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明显趋势。相比于传统电力系统,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体现出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也减轻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化技术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操作时间,效率更高,而且易于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进程,有必要对当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進行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1.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控制的信息化要求和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发电厂、变电站、电网调度和供配电系统等几个方面。
1.1发电厂监控技术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电能的生产部门。发电厂内的设备数目和种类繁多,而且一般布置也较分散,管理难度大。此外,发电厂还与外部输电系统相连,使发电厂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采用人力对发电厂进运行维护不仅需要较多的投入,而且由于任务强度大,可靠性低。为了保障发电厂的生产安全和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必要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发电厂应用的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和远程监测终端组成。远程监测终端是一类分布于发电厂内的各种监控功能的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采用了成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响应快、可靠性高等特点。远程监测终端采集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送至发电厂监控中心。发电厂运行监控人员在监控中心实现与自动监控系统的人机交互,以实时掌握发电厂的运行状态。
1.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是联系输电系统与用电单位之间的枢纽,是传输和配送电能的关键环节。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显著增强变电站的稳定性。为了给广大用户输送稳定可靠的电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不仅需要对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还应该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减少故障对于用户的影响。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电磁设备已经逐渐被高度智能的微机设备所代替,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多,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
1.3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是指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负荷情况等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完成电力调度。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有: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尽可能低的能耗完成电力调度;故障的自动诊断与排除等。监测电网的实时状态有助于提高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保障供电安全可靠,而电力的自动调度应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当电网出现故障时,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做出反应,切断故障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联系,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4供配电系统自动化
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供配电的自动操作与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控制和系统保护。供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采集配电网节点电压、电能质量等数据,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依靠电能远程计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抄表员的工作强度。故障报警和保护功能则主要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融合应用来实现。
2.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广泛,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向着标准化、一体化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而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向着国际标准发展,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也能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成本,有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体化、集成化也是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保护、控制于测量设备都具有相当高的独立性,系统组成相对复杂。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一体化后可以有效精简电力系统结构。
结语
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扩容,系统结构也日趋复杂。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输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有必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胡荣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
[2]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理论研究,2012,(3).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明显趋势。相比于传统电力系统,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体现出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也减轻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化技术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操作时间,效率更高,而且易于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进程,有必要对当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進行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1.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控制的信息化要求和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发电厂、变电站、电网调度和供配电系统等几个方面。
1.1发电厂监控技术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电能的生产部门。发电厂内的设备数目和种类繁多,而且一般布置也较分散,管理难度大。此外,发电厂还与外部输电系统相连,使发电厂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采用人力对发电厂进运行维护不仅需要较多的投入,而且由于任务强度大,可靠性低。为了保障发电厂的生产安全和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必要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发电厂应用的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和远程监测终端组成。远程监测终端是一类分布于发电厂内的各种监控功能的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采用了成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响应快、可靠性高等特点。远程监测终端采集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送至发电厂监控中心。发电厂运行监控人员在监控中心实现与自动监控系统的人机交互,以实时掌握发电厂的运行状态。
1.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是联系输电系统与用电单位之间的枢纽,是传输和配送电能的关键环节。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显著增强变电站的稳定性。为了给广大用户输送稳定可靠的电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不仅需要对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还应该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减少故障对于用户的影响。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电磁设备已经逐渐被高度智能的微机设备所代替,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多,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
1.3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是指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负荷情况等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完成电力调度。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有: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尽可能低的能耗完成电力调度;故障的自动诊断与排除等。监测电网的实时状态有助于提高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保障供电安全可靠,而电力的自动调度应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当电网出现故障时,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做出反应,切断故障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联系,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4供配电系统自动化
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供配电的自动操作与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控制和系统保护。供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采集配电网节点电压、电能质量等数据,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依靠电能远程计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抄表员的工作强度。故障报警和保护功能则主要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融合应用来实现。
2.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广泛,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向着标准化、一体化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而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向着国际标准发展,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也能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成本,有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体化、集成化也是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保护、控制于测量设备都具有相当高的独立性,系统组成相对复杂。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一体化后可以有效精简电力系统结构。
结语
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扩容,系统结构也日趋复杂。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输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有必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胡荣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
[2]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理论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