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里,一位班主任老师正在检查学生作业。A同学的桌子上空空如也,班主任问:“你的作业呢?”A答:“我没做。”“为什么没做?”班主任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A同学也不甘示弱地大声说:“我不会!”班主任生气了,“你出去!”“出去就出去,什么了不起,”A同学一甩手气冲冲走出教室……
这是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不愉快的一幕。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教师应懂得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学认为,三四岁幼儿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进入第二反抗期。由于生理迅速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在心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同时,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并未成熟,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和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反抗期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不过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如果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故而作为教师应懂得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育人工作。
人人都具有被肯定被赞扬的心理需求,不喜欢受人命令,何况处于青春逆反期学生呢?老师稍有言辞触动,就立刻产生对抗心理。教师为人师表,做人固然要正直、坦率,但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要直言。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学生抵触反感,就是使学生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而恰当得体的委婉说话,意味着积极的语言暗示。
如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说活必须讲究分寸,确不可伤学生的自尊,更不可给学生的行为定性。在一次谈话中,我曾经说过一名学生是早恋,惹起了他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不得不停止谈话。早戀可用“男女同学密切交往”这句活来代替,学生心理易于接受。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易冲动,不冷静。尤其犯错误后,情绪更为激动、亢奋,像西班牙斗牛场上的斗牛,横冲直撞。遇到此种情况,班主任就不能像平时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说理教育,而应当进行冷处理,降温减压,先使学生迅速恢复心理平衡。课间两名男生因一句玩笑,动手打起架。来到办公室时,两人红着脸,拧着脖子,互不服气。“他先说我……”“他先打我……”各自在班主任面前说自己的理儿。班主任怎么办?拿出两张纸来,一人一张,让两个学生先冷静下来,写出事情的经过。写着写着,一名男生就主动认错:“老师,是我不对,我不该说他和××女同学好。”另一男生听到对方的认错,气消云散,赶忙也道歉,“我也不对,不该动手打你。”刚才还是脸红脖子粗的对头,几分钟后,矛盾化解,握手言和。如果老师对两名正在气头上的学生劈头盖脸一顿凶,“天天讲,课间不许打架,而你俩明知故犯,真是太不听话了,明天叫你们家长来。”老师的火上浇油,会是怎样的效果?只能激化矛盾,小事化大,恶化事态。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自己也要学会冷静理智,控制好情绪。前不久,在期末考试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监考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发现讲台上的凳子上被涂抹了一摊胶水,老师顿时大发雷霆,怒言一定要查出“捣蛋鬼”,否则就不发试卷。显然,老师想以牺牲全班同学考试时间为压力,迫使那个惹事者站出来。可老师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抗议,凭什么不发给我们试卷?而犯错的同学却在其中幸灾乐祸。老师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静心细想,那位监考老师处理得有些过激,造成一大片学生的对立抵触情绪。这种批评教育的方法只能产生负效应,导致两败惧伤。
有些学生爱惹事生非、好出风头是为了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所以,单纯的禁、堵、防的办法,往往是禁而不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积压在内心的闷气不释放出来,迟早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喷发。班主任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及时疏导,怎样疏导呢?多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个性中的优势,把积极性的一面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使他们全面进步。如班上一位同学学习马虎,懒惰不完成作业,成绩倒数,而且脾气暴烈,欺负同学,与老师顶牛干。通过与家长交流,我得知该生自幼喜爱动物,怪不得好拿小虫子之类的东西吓唬胆小的女生。于是,我向生物老师推荐他参加了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从此,他积极采集制作标本,不再拿小动物恶作剧,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而且在他的带动下,提高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遇事沉着冷静,讲究工作策略,用和风细雨来化解他们心中的矛盾,疏导逆反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不愉快的一幕。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教师应懂得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学认为,三四岁幼儿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进入第二反抗期。由于生理迅速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在心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同时,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并未成熟,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和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反抗期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不过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如果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故而作为教师应懂得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育人工作。
人人都具有被肯定被赞扬的心理需求,不喜欢受人命令,何况处于青春逆反期学生呢?老师稍有言辞触动,就立刻产生对抗心理。教师为人师表,做人固然要正直、坦率,但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要直言。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学生抵触反感,就是使学生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而恰当得体的委婉说话,意味着积极的语言暗示。
如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说活必须讲究分寸,确不可伤学生的自尊,更不可给学生的行为定性。在一次谈话中,我曾经说过一名学生是早恋,惹起了他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不得不停止谈话。早戀可用“男女同学密切交往”这句活来代替,学生心理易于接受。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易冲动,不冷静。尤其犯错误后,情绪更为激动、亢奋,像西班牙斗牛场上的斗牛,横冲直撞。遇到此种情况,班主任就不能像平时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说理教育,而应当进行冷处理,降温减压,先使学生迅速恢复心理平衡。课间两名男生因一句玩笑,动手打起架。来到办公室时,两人红着脸,拧着脖子,互不服气。“他先说我……”“他先打我……”各自在班主任面前说自己的理儿。班主任怎么办?拿出两张纸来,一人一张,让两个学生先冷静下来,写出事情的经过。写着写着,一名男生就主动认错:“老师,是我不对,我不该说他和××女同学好。”另一男生听到对方的认错,气消云散,赶忙也道歉,“我也不对,不该动手打你。”刚才还是脸红脖子粗的对头,几分钟后,矛盾化解,握手言和。如果老师对两名正在气头上的学生劈头盖脸一顿凶,“天天讲,课间不许打架,而你俩明知故犯,真是太不听话了,明天叫你们家长来。”老师的火上浇油,会是怎样的效果?只能激化矛盾,小事化大,恶化事态。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自己也要学会冷静理智,控制好情绪。前不久,在期末考试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监考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发现讲台上的凳子上被涂抹了一摊胶水,老师顿时大发雷霆,怒言一定要查出“捣蛋鬼”,否则就不发试卷。显然,老师想以牺牲全班同学考试时间为压力,迫使那个惹事者站出来。可老师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抗议,凭什么不发给我们试卷?而犯错的同学却在其中幸灾乐祸。老师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静心细想,那位监考老师处理得有些过激,造成一大片学生的对立抵触情绪。这种批评教育的方法只能产生负效应,导致两败惧伤。
有些学生爱惹事生非、好出风头是为了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所以,单纯的禁、堵、防的办法,往往是禁而不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积压在内心的闷气不释放出来,迟早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喷发。班主任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及时疏导,怎样疏导呢?多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个性中的优势,把积极性的一面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使他们全面进步。如班上一位同学学习马虎,懒惰不完成作业,成绩倒数,而且脾气暴烈,欺负同学,与老师顶牛干。通过与家长交流,我得知该生自幼喜爱动物,怪不得好拿小虫子之类的东西吓唬胆小的女生。于是,我向生物老师推荐他参加了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从此,他积极采集制作标本,不再拿小动物恶作剧,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而且在他的带动下,提高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作为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遇事沉着冷静,讲究工作策略,用和风细雨来化解他们心中的矛盾,疏导逆反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