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资助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资助数量、资助经费、依托单位等分布情况,并分析资助项目疾病谱、干预措施、研究方向及热点,旨在为相关领域基金申请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病学;资助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5-002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旨在培养基础科研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是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NSFC自2009年便成立专门的学科申请代码用于受理和资助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国家战略计划。近年来,中医药相关领域的NSFC资助项目数和经费稳居医学科技部前列,而NSFC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国内医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1]。笔者通过对近5年NSFC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申请代码下资助的皮肤病领域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了解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的资助概况,为中医学科研者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http://www.nsfc.gov.cn/)进入“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页面,点击“资助项目检索”,在“申请代码”项下选择“H27中医学”、“H28中药学”、“H29中西医结合”,搜索上述代码的2015-2019年皮肤领域研究资助项目。将检索项目按照批准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金额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Excel对获得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资助概况
2.1.1 资助项目和经费分布 2015-2019年中医药皮肤领域资助项目共计199项,资助总经费7512万元。其中面上、青年、地区资助项目数分别为86项、83项、30项,资助经费分别为4739万元、1716万元、1057万元。资助项目总数及经费呈不断增长趋势,以2018年涨幅最明显(图1)。
2.1.2 项目依托单位分布 科研机构和大学的NSFC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某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2]。5年内共58个依托单位获得资助项目,其中12个依托单位资助项目超过6项,主要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表1)。
2.2 项目疾病谱、干预措施分布 资助项目所研究的疾病主要包括银屑病、慢性皮肤溃疡、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等。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外治等(图2)。
2.3 项目研究方向分布 运用结巴中文分词法对项目名称进行文本挖掘而提取关键词,并采用Node.js中“echarts-wordcloud包”功能进行分析,云图结果见图3。
2015-2019年资助项目研究内容以中医药治疗皮肤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主,涉及信号通路、免疫机制、micRNA/lncRNA调控机制、自噬等。此外,尚有部分资助项目涉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中医证候研究、中药药理机制研究、药效物质研究等。
2.4 项目研究新热点分布 对资助项目中的医学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统计(表2),涉及RNA家族、免疫学概念(Th17、Treg、PD-1)、干细胞、自噬、表观遗传学、细胞焦亡、肠道菌群等热点的资助项目多达68项,占比约34.2%(68/199)。其中miRNA、Th17、Treg、干细胞、lncRNA、自噬研究数量相对较多。
3 讨论
3.1 资助概况分析 2015-2019年中医药皮肤领域的NSFC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呈不断增长趋势,足以证明政府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视,符合国家所提倡的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明显增加,体现了学科发展的良好趋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青年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能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申报积极性而更有利于学科发展。从依托单位分布来看,传统中医药院校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体,而近年来西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亦参与中医药相关研究,例如首都醫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这将有利于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促进中医药发展。
3.2 研究疾病谱以慢性难治性皮肤病为主 研究病种主要集中在西医治疗尚无有效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或严重以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皮肤病,而中医药治疗则具有一定的优势。以银屑病为例,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合并关节炎、克罗恩病、心理精神疾病,中重度银屑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目前西医治疗存在药物副作用大、生物制剂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医药则以辨证论治、用药灵活、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的特点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明确标有中西医病症命名的2015-2019年资助项目共165项,银屑病多达45项,占比约27.3%。有关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较多,如有研究(基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NF-kB通路的调控探讨凉血消风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No.81573991)在前期研究发现凉血消风汤能降低HaCaT细胞中NF-kB通路活性的基础上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以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重大慢性病、传染病为载体的研究符合国家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等政策。
3.3 资助项目聚焦研究热点 中医药皮肤领域资助项目所涉及的信号通路、RNA家族、免疫机制、干细胞、自噬、表观遗传学等近年来涌现的研究热点,可以为之后的NSFC选题和申报课题提供参考。 3.3.1 信号通路 有关信号通路的资助项目多达77项。所涉及信号通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PI3K/AKT/mTOR通路、NF-κB通路、JAK/STAT通路、MAPK通路、Wnt通路等。有关PI3K/AKT通路的上游靶点调控研究较多,如研究(PTEN-Akt-VEGF/EGF信号系统在慢性创面中的动态表达及MEBT/MEBO的调节效应,No.81560776)发现MEBO(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可能通过下调PTEN,激活AKT信号通路,增加VEGFR2的表达以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5]。Strauss等[6]研究发现PI3K/AKT/mTOR与CD4+Foxp3+Treg细胞生长分化密切相关,有研究(基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CD4+Foxp3+Treg探讨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No.81803804)从此角度阐释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NF-κB与其上下游靶点、其他信号通路、机制研究所结合形成了研究热点。其中TLRs介导的NF-κB机制研究是最多的,其次是Nrf2-ARE/NF-κB通路相关研究。
3.3.2 RNA家族 皮肤病研究主要涉及micRNA和lncRNA。针对micRNA下游机制的研究最多,主要涉及micRNA与信号通路、免疫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对通路的研究中,包括micRNA与JAK/STAT通路、PI3K/AKT/mTOR通路、Wnt通路等关系的探讨研究。在对免疫机制的研究中,有研究从micRNA调节Th17/Treg、Tfh-Tfr-Treg免疫平衡方面,micRNA调控朗格汉斯细胞分化、角质细胞代谢方面展开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有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micRNA、易感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网络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来源的micRNA相关研究成为热点,外泌体可以通过携带micRNA增进器官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广泛参与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及通讯等过程[7]。lncRNA相关研究主要涉及lncRNA与micRNA联合调控机制、lncRNA与通路关系、lncRNA表达等内容。
3.3.3 其他热点 皮肤病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而中医药在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具有优势。资助项目中有关TLR的上下游靶点、信号通路研究最多。其次从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角度阐释皮肤病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有关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主要涉及T细胞、肥大细胞等,如项目“基于OX40/0X40L介导T细胞-肥大细胞相互作用,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热蕴肤”型特应性皮炎分子机制”。有研究亦从皮肤微生态、微生物角度阐释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机制。自噬常与其他机制结合进行研究,包括MAPK通路介导自噬、自噬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T细胞自噬、B细胞自噬等机制研究。干细胞资助项目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多与信号通路、免疫机制、micRNA/lncRNA机制等相结合展开研究。表观遗传学研究大部分聚集于甲基化,少部分关注乙酰化。
3.4 病证结合研究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 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以弥补中医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价等标准方面缺乏统一性的不足,是现阶段中医证候研究行之有效的病证结合模式[8],可以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2015-2019年资助项目中涉及病证结合研究多达80项,大多数研究以辨证论治为准则,聚焦中医药干预某疾病的作用机制。少部分项目涉及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如项目“基于潜类别结构方程及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演变及预测的研究”。
4 结语
中医药学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基础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但有些研究盲目追加热点,照搬西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缺乏对中医理论与现代新技术有效结合的更深层次思考,导致研究缺乏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中医属于系统性科学,中医科研得选择系统性的研究方法[9]。将中医药基础研究与新兴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转化医学等)的理论及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庞杂的中医临床资料,在皮肤病的证候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前景[10]。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与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相契合,“肠-皮轴”学说为肠道菌群与皮肤病中医药研究提供依据[11]。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中医皮肤科研人员应寻找中医药原创思维与西医学理论或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正确阐释中医现代科学内涵。
中医药皮肤领域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重点项目布局、杰出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尚显不足,中医皮肤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础研究是服务于临床的,应避免脱离临床疗效的机制研究。因此,今后研究者应以国际上关注的、西医疗效欠佳的中医药优势病种或重大疾病为载体,提炼临床关注问题,把握研究前沿,病证结合模式下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从而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吴美平,陈婷,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项目2018年度申请与资助情况评述[J].中医杂志,2019,60(6):482-484.
[2]余思奕,郭保君,申治富,等.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针灸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674-5676.
[3]Oliveria Mde F,Rocha Bde O,Duarte GV.Psoriasis:Classical and Emerging Comorbidities[J].An Bras Dermatol,2015,90(1):9-20.
[4]尚俊良,徐佳,王莒生,等.銀屑病中医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7,58(22):1971-1974.
[5]曾鸿盂.MEBT/MEBO对大鼠难愈合创面中PTEN-Akt-VEGF信号系统表达的影响[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3-5.
[6]Strauss L,Czystowska M,Szajnik M,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Human Regulatory T cells(Treg)and Effector T cells to Rapamycin[J].PLoS One,2009,4(6):e5994.
[7]李汉成,周玉婷,李婵.外泌体源性微小RNA在疾病诊治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4):2646-2652.
[8]卞庆来,刘娇萍,邹小娟,等.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证候研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199-3201.
[9]李致重.“西化”是中医科研的致命误区——从“肾的研究”说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368-4378.
[10]李晓强,闫小宁.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新策略在中医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5):494-496.
[11]刘欣,张广中,姜春燕,等.肠道微生态与银屑病的中医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363-368.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病学;资助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5-002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旨在培养基础科研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是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NSFC自2009年便成立专门的学科申请代码用于受理和资助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国家战略计划。近年来,中医药相关领域的NSFC资助项目数和经费稳居医学科技部前列,而NSFC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国内医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1]。笔者通过对近5年NSFC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申请代码下资助的皮肤病领域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了解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的资助概况,为中医学科研者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http://www.nsfc.gov.cn/)进入“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页面,点击“资助项目检索”,在“申请代码”项下选择“H27中医学”、“H28中药学”、“H29中西医结合”,搜索上述代码的2015-2019年皮肤领域研究资助项目。将检索项目按照批准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金额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Excel对获得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资助概况
2.1.1 资助项目和经费分布 2015-2019年中医药皮肤领域资助项目共计199项,资助总经费7512万元。其中面上、青年、地区资助项目数分别为86项、83项、30项,资助经费分别为4739万元、1716万元、1057万元。资助项目总数及经费呈不断增长趋势,以2018年涨幅最明显(图1)。
2.1.2 项目依托单位分布 科研机构和大学的NSFC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某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2]。5年内共58个依托单位获得资助项目,其中12个依托单位资助项目超过6项,主要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表1)。
2.2 项目疾病谱、干预措施分布 资助项目所研究的疾病主要包括银屑病、慢性皮肤溃疡、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等。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外治等(图2)。
2.3 项目研究方向分布 运用结巴中文分词法对项目名称进行文本挖掘而提取关键词,并采用Node.js中“echarts-wordcloud包”功能进行分析,云图结果见图3。
2015-2019年资助项目研究内容以中医药治疗皮肤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主,涉及信号通路、免疫机制、micRNA/lncRNA调控机制、自噬等。此外,尚有部分资助项目涉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中医证候研究、中药药理机制研究、药效物质研究等。
2.4 项目研究新热点分布 对资助项目中的医学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统计(表2),涉及RNA家族、免疫学概念(Th17、Treg、PD-1)、干细胞、自噬、表观遗传学、细胞焦亡、肠道菌群等热点的资助项目多达68项,占比约34.2%(68/199)。其中miRNA、Th17、Treg、干细胞、lncRNA、自噬研究数量相对较多。
3 讨论
3.1 资助概况分析 2015-2019年中医药皮肤领域的NSFC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呈不断增长趋势,足以证明政府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视,符合国家所提倡的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明显增加,体现了学科发展的良好趋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青年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能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申报积极性而更有利于学科发展。从依托单位分布来看,传统中医药院校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体,而近年来西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亦参与中医药相关研究,例如首都醫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这将有利于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促进中医药发展。
3.2 研究疾病谱以慢性难治性皮肤病为主 研究病种主要集中在西医治疗尚无有效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或严重以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皮肤病,而中医药治疗则具有一定的优势。以银屑病为例,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合并关节炎、克罗恩病、心理精神疾病,中重度银屑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目前西医治疗存在药物副作用大、生物制剂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医药则以辨证论治、用药灵活、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的特点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明确标有中西医病症命名的2015-2019年资助项目共165项,银屑病多达45项,占比约27.3%。有关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较多,如有研究(基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NF-kB通路的调控探讨凉血消风法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No.81573991)在前期研究发现凉血消风汤能降低HaCaT细胞中NF-kB通路活性的基础上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以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重大慢性病、传染病为载体的研究符合国家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等政策。
3.3 资助项目聚焦研究热点 中医药皮肤领域资助项目所涉及的信号通路、RNA家族、免疫机制、干细胞、自噬、表观遗传学等近年来涌现的研究热点,可以为之后的NSFC选题和申报课题提供参考。 3.3.1 信号通路 有关信号通路的资助项目多达77项。所涉及信号通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PI3K/AKT/mTOR通路、NF-κB通路、JAK/STAT通路、MAPK通路、Wnt通路等。有关PI3K/AKT通路的上游靶点调控研究较多,如研究(PTEN-Akt-VEGF/EGF信号系统在慢性创面中的动态表达及MEBT/MEBO的调节效应,No.81560776)发现MEBO(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可能通过下调PTEN,激活AKT信号通路,增加VEGFR2的表达以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5]。Strauss等[6]研究发现PI3K/AKT/mTOR与CD4+Foxp3+Treg细胞生长分化密切相关,有研究(基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CD4+Foxp3+Treg探讨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No.81803804)从此角度阐释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NF-κB与其上下游靶点、其他信号通路、机制研究所结合形成了研究热点。其中TLRs介导的NF-κB机制研究是最多的,其次是Nrf2-ARE/NF-κB通路相关研究。
3.3.2 RNA家族 皮肤病研究主要涉及micRNA和lncRNA。针对micRNA下游机制的研究最多,主要涉及micRNA与信号通路、免疫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对通路的研究中,包括micRNA与JAK/STAT通路、PI3K/AKT/mTOR通路、Wnt通路等关系的探讨研究。在对免疫机制的研究中,有研究从micRNA调节Th17/Treg、Tfh-Tfr-Treg免疫平衡方面,micRNA调控朗格汉斯细胞分化、角质细胞代谢方面展开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有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micRNA、易感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网络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来源的micRNA相关研究成为热点,外泌体可以通过携带micRNA增进器官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广泛参与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及通讯等过程[7]。lncRNA相关研究主要涉及lncRNA与micRNA联合调控机制、lncRNA与通路关系、lncRNA表达等内容。
3.3.3 其他热点 皮肤病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而中医药在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具有优势。资助项目中有关TLR的上下游靶点、信号通路研究最多。其次从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角度阐释皮肤病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有关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主要涉及T细胞、肥大细胞等,如项目“基于OX40/0X40L介导T细胞-肥大细胞相互作用,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热蕴肤”型特应性皮炎分子机制”。有研究亦从皮肤微生态、微生物角度阐释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机制。自噬常与其他机制结合进行研究,包括MAPK通路介导自噬、自噬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T细胞自噬、B细胞自噬等机制研究。干细胞资助项目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多与信号通路、免疫机制、micRNA/lncRNA机制等相结合展开研究。表观遗传学研究大部分聚集于甲基化,少部分关注乙酰化。
3.4 病证结合研究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 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以弥补中医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价等标准方面缺乏统一性的不足,是现阶段中医证候研究行之有效的病证结合模式[8],可以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2015-2019年资助项目中涉及病证结合研究多达80项,大多数研究以辨证论治为准则,聚焦中医药干预某疾病的作用机制。少部分项目涉及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如项目“基于潜类别结构方程及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演变及预测的研究”。
4 结语
中医药学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基础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但有些研究盲目追加热点,照搬西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缺乏对中医理论与现代新技术有效结合的更深层次思考,导致研究缺乏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中医属于系统性科学,中医科研得选择系统性的研究方法[9]。将中医药基础研究与新兴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转化医学等)的理论及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庞杂的中医临床资料,在皮肤病的证候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前景[10]。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与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相契合,“肠-皮轴”学说为肠道菌群与皮肤病中医药研究提供依据[11]。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中医皮肤科研人员应寻找中医药原创思维与西医学理论或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正确阐释中医现代科学内涵。
中医药皮肤领域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重点项目布局、杰出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尚显不足,中医皮肤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础研究是服务于临床的,应避免脱离临床疗效的机制研究。因此,今后研究者应以国际上关注的、西医疗效欠佳的中医药优势病种或重大疾病为载体,提炼临床关注问题,把握研究前沿,病证结合模式下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从而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吴美平,陈婷,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项目2018年度申请与资助情况评述[J].中医杂志,2019,60(6):482-484.
[2]余思奕,郭保君,申治富,等.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针灸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674-5676.
[3]Oliveria Mde F,Rocha Bde O,Duarte GV.Psoriasis:Classical and Emerging Comorbidities[J].An Bras Dermatol,2015,90(1):9-20.
[4]尚俊良,徐佳,王莒生,等.銀屑病中医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7,58(22):1971-1974.
[5]曾鸿盂.MEBT/MEBO对大鼠难愈合创面中PTEN-Akt-VEGF信号系统表达的影响[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3-5.
[6]Strauss L,Czystowska M,Szajnik M,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Human Regulatory T cells(Treg)and Effector T cells to Rapamycin[J].PLoS One,2009,4(6):e5994.
[7]李汉成,周玉婷,李婵.外泌体源性微小RNA在疾病诊治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4):2646-2652.
[8]卞庆来,刘娇萍,邹小娟,等.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证候研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199-3201.
[9]李致重.“西化”是中医科研的致命误区——从“肾的研究”说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368-4378.
[10]李晓强,闫小宁.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新策略在中医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5):494-496.
[11]刘欣,张广中,姜春燕,等.肠道微生态与银屑病的中医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36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