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八佰》。到达影厅时电影已经开始放映,我摸黑儿走到座位上,一抬头,便是深夜的苏州河。
雨下得很大,在白炽灯的映照下宛如银丝。一扇铁门前人潮汹涌,人们争先恐后地要进入法租界。镜头转换,士兵们正在冒雨搬运物资,雨水堆积在雨衣褶皱处,冷冰冰地贴着肌肤。端午搬完最后一个箱子,回头望向对岸。
荡漾的柔波上像被撒上了一层金粉,映着岸上的灯火。霓虹闪烁,映衬着金碧辉煌的不夜城。阁楼上,歌女推开阳台的门,红裙勾勒出窈窕的曲线。端午听见了断续的歌声,柔媚甜腻的嗓音,经夏夜微风的吹拂和水波的摇曳,袅娜着飘进耳中,又像隔雾看花,朦朦胧胧地不真切。端午仿佛闻见了高级会所里若有若无的香水气味,他黑色的瞳孔里倒映着富丽堂皇的街道,似是破碎的金箔闪烁着粼粼的光。
在他身后,深沉暗淡的夜幕下,是一片残垣断壁。城里没有一丝烟火气,楼房墙体的白漆剥落,裸露出半截儿孤零零的水泥钢筋。荒芜城市里唯一亮着的光源,是远处烧红了一小片天空的烈焰。
战火将至。
这段镜头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不过一河之隔,两岸的对比实在太强烈、太震撼。人为什么害怕死亡?不过是因为这世间还有值得留恋的東西、值得珍视的人、未完成的事,还有繁华浮世等着你去看,又怎舍得把生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交待在仓库里?因此那群逃兵,也不止因为胆怯吧。在血与火的危难时刻,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战士们的身躯被子弹穿透时喷洒出的热血,终是唤醒了那群逃兵的血性。为了阻止敌人,战士们喊着自己的籍贯和名字跳下楼去,被炸得粉身碎骨。一名士兵中弹倒下后颤抖着伸出手,奄奄一息地说:“帮帮我,快来接替我的位置。”
同样都是血肉之躯,身体里同样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同胞还在战斗,我们怎能畏惧不前?端午从想要逃跑的那个,变成了奋不顾身冲在前面的那个。为了护卫那面即将倒下的战旗,端午倒下了。他半睁着眼,殷红的血液浸透衣物,在他身下凝固成一摊。他还想去英国坐轮船,他还想和小湖北照相,他还有看一看大上海的梦想,但终究戛然而止。
长官在撤退前演讲:“我们的民族病了,需要有人叫醒他们。而这些人会化成火种点亮更多人。”对岸的群众,也从最初看戏一般的“隔岸观火”、事不关己,渐渐地举起旗子告知士兵们敌军的方位。从一开始下注赌博谁会胜利,到后来踊跃募捐物资,从争先恐后逃进租界到后来推翻路障,从铁栅栏的间隙中向战士们伸出援手。被铁丝划破的掌心有血珠滴落,我能想象到白晃晃的雪地被融出一个个坑洞的模样,就像冬雪中盛放的红梅。
天冷了,雨点凝结成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在这样的严寒中,中国人民的血终于沸腾起来了。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出色的观后感,小作者开篇“摸黑儿走到座位上”的细节描写一瞬间就将我们带入观影的氛围中。紧接着通过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战场的残垣断壁,民众从争先恐后逃离到向战士们伸出手等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八百壮士的大无畏,展现了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崛起。
(安澜)
我看谢玺嫒
谢玺嫒擅长写叙事类作文。她的作文逻辑清晰、有条理,情节衔接自然。升华主旨的过程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她刻画的各种人物的情感,大到恢宏的志向和深刻的伦理,小到微妙的心情变化,无论哪一种,都非常具体生动,描绘的人物就好像有了真正的血肉,再配上精巧的情节,让人读得酣畅淋漓。
———同学马北辰
在我眼里,同桌的她似乎一成不变:眼镜、口罩、清脆的按笔声,她好像一直在写着什么……后来了解了她的性格,也了解了她的作品。她的文章与她本人截然不同,她像是把心中的温柔全部付诸文字了,让读者不经意就会陷进去,回味无穷。每次学校举办写作活动,获奖名单上都少不了她的名字。当我们笑吟吟祝贺她时,她也只是浅浅地笑着,摆摆手。
的确,她是那个拿起笔就会发光的人。
———同学张晓楠
小谢同学总是擦亮眼睛,用最温柔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身边被遗忘的、被忽略的美好,被她用优美的文字写进文章里,那些小确幸被她点亮了颜色。文字背后的她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她总是浅浅地笑着,像一朵纯净素雅的水仙花。
———同学缪子泓
谢玺嫒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写作,善于把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心得、感悟,融进自己的文章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父亲,我希望她将阅读、写作当成终身爱好,爱读书、善观察、勤思考、多动笔,不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谢玺嫒的父亲
初遇小谢,我被那双黑亮澄净的大眼睛吸引,好漂亮的一个小女娃!后来,我被她交上来的一篇又一篇文章吸引、感动,甚至读着读着,泪珠子就止不住地落下来……不得不感慨,这个小妮子有股天生的写作直觉。她的文字初读未必惊艳,但细细读来,便会读出朴实,读出热爱,读出真挚,读出纯粹,读出深邃……那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纯美。
文字是心灵的镜子,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而你怎么写,你自然就会朝着你写的那个方向去活。特级教师王君老师说:“写作,不仅是精神和灵魂的产品,还是自我修炼的道场呢。”因为拥有富足饱满的灵魂,所以即便生活中没有纯粹的东西,小谢也在用她纯粹的心境去支撑,用自己的爱好和专注,去注视与倾听,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发现,并化浊为净。
唯愿花开之时,满目春色,万千心事,笔墨春秋。
———语文教师岑蔓茜
雨下得很大,在白炽灯的映照下宛如银丝。一扇铁门前人潮汹涌,人们争先恐后地要进入法租界。镜头转换,士兵们正在冒雨搬运物资,雨水堆积在雨衣褶皱处,冷冰冰地贴着肌肤。端午搬完最后一个箱子,回头望向对岸。
荡漾的柔波上像被撒上了一层金粉,映着岸上的灯火。霓虹闪烁,映衬着金碧辉煌的不夜城。阁楼上,歌女推开阳台的门,红裙勾勒出窈窕的曲线。端午听见了断续的歌声,柔媚甜腻的嗓音,经夏夜微风的吹拂和水波的摇曳,袅娜着飘进耳中,又像隔雾看花,朦朦胧胧地不真切。端午仿佛闻见了高级会所里若有若无的香水气味,他黑色的瞳孔里倒映着富丽堂皇的街道,似是破碎的金箔闪烁着粼粼的光。
在他身后,深沉暗淡的夜幕下,是一片残垣断壁。城里没有一丝烟火气,楼房墙体的白漆剥落,裸露出半截儿孤零零的水泥钢筋。荒芜城市里唯一亮着的光源,是远处烧红了一小片天空的烈焰。
战火将至。
这段镜头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不过一河之隔,两岸的对比实在太强烈、太震撼。人为什么害怕死亡?不过是因为这世间还有值得留恋的東西、值得珍视的人、未完成的事,还有繁华浮世等着你去看,又怎舍得把生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交待在仓库里?因此那群逃兵,也不止因为胆怯吧。在血与火的危难时刻,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战士们的身躯被子弹穿透时喷洒出的热血,终是唤醒了那群逃兵的血性。为了阻止敌人,战士们喊着自己的籍贯和名字跳下楼去,被炸得粉身碎骨。一名士兵中弹倒下后颤抖着伸出手,奄奄一息地说:“帮帮我,快来接替我的位置。”
同样都是血肉之躯,身体里同样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同胞还在战斗,我们怎能畏惧不前?端午从想要逃跑的那个,变成了奋不顾身冲在前面的那个。为了护卫那面即将倒下的战旗,端午倒下了。他半睁着眼,殷红的血液浸透衣物,在他身下凝固成一摊。他还想去英国坐轮船,他还想和小湖北照相,他还有看一看大上海的梦想,但终究戛然而止。
长官在撤退前演讲:“我们的民族病了,需要有人叫醒他们。而这些人会化成火种点亮更多人。”对岸的群众,也从最初看戏一般的“隔岸观火”、事不关己,渐渐地举起旗子告知士兵们敌军的方位。从一开始下注赌博谁会胜利,到后来踊跃募捐物资,从争先恐后逃进租界到后来推翻路障,从铁栅栏的间隙中向战士们伸出援手。被铁丝划破的掌心有血珠滴落,我能想象到白晃晃的雪地被融出一个个坑洞的模样,就像冬雪中盛放的红梅。
天冷了,雨点凝结成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在这样的严寒中,中国人民的血终于沸腾起来了。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出色的观后感,小作者开篇“摸黑儿走到座位上”的细节描写一瞬间就将我们带入观影的氛围中。紧接着通过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战场的残垣断壁,民众从争先恐后逃离到向战士们伸出手等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八百壮士的大无畏,展现了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崛起。
(安澜)
我看谢玺嫒
谢玺嫒擅长写叙事类作文。她的作文逻辑清晰、有条理,情节衔接自然。升华主旨的过程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她刻画的各种人物的情感,大到恢宏的志向和深刻的伦理,小到微妙的心情变化,无论哪一种,都非常具体生动,描绘的人物就好像有了真正的血肉,再配上精巧的情节,让人读得酣畅淋漓。
———同学马北辰
在我眼里,同桌的她似乎一成不变:眼镜、口罩、清脆的按笔声,她好像一直在写着什么……后来了解了她的性格,也了解了她的作品。她的文章与她本人截然不同,她像是把心中的温柔全部付诸文字了,让读者不经意就会陷进去,回味无穷。每次学校举办写作活动,获奖名单上都少不了她的名字。当我们笑吟吟祝贺她时,她也只是浅浅地笑着,摆摆手。
的确,她是那个拿起笔就会发光的人。
———同学张晓楠
小谢同学总是擦亮眼睛,用最温柔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身边被遗忘的、被忽略的美好,被她用优美的文字写进文章里,那些小确幸被她点亮了颜色。文字背后的她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她总是浅浅地笑着,像一朵纯净素雅的水仙花。
———同学缪子泓
谢玺嫒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写作,善于把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心得、感悟,融进自己的文章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父亲,我希望她将阅读、写作当成终身爱好,爱读书、善观察、勤思考、多动笔,不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谢玺嫒的父亲
初遇小谢,我被那双黑亮澄净的大眼睛吸引,好漂亮的一个小女娃!后来,我被她交上来的一篇又一篇文章吸引、感动,甚至读着读着,泪珠子就止不住地落下来……不得不感慨,这个小妮子有股天生的写作直觉。她的文字初读未必惊艳,但细细读来,便会读出朴实,读出热爱,读出真挚,读出纯粹,读出深邃……那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纯美。
文字是心灵的镜子,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而你怎么写,你自然就会朝着你写的那个方向去活。特级教师王君老师说:“写作,不仅是精神和灵魂的产品,还是自我修炼的道场呢。”因为拥有富足饱满的灵魂,所以即便生活中没有纯粹的东西,小谢也在用她纯粹的心境去支撑,用自己的爱好和专注,去注视与倾听,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发现,并化浊为净。
唯愿花开之时,满目春色,万千心事,笔墨春秋。
———语文教师岑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