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国美女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西施天生丽质,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浣:洗涤。纱:一种布料,也代指衣服。浣纱就是洗衣服。《全唐诗》:“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浣纱也代指西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两个结局之一是: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
  西施故事凄婉动人,电影中她浣纱的动人场景定格在我脑海:佳人着白色素衣,青丝垂肩,面如满月,目若青莲,清凌凌的溪水倒映着袅娜纤腰,她把宽大的衣衫抛向水面,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溪水旁杨柳丝丝拂动,岸上繁花似锦,鸟儿在枝头鸣叫……美景与美人交相辉映。美得自然,美得让你怦然心动,美得让你流连忘返。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我们展现了一群浣纱女子在溪边浣纱归来的画面:临近傍晚时分,月上枝头,溪水潺潺,浣女们端着洗净的衣服在竹林间嬉笑着款然而归。
  女孩子们在清凌凌的溪边浣纱,那应该是人与自然的最完美的融合,美景为浣女增色,美景因浣女而灵动。浣女,她们都是西施的化身。
  我们村子屋舍相连,绿树葱茏。村子中央有一条小河,小河四周绿树环抱,河水常年欢快地流动着,流向村东的大河。河北岸有一个大码头,是用青色的石条、石块,灰色、褐色的圆盘石垒筑起来的,一下可容纳二十几个人洗漱。
  每当启明星还高挂在空中的时候,码头上就热闹起来了。有的使劲儿捶打衣服,发出清脆悦耳的捣衣声;有的往脏衣服上抹肥皂,不断地用手轻轻地揉搓;有的把洗好的衣衫抛铺水面,像撒网一般,然后抓起领子顺一个方向拧,拧出泡沫来,再瓢水过洗;有的爽性把衣物都放木盆中,赤脚“扑通扑通”地踩,踩出很多泡泡,再不断地往盆中灌水……捶打声、叫喊声、欢笑声、叽叽呱呱融合成一曲动人的生活之歌,回响在村子上空。大白鹅来了,它们摇晃着健硕的身躯,伸长了脖子引吭高歌。鸭妈妈来了,她带领着孩子们“呼啦啦”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上水面,在水中捉鱼、欢歌,给这幅盛大的洗衣画册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暑热天,母亲总要把家里帐子拆下来清洗。当时没有洗衣机,母亲扛着大木盆来到码头,把蚊帐浸泡在水中。然后撒上洗衣粉,穿高帮靴子踩,踩得球形的肥皂泡沫层层叠叠堆砌起来。待踩到盆里的水变黑,母亲又换进清凌凌的水继续踩,直至踩到没有一点儿的肥皂泡沫。然后叫来大嫂帮忙,两人互相抓住蚊帐两头,拧成麻花样。再撒网似地抛向水中,做最后的清洗。雪白的蚊帐在水中起起伏伏,像一堆纱,像一堆雪,像水中盛开的一朵大花。
  洗衣的场面喧哗热闹,晒衣的场景则更盛大。家家户户门前架起了三脚架,三脚架上横躺着一根根大小粗细的竹竿。大家把花花绿绿的衣服平平整整地晾晒在衣架上,如联合国大厦门口各国五顏六色的旗帜随风飘扬。有时晒大蚊帐、被单、被子等大件,竹竿上蓝色、白色的蚊帐如仙女下凡,衣袂飘飘;缎子绸面的百衲被,还透着丝丝光泽;白花花的被絮散发棉花味儿,好似蓝天上的白云被母亲抱了下来,晾在了竹竿上。一眼望去,风翻被浪,衣袂飘飘,孩子们在其中躲猫猫,玩得不亦乐乎。
  《巴黎圣母院》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塞纳河河滨的其余地段不是光秃秃的沙滩,如贝尔拿丹学院以远那一段,就是层层叠叠、下部泡在水里的房舍,如两座桥中间那一段。只有洗衣妇的喧哗声震天价响,她们从早到晚在河边叫喊,交谈,唱歌,使劲捶打衣服被单,这景色与今天毫无二致。说起巴黎生活的乐趣,这是其中一大节目。”
  我想儿时生活的乐趣,盛大的浣纱场景也是其中一大节目吧!
其他文献
桃 花  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桃花的,我也说不上来了。  在我的心里,桃花总是那么优美,那么圣洁,那么清丽,像下凡的仙女一样迷人。最是那粉色的花瓣,淡淡的,幽香的,薄如纸,无论远望还是近看,那鲜艳透明的模样都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心动。  我一直想自己亲手种植一株桃树,梦想着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细细地观赏桃花的美丽清姿。可是去花卉市场转了几个来回,却没有看到一家在卖桃树的,这令我很不愉快,失望而归。  不甘
期刊
师爷不只绍兴有,清代后期常州士人游幕之风也很盛,而且有些幕僚有着较强的经世意识,赵凤昌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代表人物。他早年以佐幕两广总督张之洞而闻名,后虽隐居幕后,却参与国事,影响政局,在东南互保、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中,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人称“山中宰相”“民国产婆”“民国诸葛”“幕后推盘手”等。正如黄炎培所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清末还有一调侃之言传遍朝野:“两湖总
期刊
第一日: 死讯  那几天我们正在筹钱买新房子,公公的死讯就在新年的前一天到来,似乎存心和谁过不去。买房的事只好先停下来,活人的事可以等等再说,新年的头等大事变成了买墓地和棺材、筹办丧事。  丈夫在电话里向居住在南方的亲戚们传播父亲的死讯,像是在传死者的坏话那么不自然,似乎心怀歉意又不得不传,措辞中盛满不知所措的恐慌。听不到电话那头的对答,只看到他说话的样子十分古怪,全然不像是在说一件令他哀恸的事,
期刊
《赵凤昌评传》一书近日已由常州市辛亥革命研究课题组策划出版,该书作者为对赵凤昌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李志茗研究员。该书虽依时间行文,但却并未被时间所束缚。全书至少从新史料的挖掘、传主完整历程之呈现、生活与时事之平衡乃至传主诸多细节的选取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完整又与过去陈见中颇有不同的赵凤昌。同时,全书逻辑性很强,相关论述的概括性和思辨性让人耳目一新。以笔者浅见,此书之妙处,还
期刊
1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湖南,为建“飞虎军”,40岁的辛弃疾抗旨孤行,来自主和派的暗箭,一如雪花般地射向了锋芒毕露的他。不到一年,辛弃疾就在谏官的弹劾下,从江西安抚使的位置上被迫提前退休了。  对于这样的安排,辛弃疾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他也知道自己的脾气,“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大不了不干了,多大点事啊。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辛弃疾,一心北伐敢抗旨。宁可不要
期刊
母親的头痛已持续数月,久久不得缓解,医院诊断说,劳累郁结,连带影响到整条右臂。大夫语气很重:“几十年了,神经已经萎缩,还怎么治?!”我看着母亲瘦脱相的肩胛骨、再也伸不直的手指,只能拼命仰头,将眼泪逼退。  母亲一生操劳,茹苦含辛,她的心里独独没有自己。三十余年前那个吉日良辰,秀外慧中的母亲下嫁给父亲,从此死生契合,无怨无悔。1988年初,母亲在镇上率先开了小饭馆,主营面食、卤菜。经过母亲之手的佳肴
期刊
那条遥远的机耕路在庄稼地的深处,拖拉机的轰鸣声赶走飞扬的尘土,母亲从河口镇赶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她给我们带回糖果、练习本、铅笔和纸张。昏黄的电灯下,樟树饭桌上黑漆斑驳的台面上浸满了污垢,书本堆在上面。冬天我们把皴裂的手蜷缩进棉袄的袖子里,此刻我在大声朗读语文课文:上、中、下,人、口、手……卷边的书页上,手纹不断蚕食着书里空白的地方。那时候父亲去了矿上,翻过村庄那个小山丘下去,在河口煤矿,旧
期刊
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老树婆娑、蝉鸣蛙声、虾跳鱼跃……还有数不清的泥巴糊糊、叫不上名的各类昆虫。  那时,农村里家家有井。夏夜纳凉之前,父亲或母亲早早地把西瓜放在吊篮里,用一根绳子放到井内,恰到好处地悬在水面之上。几小时后,原本田间摘回时还带着热度的西瓜,已经变成了冰凉的西瓜。这口井,就等同于现如今的冰箱。夜晚纳凉之际,全家围坐,切开“冰镇”后的西瓜,瓤红籽黑,甘甜凉爽,那完美的味蕾体验至今不忘
期刊
一  每年都要等到在部队服现役的女儿女婿(腊月二十九)放假才能回爱人的老家镇江和我的老家金坛过年,与两边望眼欲穿的老人团圆。今年也不例外,为安全起见,妻子和女儿及小外孙早早地买了车票,坐动车回镇江。我和女婿加满油装满年货,轮流自驾直奔目的地。  人算不如天算,天地间突然冒出个冠状病毒新型肺炎,把我们一家的心都悬了起来。形势日渐趋紧,疫情呈蔓延态势,每天都有三位数的确诊病例。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
期刊
编者按:近来,全国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特殊时刻,常州市文学工作者们将自己的创作激情,默默地化作了对疫情的关切之情,将抗击疫情期间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动容之情,转化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传递人间的真情,弘扬社会正能量。《翠苑》编辑部特编发散文、诗歌专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学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