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论述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管理、实施和评价,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
关键词:CDIO;Photoshop;教学设计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由MIT联合瑞典三所高校经过四年研究探索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目的在于全面提升群体的工程素质与能力[1],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解决各国所面临的工程人才短缺和工程教育质量问题。在我国,从2007年起CDIO工程教育作为导向性能力本位教育指导原则引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2]。
本文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前期授课经验为基础,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结合CDIO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参与团队进行项目实施的各项能力。
1 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特点
Photoshop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它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相应的美术基础也有一定的要求。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选修课程。由于学生普遍不具备美术基础,课程重点偏向于技术操作,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图像处理、作品设计等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都有很大差异,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软件使用掌握较快,但创意相对较少;外语专业学生创意新颖,但实际操作能力滞后。总体而言,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能力弱和迁移能力差。如果采用按部就班的传统授课模式,则理论与实操的教学相脱节,理论知识在学生中的内化程度并不高。
2 CDIO教育模式的Photoshop教学设计
《Photoshop平面设计》作为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程,具有重操作、强实践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学习能力,对所属专业的需要也有一定了解,能够较好地自主学习,并且结合专业需要进行作品设计。本课程教学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教学设计。
2.1 非标准教材教学
关于平面设计的教材很多,根据结构和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色彩、构图等基础美术理论切入讲解,进而介绍软件工具的使用;另一类是以设计案例切入,边做边学。针对课程定位和学生的特点,本课程采用的是以案例切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而在本课程的教材选定中,不提供固定某本教材,而是以案例讲解为主,提供类似的设计要求,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通过鼓励学生探索性的自己完成设计内容,让学生开始建立自主寻找相关学习资料的实践方法。
2.2 课程团队实践教学
将每一个设计任务作为一个工程,从工程角度将任务分为“需求分析-整体设计-细节设计-作品实现-反馈修正”五个阶段,引入“工作室”模式,将学生按照专业划分成小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设计。为保证该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规定设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需要参与整个设计过程的至少三个阶段,否则小组其他成员可将参与度不足成员的成绩平均分配叠加给自己。
2.3 多课程结合教学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文科专业,缺少相关美术基础,在软件操作方面也较为不足,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光影构图、软件操作等。同时,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的实用性,设计多种结合其他课程的任务需求,使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多领域、多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兴趣。
⑴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平面设计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多种多样,例如PPT的背景设计、网页的布局、软件界面设计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PPT背景、个性化电脑桌面等,从而既让学生增强了课程兴趣,又了解了简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平面设计与各专业结合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例如举办专业竞赛时需要的宣传画报、招生海报等。鼓励学生从本专业出发,发掘平面设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灵感,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4 实用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所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的。而在传统的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的评价是由教师做出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由教师自己评价”的悖论。考虑到本课程最终在学生就业后的应用可能性,我们提出了课程设计“用户评价”的考察模式。
在本课程中,采用的考察方法是:每组学生思考本专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提出基于应用需求的设计要求(用户需求)并汇总。设计小组(A)从汇总的设计要求中选择一到二个非本专业的作为本组作业,成员合作完成后交由所选作业的提交者(B)评价是否符合应用需求,并由B当场给出评价,作为教师评判A作业成绩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11-23.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78-87.
关键词:CDIO;Photoshop;教学设计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由MIT联合瑞典三所高校经过四年研究探索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目的在于全面提升群体的工程素质与能力[1],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解决各国所面临的工程人才短缺和工程教育质量问题。在我国,从2007年起CDIO工程教育作为导向性能力本位教育指导原则引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2]。
本文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前期授课经验为基础,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结合CDIO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参与团队进行项目实施的各项能力。
1 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特点
Photoshop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它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相应的美术基础也有一定的要求。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选修课程。由于学生普遍不具备美术基础,课程重点偏向于技术操作,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图像处理、作品设计等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都有很大差异,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软件使用掌握较快,但创意相对较少;外语专业学生创意新颖,但实际操作能力滞后。总体而言,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能力弱和迁移能力差。如果采用按部就班的传统授课模式,则理论与实操的教学相脱节,理论知识在学生中的内化程度并不高。
2 CDIO教育模式的Photoshop教学设计
《Photoshop平面设计》作为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程,具有重操作、强实践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一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学习能力,对所属专业的需要也有一定了解,能够较好地自主学习,并且结合专业需要进行作品设计。本课程教学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教学设计。
2.1 非标准教材教学
关于平面设计的教材很多,根据结构和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色彩、构图等基础美术理论切入讲解,进而介绍软件工具的使用;另一类是以设计案例切入,边做边学。针对课程定位和学生的特点,本课程采用的是以案例切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而在本课程的教材选定中,不提供固定某本教材,而是以案例讲解为主,提供类似的设计要求,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通过鼓励学生探索性的自己完成设计内容,让学生开始建立自主寻找相关学习资料的实践方法。
2.2 课程团队实践教学
将每一个设计任务作为一个工程,从工程角度将任务分为“需求分析-整体设计-细节设计-作品实现-反馈修正”五个阶段,引入“工作室”模式,将学生按照专业划分成小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设计。为保证该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规定设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需要参与整个设计过程的至少三个阶段,否则小组其他成员可将参与度不足成员的成绩平均分配叠加给自己。
2.3 多课程结合教学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文科专业,缺少相关美术基础,在软件操作方面也较为不足,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光影构图、软件操作等。同时,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的实用性,设计多种结合其他课程的任务需求,使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多领域、多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兴趣。
⑴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平面设计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多种多样,例如PPT的背景设计、网页的布局、软件界面设计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PPT背景、个性化电脑桌面等,从而既让学生增强了课程兴趣,又了解了简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平面设计与各专业结合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例如举办专业竞赛时需要的宣传画报、招生海报等。鼓励学生从本专业出发,发掘平面设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灵感,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4 实用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所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的。而在传统的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的评价是由教师做出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由教师自己评价”的悖论。考虑到本课程最终在学生就业后的应用可能性,我们提出了课程设计“用户评价”的考察模式。
在本课程中,采用的考察方法是:每组学生思考本专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提出基于应用需求的设计要求(用户需求)并汇总。设计小组(A)从汇总的设计要求中选择一到二个非本专业的作为本组作业,成员合作完成后交由所选作业的提交者(B)评价是否符合应用需求,并由B当场给出评价,作为教师评判A作业成绩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11-23.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