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多数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是存在一定抽象性的,因此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困难,而兴趣是学生学习路上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学习困难,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十分重要,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反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而产生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依靠教师被动的牵引学习,因此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为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否采取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十分关键。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学科之中,从而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充分信任的师生关系[1]。
1.1 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引导作用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心灵守护者,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自然性的崇拜,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利用好这种向师性的示范引导作用,从而为学生树立模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实际教学中,教师除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外,还应该向学生展示自己自身对数学的爱,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从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学习表现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对于教师而言,切记不可厚此薄彼,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自己没有被放弃,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视同仁,会使他们更加谦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至于骄傲自满。这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基础,是教师建立威信的关键,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信任教师、认可教师,从而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达到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
2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展开的一种教学手段,并符合迁移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解知识学习难度,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2]。
2.1 问题情境
古语云“学于思,源于疑”,尤其对于好奇心理较强的小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而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小鸟吃虫子”的问题情境,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为学生展示一个10×10大小相等的格子图,然后在格子中標注出小鸟和虫子的位置,问学生小鸟要平移或者旋转几个格子才能吃到虫子,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驱动性,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具有挑战力和吸引力,学生会通过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直观情境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信息化教学设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多媒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影像集于一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直观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物体的图形》这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转化为卡通人物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感觉这些几何图形,像朋友一样与自己招手,这样无疑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 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化解知识的抽象性,从而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
3.1 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展开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借助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从而激发数学探知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而挖掘生活元素展开教学,如在学习《克与千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带到课堂,如鸡蛋、苹果、黄瓜、书本等,然后让学生用称自己去称量这些物品的重量,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重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也不会出现“自己体重3Kg”这些数学笑话,这种利用生活现象展开的数学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2 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多数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运动能力。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计算自己家中的建筑居住面积,从而帮助妈妈算出今年需要交的物业管理费为多少,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
4 形象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公式、定律知识,这些知识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以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一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显然是有违小学生记忆认知规律的,不但不利于学生知识记忆,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4]。
4.1 教师要尽量的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总结规律
从构建主义角度分析,旧的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桥梁,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规律总结时教师要尽量的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认知。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以往学生学习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让学生写出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及1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总结规律,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难度的降低,从而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
4.2 总结规律时要让学生掌握实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可以将知识规律倒背如流,但是却在实际答题考试时却不知如何利用,这就表示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掌握实质,而学生也很容易在这样的打击中,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时,要让学生认识知识实质。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长方形周长公式=(长 宽)×2,让学生背诵这一公式很容易,但若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实质,则不会实际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去进行测量,从而验证这一公式定理知识,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这样的教学真正的让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本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5 善用赏识激励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是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宜采用负面评价,应该采用激励表扬等正面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5]。
5.1 发现学生闪光,激发“差生”学习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没有真正的差生的,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可能想象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几何数学知识掌握较差,但是有理数计算知识可能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現学生的闪光,挖掘学生在某一方的优势。在学生在某一方面一定的进步时,如敢于回答问题、作业功课较为认知等,教师都应该针对于此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表扬可鼓励,从而让那些班级中所谓的“差生”感到,老师是重视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充实学习信心,从而得到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5.2 善用激将法,让“优生”更优
在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好胜心强、渴望征服更高的目标是典型的“优生”特质,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优生”特质特点,在给予学生激励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设置更难的目标要求,如布置更有难度的作业,同时采用激将法,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斗志,向学生发出不同的挑战,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可以让优者更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激励法要运用的恰当有效,不可为学生设置偏离实际的目标,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打击。
6 结语
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兴趣在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并采取可行的兴趣培养措施,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高效学习,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秋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6,(8):171.
[2] 林玲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J].教育评论,2000,(3):69-70.
[3] 瞿晓炜.谈说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0,(12):20.
[4] 吴剑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实施途径[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22):162-163.
[5] 张全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80.
作者简介:王雪玲(1978—),女,辽宁沈阳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反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而产生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依靠教师被动的牵引学习,因此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为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否采取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十分关键。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学科之中,从而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充分信任的师生关系[1]。
1.1 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引导作用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心灵守护者,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自然性的崇拜,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利用好这种向师性的示范引导作用,从而为学生树立模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实际教学中,教师除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外,还应该向学生展示自己自身对数学的爱,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从而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1.2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学习表现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对于教师而言,切记不可厚此薄彼,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自己没有被放弃,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视同仁,会使他们更加谦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至于骄傲自满。这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基础,是教师建立威信的关键,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信任教师、认可教师,从而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达到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
2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展开的一种教学手段,并符合迁移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解知识学习难度,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2]。
2.1 问题情境
古语云“学于思,源于疑”,尤其对于好奇心理较强的小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而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小鸟吃虫子”的问题情境,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为学生展示一个10×10大小相等的格子图,然后在格子中標注出小鸟和虫子的位置,问学生小鸟要平移或者旋转几个格子才能吃到虫子,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驱动性,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具有挑战力和吸引力,学生会通过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直观情境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信息化教学设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多媒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影像集于一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直观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物体的图形》这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转化为卡通人物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感觉这些几何图形,像朋友一样与自己招手,这样无疑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 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化解知识的抽象性,从而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
3.1 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展开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借助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从而激发数学探知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而挖掘生活元素展开教学,如在学习《克与千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带到课堂,如鸡蛋、苹果、黄瓜、书本等,然后让学生用称自己去称量这些物品的重量,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重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也不会出现“自己体重3Kg”这些数学笑话,这种利用生活现象展开的数学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2 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多数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运动能力。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计算自己家中的建筑居住面积,从而帮助妈妈算出今年需要交的物业管理费为多少,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
4 形象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公式、定律知识,这些知识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以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一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显然是有违小学生记忆认知规律的,不但不利于学生知识记忆,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4]。
4.1 教师要尽量的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总结规律
从构建主义角度分析,旧的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桥梁,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规律总结时教师要尽量的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认知。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以往学生学习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让学生写出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及1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总结规律,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难度的降低,从而得到学习兴趣的激发。
4.2 总结规律时要让学生掌握实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可以将知识规律倒背如流,但是却在实际答题考试时却不知如何利用,这就表示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掌握实质,而学生也很容易在这样的打击中,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时,要让学生认识知识实质。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长方形周长公式=(长 宽)×2,让学生背诵这一公式很容易,但若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实质,则不会实际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去进行测量,从而验证这一公式定理知识,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这样的教学真正的让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本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5 善用赏识激励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是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宜采用负面评价,应该采用激励表扬等正面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5]。
5.1 发现学生闪光,激发“差生”学习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没有真正的差生的,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可能想象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几何数学知识掌握较差,但是有理数计算知识可能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現学生的闪光,挖掘学生在某一方的优势。在学生在某一方面一定的进步时,如敢于回答问题、作业功课较为认知等,教师都应该针对于此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表扬可鼓励,从而让那些班级中所谓的“差生”感到,老师是重视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充实学习信心,从而得到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5.2 善用激将法,让“优生”更优
在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好胜心强、渴望征服更高的目标是典型的“优生”特质,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优生”特质特点,在给予学生激励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设置更难的目标要求,如布置更有难度的作业,同时采用激将法,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斗志,向学生发出不同的挑战,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可以让优者更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激励法要运用的恰当有效,不可为学生设置偏离实际的目标,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打击。
6 结语
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兴趣在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并采取可行的兴趣培养措施,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高效学习,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秋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6,(8):171.
[2] 林玲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J].教育评论,2000,(3):69-70.
[3] 瞿晓炜.谈说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0,(12):20.
[4] 吴剑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实施途径[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22):162-163.
[5] 张全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80.
作者简介:王雪玲(1978—),女,辽宁沈阳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