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神经免疫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wa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是急性卒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卒中恶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卒中患者存在外周免疫反应受损,即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stroke—induced immtmodepression syndrome,SIDS)。SIDS的特征是急性卒中后出现快速和持续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淋巴细胞凋亡和功能障碍,多重原因激活交感神经并进而引起SIDS。SIDS削弱了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有效防御,导致感染率和病死率增高。然而,SIDS对机体也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损伤脑组织内过度的炎症反应。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问的复杂关系,有望为急性卒中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病理学改变则表现为白质疏松和(或)腔隙性梗死。然而,目前尚不清楚S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否与白质损害程度相关。磁共振波谱分析能无创性检测活体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浓度,直接反映脑代谢;弥散张量成像是特异性观察脑白质的无创性新技术,通过平均弥散、各向异性等不同参数来定量评价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异常。磁共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个亚型,以腔隙性梗死和深部白质改变为主要病理学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腑动脉病为无阿尔茨海默病的单纯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研究提供了机会。目前尚缺乏诊断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治疗则必须首先考虑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
除流行病学差异外,在卒中治疗中是否存在重要的性别差异一直存有争议。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Appelros等对溶栓、卒中单元治疗、二级预防、手术治疗和康复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卒中发作时的症状以及终点测量指标,如死亡、生活依赖、卒中复发、生活质量和抑郁等进行了回顾。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德国海德堡大学的F6rster等在发病3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nPA)治疗的23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cm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对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因、CT/MRI诊断的卒中模式、临床转归和并发症进行了比较。
在既往有卒中病史的妇女中,目前对妊娠早期卒中预防的建议所依据的证据有限。由于在药物对胎儿的危害与产妇的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权衡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临床决策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Helms等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描述美国神经科医生治疗此类患者的现行做法。
有几项研究显示,抑郁与卒中发病之间存在联系。不过,虽然抑郁和卒中在女性中比男性中更多见,但很少有研究对其性别差异进行探讨。丹麦哥本哈根比斯佩贝尔医院心内科的Komerup等在一个大型队列中对生机衰竭(vital exhaustion,一种疲劳和抑郁的测量指标)能否前瞻性地预测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
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7%。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卒中医疗诊治的发展,医疗卫生人员和机构被号召实施最新的循证医疗措施。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The American Hear t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组织了一个多学科医疗卫生专家组,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处理进行一次具有
虽然实验研究提示饮茶可能会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但现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却模棱两可,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饮茶量的准确检测方法。2007至2008年期间,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廷卫生创新研究所的Liang等在中国华南地区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旨在确定饮茶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
复方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OC)与卒中风险增高之间的联系已得到证实。虽然单一的孕激素避孕药(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s,POC)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但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尚不清楚。
卒中的性别差异是一个越来越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美国卒中协会的患者管理工具——卒中-跟着指南走(Get with the Guidelines-slroke,GGS)被广泛用来提高对卒中医疗质量指标的依从性,但也提供了分析急性卒中情况下的性别差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