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从心里走过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神奇,是在少年时代。记得是十二岁那年的夏天,有一天我突然很想去游泳,我们家附近的一所大学里有游泳馆,可是妈妈规定不能一个人去,要有伴儿。我就去约我们班一个女生。她偏偏不在家。她妈妈告诉我,她下午要去舅舅家,可能去不了。我抱着一线希望给她留了个字条,大意是说,这么热的天,一头扎进凉凉的泳池里多好啊,听着知了在树上叫,比赛谁憋气的时间长,痛痛快快地玩儿一下午……放下字条我就回家了,回家就忘了。却不知道字条的魔力出现了:刚吃过午饭,女同学就带着泳衣兴冲冲来找我。我喜出望外,问她:“你不是要去舅舅家吗?”她说:“我看了你写的字条马上就动心了,明天再去舅舅家。”
  噢,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文字的神奇。原来文字是可以改变人的想法的。母亲曾跟我说,她读小学时因作文写得好,班上一富家子弟就找她要作文本。她不肯,因为她只有一个本子,怕弄丢了。那富家子弟马上跑去买了两个新本子。她高兴坏了,当即成交。因为对她来说,写篇文章是容易的,买两个本子却十分不易(对富家子弟来说刚好相反)。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篇作文对那个富家子弟到底有何意义,已成为历史幽深处的一个谜。而我只记住了那个最肤浅的结局:文字可以变成物质财富。
  中学时我渐渐喜欢上了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它能满足我的虚荣心。作为一个家境不好从小自卑的女孩兒,唯一的亮点,就是老师总在课堂上念她的作文了。其实我自己并没觉得有多好,我只是为了赢得老师的欢心才那样写的。扪心自问,没有一篇是动了真心的,今天若拿出来看,一定不忍卒读。后来上了大学,被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淹没,方知自己的浅薄和渺小,再不敢轻易写什么了。那种对文字的畏惧,几乎废掉了我的写作爱好。
  某个暑假结束,我从杭州返校,穷学生只能买硬座票,可是因为中途转车,硬座票也没买到。只好挤进卧铺车厢蹭座。到了晚上列车员来清理车厢,毫不客气地像赶鸭子那样赶我走。我旁边一位中年人大约是同情,小声说:“还有空铺位,你可以补张票。”我咬咬牙,拿出十七元钱补了一张,那张只睡了一晚上的卧铺票,耗去了父亲给我的一学期书费(总共二十元)。父亲对我历来要求严格,若知道我受不了苦买了卧铺,一定会生气的。回到学校我便硬着头皮给他写信,殷殷诉说着路途的艰辛和被列车员撵出车厢的尴尬,不得已买了卧铺票……不久父亲回信了,汇来二十元钱。父亲说:“那种情况下你买张卧铺票是应该的,这个钱爸爸出。”
  我惊喜交集,当然不是因为我的文字终于也和母亲一样“换了钱”,而是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能力。还意识到,真正的文字能力,不是体现在作文上(得高分的作文往往是循着某种模式写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只为表达心情所写的文字上,比如书信,比如日记。我的写作热情再次被点燃。
  后来做了文学编辑,并开始写作,日日与文字纠缠,越是接近文字便越是敬畏。虽然常常感到“词不达意”,恨自己没有“力透纸背”的功力,写不出那种振聋发聩直击灵魂的大作,但有一点我始终坚持着,就是诚恳的写作态度,不哗众取宠,不故弄玄虚,也不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我相信,老老实实地写,用心写,那文字,总会与某一颗心相遇。
  忘了是哪一年,我写了一篇随笔《城里的树》,对城里人不但不爱护自己的树,还把乡村大树移进城里的做法深感不满。当然写过便放下了。不承想前年去部队采访,却与此文邂逅,一位曾与我同在机关工作的少将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一年胡主任看了你写的《城里的树》,马上打电话把我叫去(他当时是管理处处长),他说,你看看,作家都写文章批评我们了,说我们不爱惜树,你们还不赶快改正?
  我知道胡主任说的是这段文字:
  在我上班的路上,有一棵树,是香樟。它的脚下不知何时被人们抹上了水泥,可能是为了平整路面。但抹水泥的人竟一直把水泥抹到了它的脚底下,紧贴着树干,一点空隙也不给它留,好像它是根电线杆。每次我从那里过,都感到呼吸困难,很想拿把镐头把它脚下的水泥凿开,让它脚下的泥土能见到阳光,能吸收水分。不过让我钦佩的是,这棵香樟树竟然没有被憋死,一年四季都绿在路上。也许它知道它是那条路上唯一的树,责任重大。每每看到它,我都内疚不安,我帮不了它,却享受着它的绿荫。
  让我意外的是,这位胡主任从来不是个细腻柔情的人,作为一位曾经驻守西藏边关几十年的军人,他刚硬甚至有些粗暴。却被这么一篇小小的文章打动。这位当年的管理处处长接了指示,立即派人去找到那棵树,把那树下的水泥凿开,给它以通畅的呼吸和雨露。而我因为搬出了大院,没再去关注这棵树。时隔多年听到这个故事,心里半是欣慰半是惊异。原来这篇小文章,竟救了一棵树。
  但有些读者与我作品之间的故事,不但不能让我欣慰,反而让我紧张不安。比如,一位男青年因读了我的《穿过那片树林》而决定和一个不太漂亮的女孩子结婚(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个丑姑娘);一个女友看了我的《拉萨童话》而决定去盲童学校做志愿者;一位军校生因为看了《我在天堂等你》而选择进藏,等等。我怕他们在做出决定后会后悔,在遇到挫折后后悔,或者现实让他们失望,他们却无力回头。每每这种时候我就扪心自问,在写这些作品时,是否真诚?回答是肯定的。我的每一部每一篇作品,都是以诚恳之态度写出。遂心安。
  我知道,每一位作家都能说出很多自己的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感受。在我,每每得知有人因为我的作品感动落泪,或者受到启发,或者开怀大笑时,我都会在感受到文字的神奇的同时,更加敬畏文字,或者说,更加谨慎地对待文字。
  如今,网络的普及,QQ、论坛、短信以及微博的兴盛,让文字的表达变得越来越普及了。只要认识个三两千字,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并借助媒体平台传播开来,或者与人沟通。文字不再是少数人的表达工具。这时你会发现,不管写作者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能真正被人们喜爱乃至能四下里流传的,依然是那些真诚的文字。
  于是我再次告诫自己,永远都不要肆意挥霍你认识的那些字,永远都不要随意处置你熟悉的那些字,永远都先让文字从心里过一遍,再问世。
其他文献
谈起我和阿达与小书店的渊源,大概要由半年多前说起。小书店位于我的姑姑珍珠工作的医院附近,一个社区的巷道里,书店老板本来是个长着一脸大胡子的叔叔,我和阿达都称他大胡子叔叔。后来大胡子叔叔生病了,为了完成和女朋友的约定,书店就一直歇业,直到最近,小书店改由大胡子叔叔的女朋友经营,才重新开张。  我和阿达站在小书店里,喝着热热的可可,心里暖暖的。  “喂,我怎么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阿达推了我一下后说。
期刊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位毫不起眼却又最忠诚的朋友。  它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不管是你的快乐、悲伤,还是兴奋、失落都可以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它。它不说话,只是会默默地、静静地把你说的话藏在心里,悄悄地跟你一起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分享成长的喜、怒、哀、乐。  它是一位最最忠诚的追随者,随时随地都跟在你的身边。不管是艳阳高照的白昼,还是透着点点灯光的夜晚,只要你赠它一点点的光明,它就会回你永远的陪伴。完美地诠释
期刊
小恩其人  小恩,男,初一(2)班学生。在班上,他成绩平平,甚至只是在“地平线”(我们把及格叫作地平线)上下浮动;长相平常,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一点也不帅。然而,不平常的是他的沉默寡言:从开学到现在,整整一个学期都要结束了,他硬是没有和别人说话超过两句的时候,差点让人以为他是哑巴。  他只是不爱说话。从小,他就是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里生活,家又在离镇上二十多里路的山村里。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
期刊
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漫画也是一种表达。  《父与子》是一本世界著名漫画,是德国人埃·奥·卜劳恩画的。这本书表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一些搞笑故事,表达了一位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爱。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里面的每一幅图画好像活的一样,都是如此幽默和感动。  父亲是一位下巴长着胡子、光头,挺着大肚子,喜欢穿着一件百年不变的黑马甲,一双圆圆的眼睛里嵌着两个比芝麻粒还小的黑眼珠的中年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儿
期刊
当孩子被检查出患有近视后,不少家长往往疑惑不已:“我很严格控制孩子,从来不看电视也很少使用电脑,为什么还是会近视?”  也经常有家长会问我:“想要让孩子不近视,是否要禁看电视?”  因为3C产品的普及,谈到近视,多数家长会直接联想必定是3C惹的祸,过去最常被指出的“凶手”就是“看电视”。其实多年以来,我诊治过许多高度近视的学童,其中不乏完全不曾接觸3C产品的孩子,可见使用3C可能不是近视的唯一元凶
期刊
一颗李子在树上长到成熟,再掉到土壤里的过程就是它的一生。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朵李子花悄悄地开放了。  你可能不知道那里面就藏着我,我正在熟睡,不愿意被人打扰。但是过了一天后,花瓣谢了,我不得不面对风吹雨打。  幸好,春天的雨是绵绵的,像是给我洗澡一样,特别舒服。  眨眼间,几个月过去了,我已经长成一颗圆溜溜、红彤彤、饱满的李子了,不久后我将从树上掉到泥土里,结束我的一生。  終于,我落到了泥
期刊
一个雪后的清晨,两名警察在街上分头巡逻。这时,一名男青年推著一辆自行车走过来,其中一名警察见他神色慌张,便上前查问。不料,这名男青年突然从衣袖里拔出一把尖刀,猛地朝该警察胸口刺去,然后骑上自行车仓皇逃走。  另一名警察闻讯赶来时,受伤的警察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向同事指明了凶手逃跑的方向,并说凶手是骑自行车逃走的,但话没说完便牺牲了。  后赶来的这名警察悲愤万分,立刻朝指示的方向追去,但没跑多远,前面
期刊
在广阔的汉语世界里,有一方成语天地,那里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有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乐园,游玩成语吧。  第一站:成语找茬儿  以下每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画上圆圈,再在括号内写上正确的字。  1. 直言不违( ) 2. 人言可危( )3. 好高鹜远( ) 4. 别出心才( )5. 急风劲草( ) 6. 金屋藏骄( )7. 怨声栽
期刊
菜市有一家我最愛的云吞小铺,每逢周末,为了尽情享受不可多得的懒散时光,我都会买上几斤云吞,当作看电视的消遣。  虽然云吞好吃,卖云吞的大婶却不大好相处,她总要在别人面前夸耀,如果是夸自家云吞也就罢了,但她夸的是自己的孩子——和我同龄的初中生。  “哟,姑娘,你又来啦?周末不上课,在家有好好学习吗?”  万年不变的开场白,她见到我总会这么说。  “还好吧,一两天不学又不会怎样。”  “哎哟,你这样可
期刊
无论是已经用过的打印纸、旧的画作,还是过期的报纸和各种艺术作品的残片,全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再生纸明信片。完成明信片的制作和装饰之后,可以用来给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还有朋友写几句话哟!  材料  · 两片毛毡  · 窗纱或铁丝网  · 毛巾或棉布  · 再生纸  · 搅拌机或碗  · 水  · 压花或植物种子  步骤  1.找一些旧纸,用手撕成小块,或者用剪刀剪成小片。  2.一杯碎纸片中加大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