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各方面无不渗透着对标准化的强烈需求,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经济贸易、市场秩序、诚信、社会责任、直至全球经济一体化,无不与标准和标准化有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产设计;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一、技术管理与标准化理论上,标准是技术管理的依据和尺度
实际的技术管理在于对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名称汇成的所谓标准化清单,这也是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重点要检查的内容。但是由于标准化本身不标准、缺乏体系使技术管理无法着力。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其它行业的技术标准仍然大量的在水利部门采用。如机电、消防等,由于对其技术标准变化的信息有限,造成技术标准清单变更不及时,生产上继续采用作废标准的情况总是出现,标准化的权威性不权威,极不利于技术管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实现本行业在一定年限中相对稳定的“标准化清单”,是减少管理难度、增加管理信度的钥匙。
技术标准不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当前修编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全国收集意见,其编制的总体思路仍然是从各种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中抽取条文。去年,在武汉召开的修订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明确提出的目标是让强制性条文成为水利部门的行业法规。作为法律法规的思路是“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而不是规程规范中的“怎么干什么”。例如,强制性条文可以这样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定“单位或个人可以开发江河湖海的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应该满足流域规划的要求”,而不必大量的说明进行流域规划时怎么作;又如,对技术人员设计的强制要求为“大坝设计应该进行稳定分析计算,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稳定系数或者可靠度的方法”,而不必采用大量的篇幅说明怎么进行稳定系数法或可靠度计算。这也是法律法规区别于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层次。我们现行的强制性条文过多的体现“怎么干什么”的内容,使其应用实际成为“没有问题不追究,有了问题再追究”的条文,没有真正体现强制性条文就是为了避免发生问题的宗旨。
技术管理需要标准化建立目录树。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全文检索系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框架,按照专业建立详细的标准化目录树,要比标准化清单生动、人性化的多,也使技术人员在使用中思路更加清晰。:
上面僅仅是示例,工程水文也毫无疑问的有水文测验的内容,采用其中的标准就可以了。这样的目录树在全国的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中具有通用意义。
二、技术管理与质量体系
目前,水利水电设计一般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其适应设计的体系文件中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从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确认及设计更改等进行全程管理。实际上,技术管理无法对众多的项目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是设计行业正在改制,管理人员编制有限,如一般省级设计院技术科就是1~2人,甚至是兼任;二是项目本身的特点可能不需要,设计项目一般要经过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技术与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在时间上相距较短就进行下一阶段设计时,如果再强调这样技术管理过程,增加了管理成本的同时,往往使一线生产人员产生反感心理;其三,质量体系具有可剥离的特点增加技术管理的难度,一般的设计过程都是具有设计资历的人员完成,本身具有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即使在质量体系运行多年的基础上,特别是应付市场要求时间紧迫的项目设计,技术管理成为耽误时间的一环被省略,并且一般能被上层主管认可。
所以,质量体系文件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要点应该在于规定技术管理对项目设计中的技术关键点进行过程管理,而不是针对一个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设计过程中关键专业的成果,如水电站可研设计中水文专业的设计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和径流成果,水能专业的正常水位、装机规模,水工专业的枢纽总布置、坝址、坝型等,这些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技术管理采取单位内部最高级别的专家评审方式,确定其成果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完成。这就是技术管理之于生产最直接的切点,也能够及时的为生产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确定方案的办法。设计产品的业主确认是设计过程中技术管理最关键的一环,一般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无论什么设计阶段,无论怎样的设计产品,得到业主确认是至关重要的。要取得良好的审查结果,技术管理的策划、组织过程尤其重要。相当多的项目审查在设计完成较长的时间后才进行,这样的策划过程应该包括审查前的预汇报,但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这样条款,只要求记录确认活动的结果(包括设计确认的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相当大的程度上,审查者因为被审查者的信心、口才等众多要素的体现而做出不同的评价和结论。另外,实施的质量体系对于管理本身的认识不足,设计项目的设计、校核、审查、核定、批准是直接责任人员,在技术产品上署名成为当然的要求,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署名的规定,对技术产品成败没有直接责任,一方面让技术人员淡化技术管理环节,另一方面使技术管理人员事不关己的消极对待本职工作、降低技术管理的要求。
三、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技术管理是设计生产与单位内部技术把关的接口
如由技术管理实现生产人员的设计产品通过总工们的评审,并对这个过程实施记录。一般设计大纲都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计划了对专业产品提出之前进行设计评审,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但是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对于上阶段设计资料条件较好的项目,技术管理基本上在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时才能介入,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基本脱离,也就达不到质量体系要求对项目设计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要求。在设计中,资料互提卡是专业设计输入的依据、输出的证明,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体现,但在质量考核检查或者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对资料互提卡的内容都很少关注。质量检查是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查的是算稿和报告;内外审则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审查项目计划和实际进度、项目设计过程有关表格、图纸是否按照贯标规定的格式(这也是着重技术产品成果本身的技术人员,对质量体系的认识是着重形式,造成质量体系在心态上的剥离,往往检查前大量赶工补手续)。互提卡作为设计进度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特征没有体现。所以,技术管理对设计的切入点应该是资料互提卡。对互提卡上技术成果认可能控制设计产品质量,其形成的过程即运行方式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使设计人员在思路认可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而不是增加额外的手续。
四、技术管理与施工配合对于水利水电设计,施工配合是真正体现设计产品意义的关键
由于技术管理人员一般在单位内部而不在施工现场,其管理难度加大,基本处于非管理状态。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或者现场设计代表作为技术生产人员,联系着业主和设计单位,是单线信息。技术管理对于施工配合而言,不应该是次数极少的工程回访,或者接受由现场设计人员带回的季报表的过程,而应该是单位技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技术考查、技术监督和技术总结。其管理的要点在于设计图纸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图纸是否变更、设计是否有遗漏情况等,这需要建立技术管理与业主单位的直接联系。这会增加部分管理成本,单位决策时一般以设代人员取代,涉及设代人员在技术问题上的责任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简单的与业主处理,发现、总结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管理目标达不到。
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质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各项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起与企业标准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促进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国宏.关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思考[J].华章,2013,04:339.
[2]李敏.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探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8,02:21-2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产设计;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一、技术管理与标准化理论上,标准是技术管理的依据和尺度
实际的技术管理在于对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名称汇成的所谓标准化清单,这也是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重点要检查的内容。但是由于标准化本身不标准、缺乏体系使技术管理无法着力。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其它行业的技术标准仍然大量的在水利部门采用。如机电、消防等,由于对其技术标准变化的信息有限,造成技术标准清单变更不及时,生产上继续采用作废标准的情况总是出现,标准化的权威性不权威,极不利于技术管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实现本行业在一定年限中相对稳定的“标准化清单”,是减少管理难度、增加管理信度的钥匙。
技术标准不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当前修编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全国收集意见,其编制的总体思路仍然是从各种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中抽取条文。去年,在武汉召开的修订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明确提出的目标是让强制性条文成为水利部门的行业法规。作为法律法规的思路是“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而不是规程规范中的“怎么干什么”。例如,强制性条文可以这样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定“单位或个人可以开发江河湖海的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应该满足流域规划的要求”,而不必大量的说明进行流域规划时怎么作;又如,对技术人员设计的强制要求为“大坝设计应该进行稳定分析计算,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稳定系数或者可靠度的方法”,而不必采用大量的篇幅说明怎么进行稳定系数法或可靠度计算。这也是法律法规区别于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层次。我们现行的强制性条文过多的体现“怎么干什么”的内容,使其应用实际成为“没有问题不追究,有了问题再追究”的条文,没有真正体现强制性条文就是为了避免发生问题的宗旨。
技术管理需要标准化建立目录树。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全文检索系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框架,按照专业建立详细的标准化目录树,要比标准化清单生动、人性化的多,也使技术人员在使用中思路更加清晰。:
上面僅仅是示例,工程水文也毫无疑问的有水文测验的内容,采用其中的标准就可以了。这样的目录树在全国的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中具有通用意义。
二、技术管理与质量体系
目前,水利水电设计一般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其适应设计的体系文件中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从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确认及设计更改等进行全程管理。实际上,技术管理无法对众多的项目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是设计行业正在改制,管理人员编制有限,如一般省级设计院技术科就是1~2人,甚至是兼任;二是项目本身的特点可能不需要,设计项目一般要经过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技术与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在时间上相距较短就进行下一阶段设计时,如果再强调这样技术管理过程,增加了管理成本的同时,往往使一线生产人员产生反感心理;其三,质量体系具有可剥离的特点增加技术管理的难度,一般的设计过程都是具有设计资历的人员完成,本身具有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即使在质量体系运行多年的基础上,特别是应付市场要求时间紧迫的项目设计,技术管理成为耽误时间的一环被省略,并且一般能被上层主管认可。
所以,质量体系文件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要点应该在于规定技术管理对项目设计中的技术关键点进行过程管理,而不是针对一个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设计过程中关键专业的成果,如水电站可研设计中水文专业的设计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和径流成果,水能专业的正常水位、装机规模,水工专业的枢纽总布置、坝址、坝型等,这些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技术管理采取单位内部最高级别的专家评审方式,确定其成果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完成。这就是技术管理之于生产最直接的切点,也能够及时的为生产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确定方案的办法。设计产品的业主确认是设计过程中技术管理最关键的一环,一般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无论什么设计阶段,无论怎样的设计产品,得到业主确认是至关重要的。要取得良好的审查结果,技术管理的策划、组织过程尤其重要。相当多的项目审查在设计完成较长的时间后才进行,这样的策划过程应该包括审查前的预汇报,但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这样条款,只要求记录确认活动的结果(包括设计确认的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相当大的程度上,审查者因为被审查者的信心、口才等众多要素的体现而做出不同的评价和结论。另外,实施的质量体系对于管理本身的认识不足,设计项目的设计、校核、审查、核定、批准是直接责任人员,在技术产品上署名成为当然的要求,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署名的规定,对技术产品成败没有直接责任,一方面让技术人员淡化技术管理环节,另一方面使技术管理人员事不关己的消极对待本职工作、降低技术管理的要求。
三、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技术管理是设计生产与单位内部技术把关的接口
如由技术管理实现生产人员的设计产品通过总工们的评审,并对这个过程实施记录。一般设计大纲都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计划了对专业产品提出之前进行设计评审,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但是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对于上阶段设计资料条件较好的项目,技术管理基本上在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时才能介入,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基本脱离,也就达不到质量体系要求对项目设计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要求。在设计中,资料互提卡是专业设计输入的依据、输出的证明,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体现,但在质量考核检查或者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对资料互提卡的内容都很少关注。质量检查是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查的是算稿和报告;内外审则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审查项目计划和实际进度、项目设计过程有关表格、图纸是否按照贯标规定的格式(这也是着重技术产品成果本身的技术人员,对质量体系的认识是着重形式,造成质量体系在心态上的剥离,往往检查前大量赶工补手续)。互提卡作为设计进度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特征没有体现。所以,技术管理对设计的切入点应该是资料互提卡。对互提卡上技术成果认可能控制设计产品质量,其形成的过程即运行方式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使设计人员在思路认可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而不是增加额外的手续。
四、技术管理与施工配合对于水利水电设计,施工配合是真正体现设计产品意义的关键
由于技术管理人员一般在单位内部而不在施工现场,其管理难度加大,基本处于非管理状态。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或者现场设计代表作为技术生产人员,联系着业主和设计单位,是单线信息。技术管理对于施工配合而言,不应该是次数极少的工程回访,或者接受由现场设计人员带回的季报表的过程,而应该是单位技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技术考查、技术监督和技术总结。其管理的要点在于设计图纸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图纸是否变更、设计是否有遗漏情况等,这需要建立技术管理与业主单位的直接联系。这会增加部分管理成本,单位决策时一般以设代人员取代,涉及设代人员在技术问题上的责任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简单的与业主处理,发现、总结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管理目标达不到。
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质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各项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起与企业标准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促进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国宏.关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思考[J].华章,2013,04:339.
[2]李敏.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探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8,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