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成为实现过程与结论,认知与能力,情感、策略与文化意识诸方面的整合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出“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创新课堂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创新课堂?笔者经过新高中英语必修1—选修6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实现创新课堂必须有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1. 以“学”为中心,整体设计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立足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及发展水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同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模式、个性差异等。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教学才有针对性。
3.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变传统的“听中学”为“做中学”,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地学”,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比如,选修7(人教版)第一单元“Living Well”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介绍残疾人的进取的生活态度。这一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介绍一位有成就的残疾人;活动二,布置学生上网查阅Family Village网站,了解这个网站不但对残疾人大有帮助,同时对健全人也同样有裨益;活动三,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帮助残疾人。以上三个活动设计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优化教学环节,活化知识
优化即精简。教师用精炼的语言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讲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等。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知、想象、体悟、发现和探索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合作、探究中发展能力。
5. 师生互相尊重,构建和谐课堂
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应是一个体现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的课堂。其中师生和谐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分别担当着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主体者的角色。教学过程既是一个知识学习、内化与应用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
6. 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创新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应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充分性及适用性如何,反思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应。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是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吸收和内化。
课中,反思教学中的生成,是不是在按预设进行,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的,是不是能促进学生成长,学生对教师处理生成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满意,等等。课中反思具有及时性,可以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中的“生成”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自主地考虑学生的学情、課堂环境的变化,捕捉教学中的灵感,适时调整设计思路,创新教训方法,使课堂教学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课后,反思预设效果、教学组织及教学效果等。课后反思具有总结性,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再次研究教材与学生,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课堂,应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绚丽的智慧之花。
■
[1] 朱干香. 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0.
[2] 李伟洲. 未雨绸缪话“减负”[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09.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创新课堂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创新课堂?笔者经过新高中英语必修1—选修6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实现创新课堂必须有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1. 以“学”为中心,整体设计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立足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及发展水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同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模式、个性差异等。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教学才有针对性。
3.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变传统的“听中学”为“做中学”,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地学”,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比如,选修7(人教版)第一单元“Living Well”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介绍残疾人的进取的生活态度。这一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介绍一位有成就的残疾人;活动二,布置学生上网查阅Family Village网站,了解这个网站不但对残疾人大有帮助,同时对健全人也同样有裨益;活动三,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帮助残疾人。以上三个活动设计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优化教学环节,活化知识
优化即精简。教师用精炼的语言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讲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等。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知、想象、体悟、发现和探索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合作、探究中发展能力。
5. 师生互相尊重,构建和谐课堂
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应是一个体现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的课堂。其中师生和谐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分别担当着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主体者的角色。教学过程既是一个知识学习、内化与应用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
6. 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创新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应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充分性及适用性如何,反思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应。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是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吸收和内化。
课中,反思教学中的生成,是不是在按预设进行,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的,是不是能促进学生成长,学生对教师处理生成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满意,等等。课中反思具有及时性,可以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中的“生成”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自主地考虑学生的学情、課堂环境的变化,捕捉教学中的灵感,适时调整设计思路,创新教训方法,使课堂教学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课后,反思预设效果、教学组织及教学效果等。课后反思具有总结性,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再次研究教材与学生,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课堂,应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绚丽的智慧之花。
■
[1] 朱干香. 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0.
[2] 李伟洲. 未雨绸缪话“减负”[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