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分枝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在紫花苜蓿育种中至关重要。发掘紫花苜蓿分枝相关基因并明确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加快紫花苜蓿高产优质育种。MAX2是重要的分枝相关基因,参与多种植物的分枝调控。【目的】通过对紫花苜蓿MsMAX2功能的研究,为建立MsMAX2调控紫花苜蓿分枝发育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紫花苜蓿中获得MsMAX2的基因序列。通过Expy Protparatam、DNAMAN和MEGA-X等软件对MsMAX2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211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枝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在紫花苜蓿育种中至关重要。发掘紫花苜蓿分枝相关基因并明确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加快紫花苜蓿高产优质育种。MAX2是重要的分枝相关基因,参与多种植物的分枝调控。【目的】通过对紫花苜蓿MsMAX2功能的研究,为建立MsMAX2调控紫花苜蓿分枝发育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紫花苜蓿中获得MsMAX2的基因序列。通过Expy Protparatam、DNAMAN和MEGA-X等软件对MsMAX2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百业待兴.国家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区建立了一批大型国有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养鸡、养猪生产,以解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政策的逐渐放开,一大批有胆有识的农民开始发展家庭副业,其中尤以养鸡者居多.中国现代家禽养殖业正肇始于此,尤以蛋鸡和白羽肉鸡为先.
规模问题是家庭农场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他许多问题都由其衍生或与之相关。传统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是指在当前生产力水平条件(技术、制度)下,家庭农场根据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条件,通过增加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投入,以实现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最终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传统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也可以称之为要素型的规模经营。
2017年之后,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从持续十余年的动荡与低迷中全面复苏,进入恢复和反弹期,其背景是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特征是高质量发展.rn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的]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FORMED,PIN)是控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关键蛋白,水稻OsPIN9是单子叶植物特有的PIN基因,但其生物学功能仍有待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OsPIN9进行编辑,获得OsPIN9发生突变的基因编辑株系,对进一步深入研究OsPIN9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OsPIN9序列设计特异性编辑位点,构建OsPIN9编辑载体,以日本晴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抗性植株,通过PCR鉴定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通过PCR和测序明确OsPIN9的突变类
[目的]建立小麦成株期氮效率评价方法,挖掘和筛选氮高效种质资源,为小麦氮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和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2018—2020年,以10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个氮肥处理水平(0、180、240和360 kg·hm-2),调查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茎粗、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穗产量11个农艺及产量性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小麦品种进行耐氮性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结果]连续2年的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自动集蛋产蛋箱代替传统人工集蛋产蛋箱已经被行业充分认可,成为快大型白羽肉种鸡平养本交饲养模式下主流(集蛋)设备.rn笔者对216批使用各种款式自动集蛋产蛋箱的肉种鸡饲养信息和数据分析得知,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窝外蛋、脏蛋、破蛋、暗纹蛋四种不合格蛋中,对自动集蛋产蛋箱的性能及使用效果影响最大的首要参考指标是窝外蛋的比例,在一些种鸡场,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肉种鸡饲养的经济效益.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硝态氮残留梯度下减施氮肥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变化,为保证合理减施氮肥,有效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残留情况下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的氮肥用量减少55 kg·hm-2(26%),产量为5885 kg·hm-2,比农户施肥增产3.1%,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2.4 g·kg-1,与农户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当1
[目的]解析山苍子间作条件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茶-山苍子间作的土壤生态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综合运用GC-MS、ICP-MS,以及16S、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浸提液成分、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间作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中参与氮(N)、磷(P)和锰(Mn)等过程的功能性细菌丰度显著增加,植物致病细菌和真菌丰度显著降低,根系分布层具有溶解磷(P)功能的伯克氏菌属伯克氏菌丰度是对照的86倍,镰刀菌属镰刀霉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降水条件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春玉米种植品种熟型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5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7年分为2个时间段(1961—1985年和1986—2017年).基于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2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1981—2007年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分析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的变化特征,并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降水条件变化
【目的】研究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豫东南黏壤潮土区冬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该区冬小麦适宜的氮密调控处理组合,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20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东南黏壤潮土区设置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品种,鑫华麦818;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品种,百农207)、施氮量(N0,0;N240,240 kg·hm
-2;N360,360 kg·hm
-2)和种植密度(M1,225万株/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