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因情感而美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阅读实践,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任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师生的情感作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情感贯穿始终,让阅读教学因情感而有效、因情感而美丽。
  一、营造亲情氛围,以爱引情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营造亲情氛围,以爱引情。首先是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以教师的理解否定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不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替代学生的创造性体验,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如在《三袋麦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不应以自己的理解取代学生对于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文中,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诠释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教师能提倡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和聪明能干,但不能专横地否定学生对小猪或小牛的赞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次要引导学生生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笔者在教学《船长》时,在学习“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这一部分时,学生经过小组合作,采取众多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的诠释,有的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有的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描述表现,还有的学生竟采用表演形式表现。尽管学生的表演还不成熟,但这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是很了不起的创新,是难能可贵的。笔者及时给予了表扬,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出了合作探究学习语文的情趣。
  二、打造温情课堂,以情生情
  课堂是展示学生灵性的舞台,情感是课堂中的生命,充满情感的新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更是学生舒展灵性的舞台。
  1.在品词析句中体悟情感。课文中的语句表达了特定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启发、引导,仔细揣摩、品味,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姥姥的剪纸》一文教学,我就紧紧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仔细品味。在品味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时,我抓住句中“有声有色”这个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这个词中的“声”和“色”各指什么。学生通过对全文的把握,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的体验,明白“声”也许是邻居们的赞叹声,也许是姥姥的剪纸声,也许是姥姥和我其乐融融的谈话声;“色”或指的是作者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或指姥姥和我一起饱含爱意的生活,对“有声有色”的内涵作了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七自然段中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句话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用“拴”,而不用“扣”,不用“系”,体会“拴”字的好处,从中感受到姥姥剪纸的魅力。
  2.在情境再现中点燃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的因素往往对人的情感起感染作用。学生涉世未深,所识有限。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如临其境,备受感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执教过《水》这篇课文。在上课伊始,笔者板书课题——“水”后,对学生说:“看到‘水’,同学们的眼前会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有的说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的说飞流直下的瀑布;有的说奔流不息的长江……在学生充分地交流自己所联想的画面后,笔者指导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体验美读课题,读出“水”的不同韵味。只有当学生想说、敢说、愿说时,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展示,学习的情感才能被激发、点燃,学习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在情感朗读中抒发情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用语言的声音、节奏、韵律把作者浓浓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刻,以读传情,以读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文中第三段写听泉时的美妙感受,作者用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一串排比句式,将四中不同的泉声分别比成“轻柔”的小提琴声,“清脆”的琵琶声,“厚重”的大提琴声,“磅礴”的铜管乐声,相似而整齐的句式娓娓道来,教学中能配以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让学生先理解作者用词之精当,语言之美,然后在朗读声中体味美的韵味。
  4.在理清文线中挖掘情感。有情有趣才是真,有感有悟才有得。情感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我们要坚持以爱引情、以情感人、以情诱学、以情动情、以赏促情,充分调动学生、教师、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成一个良好“情感场”,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阅读教学中,抒发情感,放飞灵性,使智慧得以增长,能力得以培养,人格得以提升,让阅读教学因情感而更美、更靓。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老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有效性阅读 教学方法  自高考要求考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期刊
目的:此次主要针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还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好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记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收治
常言道:学无止境,从知识创新观念来看,传统的“一证定终身”的旧观念已不合时宜,人的学习不应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大量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技能都要通过人们不断的阅读获得,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待阅读的正确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当做学习的一部分。因为,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教育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导致阅读量
期刊
从严治党,提出已有年了,迄无显效。原因在哪里?怎样才能把党风真正整顿好?这个问题,已经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党的命运的同志,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和
摘 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直是探讨的教学重难点,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吸取同行宝贵经验,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适应目前职教改革的新形势。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口语表达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其水平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也是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中国古代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
期刊
摘 要: 语文学科在构建美、展现美的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实用主义盛行的高中阶段往往被异化成枯燥无味、可有可无的学科。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构建语文课堂的美,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构建策略 语文之美  语文拥有厚实的涵养,是文化的沉淀,是美的升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期刊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灵魂唤醒灵魂绝对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它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文本中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与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碰撞交融程度。真正的文学是正义和良知的代名词,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同情和社会正义的精神现象而产生的,是对苦难和不幸的一种补偿和安慰,是社会生活的巨大而有效的平衡器。真正有良知的作家所追
期刊
摘 要: 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现主体地位,依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设计者、参与者、引领者的作用,科学组织、高效实施这一模式,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教学 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机制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课堂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将课前准备、课中实施与课后反思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师角色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科目中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多快乐的一门,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语文教学却因为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机制遮蔽了其教育的原生性,增强了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