山东省内物流行业的相关APP数量不少,但是基本上没有形成应用的规模。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需要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服务方便、行业普遍认可和应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