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了构建“生活化”的地理学习情境,并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开放性与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课堂;学习情境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形成生活性教育模式。在教学期间,教师针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改革,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实际生活。在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促进学生总结地理规律,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通过生活化与大众化的方式提升地理教学工作效果。
结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作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初步构建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利用生活经验,巧妙导入新课
在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中,作者将家里的天然气缴费单导入新课,显示价格为每立方米3.4元,同时展示新疆乌鲁木齐家庭用天然气的价格为每立方米1.37元,问:为什么佛山的天然气价格比新疆贵那么多?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既惊讶又亲切,引导学生去追问原因。原来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储藏少,而新疆的天然气蕴藏丰富,这体现了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匀特征。这个导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既然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少,那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天然气不足的问题?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该课的一个重点——西气东输工程。
(二)借用热门话题,渗透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与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活化课堂结构与模式,教师可在其中渗透热门话题。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时,巧借“香港回归20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一带一路”三个热门话题,分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得到结论:单个城市的优势有限,城市需要不断升级,城市之间不断分工,进而发展为城市群,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与规律,并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提升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身边的水资源。一个小组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发现身边的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一个组员在调查感受中写道:“在整理和排版这份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时,我是抱着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完成的。当我回头看看这份我和我的组员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的报告时,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很适合评论我家园的现状——‘我们把荒漠变成家园,却在无形中把家园再次变成荒漠!’短短的一句话令我十分震撼,同时心里也涌起了愧疚感。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正处于危境,更是有力地批评了人类对自己建设的家园正在进行一点一滴的肆意伤害。同时也在暗示着人们要爱护自己一手建设的美好家园,呼吁着人们不要再伤害她了。而在我的家乡,污水情况是最为严重的!我承认自己曾是‘排污者’的一分子。年少的我曾经对环境污染根本不在意,上学和放学的必经之路会经过一条散发着恶臭的臭水沟,我会捂住闻到了恶臭的鼻子,嘴里还抱怨着‘怎么那么臭啊!也没人来管管。’当我完成这份调查时,我突然才发觉,原来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把我们的家园推向毁灭的边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污水的漠视,政府对污染情况的处理不当,无一不表现出人类的道德水平正在下降和对于家园环境污染的不重视。陈村被誉为‘花乡之都’,却忘记了花依赖着水和阳光,水乃生命之源啊!通过这一份调查报告,我受益匪浅,不仅在思想上对水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定义,更多的是知道要如何保护水资源和这座我爱着的城市!”
(一)教师需具备课堂驾驭能力与专业文化素养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遵循开放性与合作性的原则,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仅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标准与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还需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整理,形成再创造的控制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完善,以此提升探究性教学工作效果,避免出现课堂秩序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可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为其后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中,我们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评价方式往往是评价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容易忽略。而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创新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过程评价的过程中,需针对学生拓展方面、创新方面、应用方面与合作方面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明确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可以使用自我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方式与互相评价方式等开展工作,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
[1]杨爱玲.建立课标地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45-46.
[2]郭芳英.设计生活化地理试题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Z1):92-94.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课堂;学习情境
一、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必要性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形成生活性教育模式。在教学期间,教师针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改革,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实际生活。在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促进学生总结地理规律,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通过生活化与大众化的方式提升地理教学工作效果。
二、生活化課堂的构建
结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作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初步构建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利用生活经验,巧妙导入新课
在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中,作者将家里的天然气缴费单导入新课,显示价格为每立方米3.4元,同时展示新疆乌鲁木齐家庭用天然气的价格为每立方米1.37元,问:为什么佛山的天然气价格比新疆贵那么多?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既惊讶又亲切,引导学生去追问原因。原来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储藏少,而新疆的天然气蕴藏丰富,这体现了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匀特征。这个导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既然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少,那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天然气不足的问题?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该课的一个重点——西气东输工程。
(二)借用热门话题,渗透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与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活化课堂结构与模式,教师可在其中渗透热门话题。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时,巧借“香港回归20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一带一路”三个热门话题,分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得到结论:单个城市的优势有限,城市需要不断升级,城市之间不断分工,进而发展为城市群,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与规律,并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提升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身边的水资源。一个小组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发现身边的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一个组员在调查感受中写道:“在整理和排版这份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时,我是抱着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完成的。当我回头看看这份我和我的组员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的报告时,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很适合评论我家园的现状——‘我们把荒漠变成家园,却在无形中把家园再次变成荒漠!’短短的一句话令我十分震撼,同时心里也涌起了愧疚感。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正处于危境,更是有力地批评了人类对自己建设的家园正在进行一点一滴的肆意伤害。同时也在暗示着人们要爱护自己一手建设的美好家园,呼吁着人们不要再伤害她了。而在我的家乡,污水情况是最为严重的!我承认自己曾是‘排污者’的一分子。年少的我曾经对环境污染根本不在意,上学和放学的必经之路会经过一条散发着恶臭的臭水沟,我会捂住闻到了恶臭的鼻子,嘴里还抱怨着‘怎么那么臭啊!也没人来管管。’当我完成这份调查时,我突然才发觉,原来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把我们的家园推向毁灭的边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污水的漠视,政府对污染情况的处理不当,无一不表现出人类的道德水平正在下降和对于家园环境污染的不重视。陈村被誉为‘花乡之都’,却忘记了花依赖着水和阳光,水乃生命之源啊!通过这一份调查报告,我受益匪浅,不仅在思想上对水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定义,更多的是知道要如何保护水资源和这座我爱着的城市!”
三、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反思
(一)教师需具备课堂驾驭能力与专业文化素养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遵循开放性与合作性的原则,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仅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标准与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还需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整理,形成再创造的控制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完善,以此提升探究性教学工作效果,避免出现课堂秩序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可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为其后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中,我们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评价方式往往是评价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容易忽略。而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创新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过程评价的过程中,需针对学生拓展方面、创新方面、应用方面与合作方面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明确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可以使用自我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方式与互相评价方式等开展工作,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爱玲.建立课标地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45-46.
[2]郭芳英.设计生活化地理试题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Z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