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但随着教育领域改革朝着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区域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谈谈以资源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资源的“共建”及“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在课堂,最终的信息化成果也是通过课堂的变化来体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业务。信息化在这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即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共建”主要体现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方便老师在数字教学环境下设计教学方案时调用,使资源的可用性大大加强,同时需要采用配套的信息化手段在教师考核及资源使用等层面推动机制的转变,这样才能够将应用效果落到实处。
在完成资源建设之后,就面临资源“共享”的问题了。资源共享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要素:(1)共享的资源存储在哪里?(2)共享的资源如何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随时随地被使用?(3)如何让共享资源由“被动被访”到“主动推送”?
针对第一个问题,需要区域的数据中心,或者借助省/市的数据中心平台来存储这些优质的资源。云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安全性是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对应的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问题。
首先“连通”是“共享”的基础,所以要实现各结点的连通性建设,让每所学校都接入到教育网络中。而数字教学资源的特点是生动直观,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主要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或者交互式程序来开展,这样的应用必然对网络管道的服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更宽的管道来解决管道服务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可使用资源缓存技术来解决高并发使用过程中的管道瓶颈问题。这样双管齐下,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网络连通的基础上,就要考虑资源的使用环节了。 这正是第三个建设问题所要解决的,通过对资源的使用主体进行区分,根据使用者身份及习惯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这样就将通过搜索功能来实现资源定位的传统方式进行了改变,解决了用户必须要通过主动发起搜索行为来获取资源的被动方式。能够在网络层面即支持新资源的同步传递,用户将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源,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建设热点资源门户,通过信息同步分类机制将最新更新的资源同步到不同身份的用户,化被动为主动。但决定教师是否使用这些资源的因素在于资源是不是优质的(是不是好用)以及资源的使用是否便捷(易用),当然还需配套的激励机制共同作用,使优质资源“通”起来。
二、运维及安全
随着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信息网络的逐步完善,摆在信息化建设者面前的运维及安全问题开始凸显,由于业务与信息化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不再是支撑几个管理业务系统、教学及资源平台,而是能够基于全体教育业务系统的应用对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不仅要及时发现信息系统中的故障点,而且要具备提前预防及后续改进的能力。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IT故障及问题的同时,又要通过流程的梳理和规范从根源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这两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对网络及应用的监控及管理,容易忽视运维流程的建设和IT服务流程的改进,这也正是需要加强和引起重视的。
上面的内容分别从资源建设、使用及管理三个方面概括性地阐明了笔者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从教育资源的核心到使用教育资源的主体(师生)来看,似乎更应关注师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体验,特别是针对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资源使用效果来衡量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建设过程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据中心、核心骨干网络及数字化校园就像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优质、稳健、畅通、易用是这个系统的特性标签,根据自身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内容是成功的关键要素。特别是从资源建设及应用所要达的阶段标目标及效果出发,真正使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实现了教育公平。
作为深耕教育14年的国内网络厂商领导品牌,锐捷网络将会持续深入研究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特点,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
(锐捷网络资深行业顾问马建跃)
一、资源的“共建”及“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在课堂,最终的信息化成果也是通过课堂的变化来体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业务。信息化在这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即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共建”主要体现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方便老师在数字教学环境下设计教学方案时调用,使资源的可用性大大加强,同时需要采用配套的信息化手段在教师考核及资源使用等层面推动机制的转变,这样才能够将应用效果落到实处。
在完成资源建设之后,就面临资源“共享”的问题了。资源共享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要素:(1)共享的资源存储在哪里?(2)共享的资源如何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随时随地被使用?(3)如何让共享资源由“被动被访”到“主动推送”?
针对第一个问题,需要区域的数据中心,或者借助省/市的数据中心平台来存储这些优质的资源。云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安全性是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对应的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问题。
首先“连通”是“共享”的基础,所以要实现各结点的连通性建设,让每所学校都接入到教育网络中。而数字教学资源的特点是生动直观,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主要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或者交互式程序来开展,这样的应用必然对网络管道的服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更宽的管道来解决管道服务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可使用资源缓存技术来解决高并发使用过程中的管道瓶颈问题。这样双管齐下,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网络连通的基础上,就要考虑资源的使用环节了。 这正是第三个建设问题所要解决的,通过对资源的使用主体进行区分,根据使用者身份及习惯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这样就将通过搜索功能来实现资源定位的传统方式进行了改变,解决了用户必须要通过主动发起搜索行为来获取资源的被动方式。能够在网络层面即支持新资源的同步传递,用户将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源,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建设热点资源门户,通过信息同步分类机制将最新更新的资源同步到不同身份的用户,化被动为主动。但决定教师是否使用这些资源的因素在于资源是不是优质的(是不是好用)以及资源的使用是否便捷(易用),当然还需配套的激励机制共同作用,使优质资源“通”起来。
二、运维及安全
随着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信息网络的逐步完善,摆在信息化建设者面前的运维及安全问题开始凸显,由于业务与信息化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不再是支撑几个管理业务系统、教学及资源平台,而是能够基于全体教育业务系统的应用对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不仅要及时发现信息系统中的故障点,而且要具备提前预防及后续改进的能力。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IT故障及问题的同时,又要通过流程的梳理和规范从根源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这两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对网络及应用的监控及管理,容易忽视运维流程的建设和IT服务流程的改进,这也正是需要加强和引起重视的。
上面的内容分别从资源建设、使用及管理三个方面概括性地阐明了笔者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从教育资源的核心到使用教育资源的主体(师生)来看,似乎更应关注师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体验,特别是针对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资源使用效果来衡量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建设过程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据中心、核心骨干网络及数字化校园就像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优质、稳健、畅通、易用是这个系统的特性标签,根据自身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内容是成功的关键要素。特别是从资源建设及应用所要达的阶段标目标及效果出发,真正使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实现了教育公平。
作为深耕教育14年的国内网络厂商领导品牌,锐捷网络将会持续深入研究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特点,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
(锐捷网络资深行业顾问马建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