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六条路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军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余杭教育学院教研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作者,特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德育的核心课程,其教材编写体现的德育理念、教材提供的德育典型案例、教材展示的德育活动方式与评价模式,不仅对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小学日常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笔者谈谈深入解读教材的六条路径,希望给广大德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通过纵向连接理解教材设计意图
  教材是学校教育过程的重要构件——尽管学界已有“后教科书时代”的说法,但目前为止,“教教材”依然是常规课堂中最为普遍的做法。因此,精准深入解读教材,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通过纵向连接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就是我
  们在理解教材时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解读每册教材,理解单元设计意图,把握每课教学方向,落实课时教学策略和评估标准。今天教室里的儿童,面对的是复杂多变未知的社会,他们不仅要學会接受、传承、适应,也要学习思考、选择和超越;他们可以接纳迷茫、困惑和沮丧,但更要学会调适、坚定和积极。纵向连接理解教材,就是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既要把教材放到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和大学中去思考,也要把教材放到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去思考。儿童通过教材的学习,需要养成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能够以道德的情怀、法治的思维,幸福地走好人生路。
  接下来我们就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和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中的第一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为例,说说如何通过纵向连接深度解读教材。
  这两课教材主题都聚焦伙伴交往,通过纵向连接比较,我们可以从教材定位、交往对象、教学设计的落点等三方面找到其中的不同。
  1.定位不同: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教材的设计定位在于帮助学生尽快结交新伙伴,实现与新环境中的同伴由陌生到熟悉的转变。一年级下册教材的主题是养成好习惯,本课的定位是乐群习惯的养成,设计定位在于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走出自我的封闭世界,形成乐于与他人相处的开放心态,将乐群作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与方式。
  2.交往的对象不同:一年级上册课题中因为是刚上学的生活情境,此处的伙伴交往聚焦在同班同学。一年级下册课题中的伙伴则拓展到了社区中的伙伴、其他年级的伙伴以及在其他社交场所交往的伙伴,指小朋友在不同场景共时空的同龄人。
  3.教材设计的落点不同:出于“适应新生活”教育主题的需要,一年级上册《拉拉手,交朋友》从课题和内容的安排上都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教师“扶”的设计和力量,包括副版《交朋友》的绘本故事中,给处于交往困境中的小猴支招的也是象征长辈的老山羊。而出于“养成好习惯”教育主题的需要,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就逐步开始放手,其课题就体现了“我”的力量,是“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个玩和交往是“我”个人的内在愿望与倾向。如果仔细分析,教材副版《小布丁和小蝴蝶》的绘本故事中,给小布丁支招解决其交往障碍的也是一只小蝴蝶,而不是成年人,在此课题下的“想一起玩怎么办”和“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这两个栏目,还深化到了交往中的霸凌问题、冲突问题和规则意识问题,难度与深度要高于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设计。
  根据上述案例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知道,采用纵向连接的方式,把具体课题放置到整个小学阶段相类似的主题场景画面当中,分析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厘清其差异,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教材设计意图。
  二、借由横向定位把握教材设计意图
  横向定位就是把课题放在其所在单元、把单元放在其所在册次的教育主题中,通过与单元中的其他课题、不同单元在同一册次中的相互关系来定位课题的理解。也就是说,课题设计意图的理解不能只考虑其与单元主题和分册主题的纵向联接,同时也要考虑其与同级的其他课题的关系、单元间的横向关系。如二年级上册的整册教育主题是“奠基公共意识”,该册四个单元分别对节假日生活、班级生活、公共生活和社区生活四个不同场域中的生活进行设计,通过这四个场域的生活,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节假日生活、班级生活、公共生活以及社区生活中所包括的公共性。这四个场域的生活是平行的,他们共同支撑表达着“公共意识”这一教育主题。而同时,在每个场域内,四个课题间也通过不同的联系共同形成同一个场域的主题的学习。如第一单元中,分别安排了暑假生活、周末生活、国庆节日和秋天的节日四个内容上并列的课题。第二单元的班级生活则安排了班级归属与荣誉感、班级规则、班级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班级活动四个课题,前三个课题间是逐渐递进的关系,最后一课是通过活动对前三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深化与巩固。第三单元的四课,是相互并列地讲了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和公共文明(声音)。第四单元则展现了由物(我爱家乡山和水)到人(家乡物产养育我)、由家乡人到家乡文化与变迁的由浅入深的逻辑层次。
  横向定位,就是教师在教材解读时能够寻找到课题在完成同一主题(单元和分册)目标时区别于同级课题的具体定位,发现其与同级课题的意义关联和具体差异,整体思考并准确把握教材设计意图。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教材在第一课《假期有收获》和第二课《周末巧安排》中都出现了看电视的画面,如果横向比较这两课,我们就会发现,《假期有收获》一课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长假期自主时间段的安排和管理,《周末巧安排》一课的主题聚焦在儿童周期性固定重复出现的短闲暇时间的计划与安排。这两个时间段看电视的安排和选择会有什么不同呢?双休日看电视,家长一般也休息在家,学生刚结束一周的学习,但又要面对下一周的学习,因此家长监控多、学生学习疲惫、双休日活动安排多等情况都会让学生滞留在电视前的时间受到控制和约束;而暑假学生有大块的时间,家长也经常上班不在家,因此学生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延长看电视的时间,并且容易看一些不适合青少年的电视内容。通过同单元教材不同课题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同样的看电视画面呈现,我们解读的侧重点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都叫节假日,但学生的生活和时间安排都会有所不同;同样的公共意识培育,不同的节假日会有不同的安排和体现。这就是横向解读教材的意义。   三、基于实际情形深化教材设计意图
  通过纵横定位的方式把握了教材设计的基本意图之后,我们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时代变化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下面,我就贵州桐梓县官仓镇九台小学的刘永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美丽的冬天》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唐隽菁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两个课例来进行对比分析。
  刘老师所在的桐梓县属于乌蒙山区,官仓镇九台小学是距县城50多公里的村级小学,覆盖着1村10个组,现有学生44人,6班6级,7个教师,平均年龄为48.5岁,学生最远距校6公里,每天上山或下山步行到校。刘老师班里只有10个学生,他是怎么样基于生活实际来深入理解教材的呢?刘老师抓住了教材课题中“美丽”这个关键词,帮助学生通过看图、吟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是如何呈现的。美在每年都会出现的四季循环;美在无处不在都可以的寻找与发现;美在冬天外在形象的多变与不同;美在冬天的生活乐趣;美在冬天玩耍时老师对学生提醒的注意安全。当刘老师结合《美丽的冬天》这个课题,一遍遍地请学生从身边寻找着冬天,从教材中感受着冬天;当孩子从容地走到窗边,用手指在窗户上画出一幅气雾画;当孩子羞涩地拍打着自己冻得红彤彤的笑脸,我们就能感受到教师在教材解读时抓住了课题蕴含的最关键的教学要点:感受冬天的美丽,来自孩子的真实体验;感受冬天的美丽,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温暖。这是一位山村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那么来自南京的唐老师,又是如何基于城市儿童的生活实际来深度解读教材的呢?细读唐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发现,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活动设计都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意图。例如《坚持才会有收获》第二个栏目“坚持的收获”中,画面出现了儿童围坐交流的景象,其中一个男孩旁边写着一句话:“我坚持踢了一星期,现在都能连踢十个了!”类似于踢毽子,跳绳活动是城市儿童几乎人人都有的体验,唐老师就把这一活动引入了教学活动的开端,迅速把儿童带入到了坚持的体验交流中去,进而自然地引导儿童交流分享自己生活中坚持的行为和体验感受。这是唐老师结合实际的教材解读与合理使用。
  有人说教材是方向,是地图,是导航,深入解读教材,更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使用适合自己的“桨”。
  四、依据课文标题、结构和栏目内容读懂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无论是怎样的课文结构、教学栏目、课文范例,其设计意图都会指向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目标。因此,关注课文结构和栏目,聚焦课题,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第一篇课文《挑战第一次》,其课题的关键词是“挑战”和“第一次”。“挑战”是一种敢于去尝试的积极心态,它的教学目标应聚焦尝试时的心态把握和调适,而不是挑战的结果和具体挑战时的技术方式。“第一次”的选择最难忘,“第一次”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选择和行动。因此,《挑战第一次》一课提醒我们解读这课重在引导儿童勇于挑战、善于挑战的心态把握,而不是挑战结果的追求。
  再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有精神》有“这样真精神”“有精神真好”“我们天天有精神”三个栏目和一个副版小绘本《谁精神?》。在这一课的教材解读中,老师们容易关注本课第一个栏目“這样真精神”中日常学习生活里看得见的“精神”,例如出操、上课、听讲、发言等,而忽视第二个栏目“有精神真好”中无人关注时的精神状态,缺少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中“怎样才能每天有精神呢?”一问中的科学指导,比如有时看似无精打采的休养就是为了积蓄更充足的能量。至于副版的小绘本《谁精神?》旨在让学生知道精神并不仅仅指外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有些人外表不一定好看,但是如果双目有神、脸带微笑、说话响亮、做事利落,也同样能够给人有精神的美好印象。这是基于栏目分析的教材解读。
  对于有些栏目少、看似内容相近的课文,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二课《家乡物产养育我》,只有两个栏目“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里面的内容也都是围绕寻找、布置、感受家乡特产展开的,如果不注重分析研读教材课题、栏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很容易把这节课上成热热闹闹的家乡产品推介课,而忽视了课题中“养育”一词蕴含的家乡“物”和“人”之间的精神情感关联。如何深度解读教材,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结构、栏目和内容来厘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第一个栏目“我的家乡产什么”的调查活动呈现地点是餐桌上、商场里……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儿童从身边日用百货中去感受家乡物产对“我”的养育,这是家乡“物”和“人”的普遍而广泛的连接。而同一栏目中的“家乡物产博览会”则呈现的是儿童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来感受家乡特产,表达对家乡特产的喜爱,这是家乡“物”和“人”的个体连接。而在本课第二个栏目“家乡物产惹人爱”中,家乡物产的寻找和家乡的人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离不开背后的家乡人。而最后副版小绘本《马头琴的传说》,提醒我们寻找家乡物产,不要遗忘了家乡文化,这同样滋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个课题、几个栏目、多种教学材料和活动范例,希望体现的是“学材”的作用,希望点明的是德育生长点,希望打开的是师生的思路和视野。把握好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读懂了教材。
  五、依从教材编写的绘本特色读懂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采用了情境图表达的“图说”方式,这样的教材特色很容易让老师觉得这门课是看图说话课,看不懂绘本当中的要素表达和深层内涵。怎么依据教材绘本特色来读懂教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绘本有两种主要叙事方式:一种是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者过程,即说明式叙事;另一种是讲述式叙事,即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道理。讲述式叙事根据内容可以细分为故事叙事、道理叙事,也可以根据叙事的开放程度分为完整式叙事和开放式叙事,还可以根据其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正版叙事和副版叙事。教材中每课的编写意图首先是通过主版教材的栏目与内容进行全面落实的,副版小绘本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完善、细化或拓展,是教师可以灵活使用的教学资源。   关于主版绘本教材的解读,我们可以借鉴使用前面介绍的四种方法,同时要尊重儿童对绘本的多元理解,倡导开放使用。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二课《吃饭要讲究》,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吃饭前的洗手图,这时我们要知道教材想要传递的不只是洗手方法的指导,会洗手只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其价值指向的是儿童在用餐时的卫生习惯。因此,对照这副洗手图,教师备课时需要思考和解读的问题除了教材中的“怎样洗手才干净?”,还要思考:我们班的儿童他们家里的洗手条件怎样?他们本身对洗手这件事情的认识程度如何?吃饭时的卫生习惯除了洗干净双手,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因此,绘本是一种画面语言,其指向的并不是单一的内容,教师在解读绘本时要进行全面多元的思考,这样教学才不会陷入到技术主义和行为训练的泥潭。
  除了主版绘本,教材副版的小绘本设计与使用也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教材中的副版小绘本都可以归类到完整式故事绘本、开放式故事绘本以及开放式道理绘本这三种类型当中去。这其中,完整式故事绘本既可以在教学中作为教育资源呈现,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补充资料;而开放式故事绘本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用于儿童对问题的辨析和深入思考,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考能力;开放式道理绘本中,有时一幅画面就是一种场景分析题,比如《小宝,不可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把每一幅图都当作一种场景,请儿童讨论“为什么不可以”的理由。
  综上所述,副版小绘本是教材的补充材料,它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成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六、结合时代发展变化深化教材理解
  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无形却有力地影响着我们对教材解读的深刻性。例如,小学低段儿童的习惯养成,是在他者控制下的条件反射还是自觉选择后的智慧行动?教师引导儿童对动植物的呵护,是因为利己的功利主义还是和谐共在的自然生命意识?教师教学是给予儿童唯一的正确答案,还是提供几种思维方式供儿童基于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判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儿童德育过程中,积淀了许多值得传承的宝贵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解读的观念也需要结合时代变化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大家排好队》,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就要意识到排好队不仅是遵守秩序的行为,它更能让生活变得安全、高效和文明,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尊重。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解读本课副版小绘本《守规则,懂规矩》时,就会结合绘本内容,结合当时所处的具体生活场景来进行選择与判断,并不要求儿童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答案。例如,是否要让老爷爷插队上车?要不要接受阿姨给予我的插队接水机会?要不要让尿急的同学先上厕所?关于这类问题的答案选择,话题的讨论背景与场景出现的可能性越多,学生行为选择的理性就会越强,行为选择的自觉执行力也会更强。例如,妈妈请老爷爷先上车,老爷爷当时的乘车背景是什么?是身体虚弱还是有急事?我当时上学是还有充裕的时间还是马上就要迟到了?我当时的心情和想法是什么?因此,排好队不仅仅是僵化教条地执行学校规则,更是基于更美好生活的塑造而自觉选择的实践智慧,这是眼中有“人”的教材解读。
  综上,当我们拿到一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走进课堂之前,我们可以先纵向、横向把握一下本课在小学教材中的教育教学定位,然后基于实际分析课文的课题、课文结构和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细研主副版绘本的使用方法,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人情走心地思考如何让教材与儿童的生命相连。深入解读教材,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教材引导的目标和方向,助力儿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敏
  读者热线:010-62003452
  投稿邮箱:zgdy_jiangtang@163.com
  深入解读教材,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教材引导的目标和方向,助力儿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绘本是一种画面语言,其指向的并不是单一的内容,教师在解读绘本时要进行全面多元的思考,这样教学才不会陷入到技术主义和行为训练的泥潭。
  如何深度解读教材,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结构、栏目和内容来厘清材料2间的逻辑关系。
  有人说教枋是方向,是地图,是导航,深入解读教材,更需要教9币结合实际使用适合自己的“桨”。
  课题设计意图的理解不能只考虑其与单元主题和分册主题的纵向联接,同时也要考虑其与同级的其他课题的关系、单元间的横向关系。
  纵向连接理解教材,就是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既要把教材放到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和大学中去思考,也要把教材放到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去思考。
   本文系作者2020年5月10日于杏坛学林公益大讲堂所作的题为“如何才能深入解读教材?”的讲座(标题有改动)。
其他文献
万科领衔以790亿收购物流地产霸主普洛斯,便是郁亮为万科实现“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的提前落子。  7月14日,以万科集团为首的中国财团以116亿美元(约790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物流巨头普洛斯。预计这笔交易最晚将在2018年4月14日之前完成,交易完成后普洛斯将从新加坡交易所退市。根據交易披露的信息,在持股比例方面,万科集团占股21.4%、厚朴投资占股21.3%、高瓴资本占股21.2%、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一位非常强调“入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不着力于建设彼岸世界,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也反对个体囿于自己的世界中,如,“了绝四: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身处沂蒙,发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临沂金盾小学始建于201 0年,是临沂市首批“名校进北城工程”学校。建校十年来,学校努力打造“金盾教育”办学品牌,坚守本真,做有信仰的教育,依托沂蒙红色沃土和党支部这个“红色引擎
人虽有地域、工种、职位、贫富之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平等待人,真诚待人。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际交往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奉行君子之交,与人为善,热心助人。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开展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明,引导学生做知书达礼之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责。 
金融危机对中国危中有机,给了中国在全球弯道超车的机会。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增强,国际话语权也有明显提升。  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增强,国际话语权也明显提升。  金融危机是不幸的,其短期内造成的经济急剧下滑、失业大幅攀升以及资产价格缩水的负面影响,使大部分群体都遭受损失。但是,危机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土壤,几乎每一次金
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人身心成熟的标志。青少年责任感的培育,不仅关系着个人能否成长为完整的人,更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教育,不仅是健全青少年人格的实践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点。”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责任伦理思想是学生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传承儒家责任伦理思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与往年相比,今年百姓对切身利益、个人经济问题的敏感度,较过去上涨。无论是社会保障、收
陕甘宁边区中等、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特殊的时期逐渐建构起来的,并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一级建立的考试管理机构、明确考试的职能、规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结果:40例晚期非鳞非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