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没有人能摆脱迷茫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anshuan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迷茫开始从青春期特有的小情绪成为了人生标配,无论年龄多大,身在何处,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难逃过午夜梦回时的灵魂三问:我选择的是对的吗?我到底该做什么?我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又往往因为苦思无解而更加焦虑,陷入一个失落且烦躁的恶性循环。
  作为十八线鸡汤博主,我常常被提问这样的问题:我特别迷茫,完全找不到方向和动力,我该怎样摆脱这种情绪,跟其他人一样去奋斗去生活呢?
  言辞间避之如水火,仿佛迷茫和好好生活是一对生死不相见的仇敌。
  我能理解那种深陷迷茫的无力感,但有时也正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摆脱迷茫”,才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在不确定的人生中去追求“确定”,就像是公牛在追红布。我们试图让自己相信,只要撞到了那块红布,一切就OK了,但结果往往却是撞到了另一场空。
  我一位朋友总结出非常精辟的一句话:这世界上没有人能摆脱迷茫,只有被打败的,和还在与之作战的人。
  这场战斗的溃败,又往往是从三个迹象开始的。

2


  很多鸡汤文会这样安慰迷茫中的你:
  不要管别人怎么生活,过好自己就行;你只需要做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以及,不用羡慕别人,你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话往往会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就像一剂强力麻药,立刻让你找回平静和安心。
  可麻药劲儿过去之后又如何呢?同龄人的优秀依然会让你相形见绌,老板给的年終奖也不会因为你的佛系而得以与部门的精英们持平。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处处有比较的世界,就连去超市买苹果,也是个大皮薄色泽鲜亮的更受欢迎。你会因为一个苹果长得与世无争而喜欢上它的干瘪青涩吗?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与苹果间根本的不同,只在于比较的维度更加多元。
  你腹有诗书,我能说会道;你长袖善舞,我过目不忘;你明眸善睐;我纤腰一握。
  比较不过是一个人寻找自己的过程,正是有了不断的比较,你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逐渐去完善它,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优势。
  而这些优势,才是你不必去用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势死磕的底气。
  真正可怕的不是比较,而是未战先降。

3


  我曾经收到一位读者留言,来自一个毕业于985高校的姑娘。
  她各方面都蛮优秀的,但因为开始时准备要考研错过了很多校园招聘,可后来她发现自己其实更想早点进入职场,又放弃了考研开始找工作。
  并不很顺利,大企业的校招差不多都已经结束了,她一直没能拿到满意的offer。越拖心越慌,对理想职位的要求一删再减,最后索性找了一份前台的工作就匆匆入了职,美其名曰职场历练。
  本以为心中的一块石头能就此落地,可却无端生出更多幽暗的小情绪:
  在校成绩远不如她的舍友都进外企做了管培生,而她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前台。
  不敢跟家人朋友说自己真实的工作,每每被问起都忍不住撒谎,又难过又心虚。
  因为不喜欢,工作常常做不好,屡屡被经理批评,一开始是委屈,到后来陷入“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的自我怀疑。
  她讲得痛苦不已,我听得哭笑不得。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接着找啊,错过了当年的招聘季,也还会有下一年,用这一年的时间学点技能充充电,也总好过匆匆将就之后的意难平。
  为了解决最初那个简单的问题,她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异常复杂的局。
  像是一个努力躲避大雨的孩子,又慌不择路地跑进了瀑布。
  我们做了太多事来摆脱迷茫。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随便做一份凑合着;
  遇不到心动的人,随便拉一个也能将就;
  过不上理想的生活,就索性用“我也过不惯那种人生”来自欺欺人。
  能吞噬一个人的,其实并不是迷茫,而是对迷茫的恐惧。
  类似迷茫、焦虑等情绪,只是我们行囊中不可拆卸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先解决它才能继续行走。
  人是为了目标而活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解决问题。

4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在写作的瓶颈期里,什么也不想写,不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该如何才能不断精进。于是跑去跟群里的一位大神私聊,倒了一大通苦水之后,她只回了我一句话:加油!看不进去书,就去看更多书,写不出来东西,就更努力地去写东西。
  讲真,我当时还蛮生气的,本希望她能传授给我一些克服瓶颈的心得,或者调整心态的经验,就算最不济给一针鸡血也是好的,可她除了给我这样一句鸡肋的敷衍,居然多一个字也没有。
  得不到大神帮助的我,只好自己苦苦渡劫,给自己立了死规矩每天必须读两个小时书,无论写出来的是什么鬼东西,都得写满一千字保持笔感。
  折腾了大概三四个月后找回了状态,然后忽然明白了她的那句话。
  我们并非生活在那个动动手指就能将六十年内功传授给另一人的神话世界里。
  你遇到的每个坎,其实都得靠自己一步步打怪来积累经验值,而他人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隔河相望喊声加油而已。
  并不是所有目的地都有捷径可走,想要扛过迷茫,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帮你快速长大,有的只是你咬紧牙关死磕,去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向。
  或许会摔跤,或许会走错路,或许会碰得一鼻子灰。但那些勇气和经验会扎根于你的骨血,成为你的武器与拐杖。
其他文献
我是长春人,1985年出生。我妈妈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剧,舅舅是长影的制片人。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长大。  小时候我用来画画的本子,是从中间裁开的剧本:以前的剧本是用劣质油墨印的,两页连在一起,我的画上都是背面文字透过来的黑点点。我用空的胶片盒装玩具,很早学会的短语是“日/内/村主任家”“夜/外/小院”。周末下午,我常常和小朋友去爬放在篮球场上的道具飞机。  一开始,我的梦想是成为文学家,除
期刊
我对红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天。头天晚上听到妈妈对爸爸说:“孩子她爹,孩子都一个月没有吃过肉了,大米省点吃,和着那半屋红薯能够挨到秋收,你明天挑两筐红薯到瑞坡圩卖去,卖了钱给家里添点油盐,顺便带几两煤油,我得趁夜里拧点麻绳,待割席草编织席子,今年养猪、养鸡都不合算,孩子的读书费用还欠着一半没交……”在当时我并不懂妈妈话中的困苦,觉得去赶集就是件高兴事,便赶紧说要跟爸爸一起去,爸妈
期刊
01  读高中时,班里有一个另类的“牛人”。他每天脚踝绑着沙袋,一路跑到学校,放学后再负重跑回去。整整三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那会儿,大家都觉着这家伙是铁人,每天那么多功课,还有时间负重训练。大家早就知道他是体育特长生,但没人关注他练的是什么。到了毕业前夕的聚会上,班主任让他表演一段。  原来,他练的是太极拳,一招一式着实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刚柔并济、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他的学习成
期刊
那年,我考到城里的高中,母亲不放心我寄宿学校,把我托付到远房亲戚家。虽说是亲戚,但平时不大走动,关系其实很疏远。  第一天是母亲送我去的,我们背着米、拎着菜籽油,母亲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让我叫那对中年夫妇“舅舅”、“舅妈”。舅舅是母亲的堂弟,在一家公司当经理,还是挺热心的。  我就这样在亲戚家住下了,早饭一般我都自己出去买着吃,中午和晚上在学校吃。母亲每周都会来看我,买些零食和生活用品给我,走时总
期刊
看到一段高考后一个男孩的告白视频。  虽然整个模式来自日本,但男孩的告白还是让我觉得:哇,好厉害。  男孩站在走廊上对底下的女同学大喊:  “整个高三我都在努力学习,现在高考结束了!我们毕业啦!今天我想对你说,胡忆婷!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吧!以后我还跟你继续加油!好吗?”  到了此刻,无论女孩点头还是摇头,我都觉得这个男孩子帅爆了。  而这样的,能散发出强烈少年感的能力,万一我们到了人
期刊
在今天之前,十七歲的你一直是这所学校中最平凡的男高中生。跟大部分男生一样,把心思花在耍帅上。会在体育课后啜着一瓶柠檬维他,大摇大摆地走回课室;会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肆意享受女生们爱慕的眼光;会在周五的午后,第一个冲出课室,奔回家里打游戏。但是这一切,在和夏尔对视的那一刻,悄然变了样。  夏尔是你的同班同学,同在一个教室,却鲜少照面。因为她个子高,总是扎根在后方的四角天地里,胡乱的马尾斜斜一把扎起,
期刊
每次,我与奶奶告别,总觉得,我们都是要再见的。而每次再见,她都老了些。  她油黑的發髻,不知何时已然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丝丝稀疏的银发。她一手拄拐,一手撑着椅子,在家里慢慢地行来行去,做饭,热菜,叠衣服……而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坐也坐不稳,躺在床上,连翻身也需旁人帮助。她说的话,也由原来抑扬顿挫的絮叨,渐变为虚弱无力的寒暄,成为重复无数次却无人可解的呓语,再是彻夜病痛的呻吟,直到——说不出话来。
期刊
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一年多,在一家纯文学性的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自不必说,人也很愣,人际关系处理生涩,连恋爱都谈得磕磕绊绊。总之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令人心塞的戾气。  但临近年关,习惯使然,总还是要回家过年。我拿着仅有的一张银行卡,去银行的自助机上查看了一下余额。还不错,省吃俭用,总归还是节余下来几千块。  我把卡里的钱取了三分之二出来,准备拿来孝敬爸妈。其实说孝敬这个词并不贴
期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把钥匙坐弯了,死活打不开锁。为了甩掉肚皮上四指厚的肥肉,人生第一次鼓足勇气出门跑步,只因为坐在马路牙子上歇了口气,就落得个进不了家门的下场,我和跑步真是八字不合。  好在带了手机。  把楼道的灯“跺”亮,从墙上贴的一百多张小广告里挑出一个“老杨开锁,公安备案,全天服务,安全快捷”,就这个了,我拨打了老杨的电话。  隔着门连上家里的无线网,蹲在门口看了一集动画片,电梯门开了。出来一
期刊
一、懂得下“笨”功夫  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对郭靖的笨,印象特别深刻。  金庸写郭靖:“这孩子学话甚慢,还有点儿呆头呆脑,直到4岁才会说话……”  江南七怪第一次见到郭靖,韩小莹一声长叹,眼圈儿不禁红了,全金发道:“比武之事,咱们认输算了。”  朱聪道:“这孩子资质太差,不是学武的坯子。”  郭靖学功夫笨得出奇,6个师父的本事,学了10年,只学了个皮毛。  郭靖初入江湖,各种被虐,但是碰到洪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