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艺术,光和影是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碧罗雪山》中的光和影的处理使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得以完整展现。
[关键词]《碧罗雪山》 光影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无论它的表现有多么真实。
《碧罗雪山》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原生態的演员表演和全部同期录音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白,都不能掩盖它是一部很美的艺术片的实质。在这部平实而细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语言的美,例如“光”。“我们看见的所谓画面,实际上是用光来进行的写作。……和光打交道,正像我们使用书写工具一样,是用这一感光技术来进行交流。这可以造成不同效果的各种风格。”[1]于是,光在影片《碧罗雪山》的时空中起伏游走,它以独特的个性展现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
影片《碧罗雪山》具有浓烈的写实风格,以自然光的表现居多,却又不仅仅局限在自然中对光的简单采集,而是从这种自然光中发掘出多元的镜头可能性。影片一开始,镜头对着阳光,玻璃瓶折射出来的耀眼光线刺激着每个观众的眼球,仿佛时空穿梭一般,在一阵强光下,我们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大红色的布、土黄色的地、酱红的牛肉,浓烈的颜色冲撞着人们的视觉。阳光不再是自然界中简单的表现,而成为了两个不同文明世界的沟通媒介,阳光下的傈僳族世界是粗犷的、贫瘠的却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世界。
“光”是有感情的,它的起伏变化与电影情绪的变化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影片中,村子里有人因为得罪了熊而被熊抓了,村民都上山去找他。在这里,导演运用了“黑处理”,镜头画面只有黑暗中闪烁的火把光以及找人的呼喊声,这样的骚动不安成为了人物内心的外化。熊作为他们族群的祖宗和保护神,却不断地伤害他们和农作物、家畜的安全,这些村民的内心也如这些闪烁不定的火把一般,开始了不安定,这样的情绪波动也为后来村民集体说要打熊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还有光对颜色的影响,也折射出人物的不同情绪。同样是蓝色,却在不同的光线下,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早晨的光柔和而偏温暖,这时的蓝天是柔和而纯粹的,老祖在这样的光中对着雪山凝视和鞠躬,是那样的平静和神圣,那是老祖对自然和神的崇敬表达。但在深夜的光线中,天是发黑的蓝,是冷冷的蓝,迪阿鲁在这样的夜空中对着雪山呼喊他的爸爸和哥哥,为无力拯救自己心爱的姑娘而撕裂的痛哭,这时候蓝色所营造出来的情绪氛围是悲怆的,把整部影片的情绪渲染到了最高潮。光成为了电影画面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把镜头、表演、美术造型等都有机融合在了一个统一的情绪基调当中。
当然,电影《碧罗雪山》并没有因为追求风格的写实,而把影片困于自然光的表现中,为了电影画面表现力的需要,导演也恰当的运用了戏剧光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对老祖形象的塑造。影片中,老祖是傈僳族中年纪最大、地位最高、也是离他们的宗教信仰最近的人,他说的话、做的事往往代表的是族群中“神”的旨意,他在镜头前出现的频率不是最高的,却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位。如何表现这样一位老人成为了关键点。光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上而下的顶光效果,让老祖头上产生了“神性”的光环,再加上老祖身前火盆的烟雾缭绕和表演的少动少语,都形成了一种宗教的威严感和神秘感,同时,老祖在这样的顶光下数着玉米粒说出的话语、都是那样的富有人生智慧,让人不自觉会对这位有着枯树般皮肤的老人产生敬仰和膜拜。在这里,老祖俨然已是宗族“神”的化身。
《碧罗雪山》中的光,不再是普通的照明工具,而是电影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线变化本身就是影片要表现的视觉内容。所以,当我们被迪阿鲁和吉尼的爱情感动得潸然泪下的时候,我们在为他们的表演赞叹不已的时候,我们在被雪山和宗教的力量所震撼的时候,我们还要记得,光在其中是那么的重要,是那样的美。
注释
[1]:[美]乔治
[关键词]《碧罗雪山》 光影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无论它的表现有多么真实。
《碧罗雪山》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原生態的演员表演和全部同期录音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白,都不能掩盖它是一部很美的艺术片的实质。在这部平实而细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语言的美,例如“光”。“我们看见的所谓画面,实际上是用光来进行的写作。……和光打交道,正像我们使用书写工具一样,是用这一感光技术来进行交流。这可以造成不同效果的各种风格。”[1]于是,光在影片《碧罗雪山》的时空中起伏游走,它以独特的个性展现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
影片《碧罗雪山》具有浓烈的写实风格,以自然光的表现居多,却又不仅仅局限在自然中对光的简单采集,而是从这种自然光中发掘出多元的镜头可能性。影片一开始,镜头对着阳光,玻璃瓶折射出来的耀眼光线刺激着每个观众的眼球,仿佛时空穿梭一般,在一阵强光下,我们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大红色的布、土黄色的地、酱红的牛肉,浓烈的颜色冲撞着人们的视觉。阳光不再是自然界中简单的表现,而成为了两个不同文明世界的沟通媒介,阳光下的傈僳族世界是粗犷的、贫瘠的却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世界。
“光”是有感情的,它的起伏变化与电影情绪的变化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影片中,村子里有人因为得罪了熊而被熊抓了,村民都上山去找他。在这里,导演运用了“黑处理”,镜头画面只有黑暗中闪烁的火把光以及找人的呼喊声,这样的骚动不安成为了人物内心的外化。熊作为他们族群的祖宗和保护神,却不断地伤害他们和农作物、家畜的安全,这些村民的内心也如这些闪烁不定的火把一般,开始了不安定,这样的情绪波动也为后来村民集体说要打熊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还有光对颜色的影响,也折射出人物的不同情绪。同样是蓝色,却在不同的光线下,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早晨的光柔和而偏温暖,这时的蓝天是柔和而纯粹的,老祖在这样的光中对着雪山凝视和鞠躬,是那样的平静和神圣,那是老祖对自然和神的崇敬表达。但在深夜的光线中,天是发黑的蓝,是冷冷的蓝,迪阿鲁在这样的夜空中对着雪山呼喊他的爸爸和哥哥,为无力拯救自己心爱的姑娘而撕裂的痛哭,这时候蓝色所营造出来的情绪氛围是悲怆的,把整部影片的情绪渲染到了最高潮。光成为了电影画面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把镜头、表演、美术造型等都有机融合在了一个统一的情绪基调当中。
当然,电影《碧罗雪山》并没有因为追求风格的写实,而把影片困于自然光的表现中,为了电影画面表现力的需要,导演也恰当的运用了戏剧光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对老祖形象的塑造。影片中,老祖是傈僳族中年纪最大、地位最高、也是离他们的宗教信仰最近的人,他说的话、做的事往往代表的是族群中“神”的旨意,他在镜头前出现的频率不是最高的,却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位。如何表现这样一位老人成为了关键点。光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上而下的顶光效果,让老祖头上产生了“神性”的光环,再加上老祖身前火盆的烟雾缭绕和表演的少动少语,都形成了一种宗教的威严感和神秘感,同时,老祖在这样的顶光下数着玉米粒说出的话语、都是那样的富有人生智慧,让人不自觉会对这位有着枯树般皮肤的老人产生敬仰和膜拜。在这里,老祖俨然已是宗族“神”的化身。
《碧罗雪山》中的光,不再是普通的照明工具,而是电影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线变化本身就是影片要表现的视觉内容。所以,当我们被迪阿鲁和吉尼的爱情感动得潸然泪下的时候,我们在为他们的表演赞叹不已的时候,我们在被雪山和宗教的力量所震撼的时候,我们还要记得,光在其中是那么的重要,是那样的美。
注释
[1]:[美]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