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我看过的好作文少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的夏天,高考刚刚恢复第二年,叶兆言从工厂出发,踏入高考的考场,那是他命运改变的时刻。40年后,又到高考时候,人们依旧在热心地讨论着高考作文,叶兆言几乎忘了当年高考時写过的作文了,只是记得似乎是一道缩写题。面对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热点这种现象,叶兆言说他并不太关注,他说:“作文是一个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必备的能力,和文学创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写作文不是创作
  叶兆言的祖父是叶圣陶,叶圣陶不希望儿子叶至诚当作家,但叶至诚成了作家,叶至诚也不希望儿子叶兆言当作家,但叶兆言最终也选择了写作。他说:“我们家里有很多藏书,都是我父亲的,但是我父亲不愿意我读那些书,就把书锁起来,其实锁不住,因为书太多了,几大柜子,而且我的卧室和书房就是一间。那时候的娱乐非常匮乏,有书可读就是幸福,那时候就是读,最多小伙伴们侃大山时比别人更多一点儿谈资。”
  直到上大学以后,叶兆言才开始写作,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因为娱乐的极度匮乏,读书的热情大多非常高。实际上,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繁荣的原因之一吧。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曾经以阅读为唯一娱乐的年轻人,开始踏上创作之路。”
  如今,叶兆言已经是当代最知名的作家之一,写作对于他,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过,对于每年高考时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围观”,叶兆言兴趣并不大。他说:“写作文和文学创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作文体现的是人的思辨、语言表达等能力,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必备的能力。”
  没看到很多好作文
  尽管并不认为文学创作和写作文是一回事,但叶兆言本身也常受邀担当各种作文比赛的评委,对年轻人的作文状态了解颇多,他说:“看过的确实不少,但好的不多,不好的太多。从一些作文中很容易看出来,写作者充满了机会主义思想,有一套破题承题的套路,现状确实不太乐观。”
  叶兆言觉得,其实不少高考作文题目都很不错,但真正写好不太容易,同时,和许多人愿意按照高考作文的题目写作不同,他自己并不愿意这么做,他说:“作文是命题的,是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写,文学创作则不同,写的是自己的意见,要有想象力、独创性,给人不一样的东西。”
  为什么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起“围观”?叶兆言觉得这更是一种传播现象,对此,他说:“高考是大事,大家都关心,但要真正讨论起来,也只有作文话题比较多,数理化之类的,有什么可讨论的呢?事实上,作文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比较容易过关,只要发挥不失常,没出现跑题等问题,拿个及格分不算难。事实上,只要这块板不是太短,最终的高考成绩好坏,和作文的关系不大。”
  保持工作的能力
  怎样培育写作的能力,在叶兆言看来,其实没什么方法,他说:“就是写,一直写。写作从一开始,就是苦苦熬到结束,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我的祖父在80岁的时候,每天还要伏案8个小时以上,他没有教给我成功的办法,他留给我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在一直工作的态度。作家就是写出来的,上班的人每天要工作,上学的人每天要读书,运动员每天要训练,作家每天当然也写作。”
  当然,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保持自己独特的姿态同样重要。叶兆言说:“我总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锐气,要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了这样的姿态,作品也会更有意思。反之,倘若失去了独立的、不合作的姿态,同于流俗和世上千千万万个人一样,那么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风格,这或许正是创作和考试的不同。写作文有规则,跑题就可能丢分,但创作没有规则,开风气之先的有市场,跟风的没人看。”
其他文献
顾城说:“树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可如今,大街小巷只怕再难见昔日美好情致。众人围坐,看微博有之,玩游戏有之,抢“红包”有之,“低头族”们只有“沉默是金”。信息化时代,人与人的交流联系易碎如玻璃,而正因如此,更需秉承“‘信息’誠可贵,感情价更高”的原则!  回顾往昔,“信息数据”还只是遥遥星河的一个神话,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流水,生生不息。  魏晋风流,士人清谈
期刊
是风的轻唤,是燕的呢喃,是小伙伴们的笑语欢歌,春天的故事,从一次劳动拉开帷幕。  又是一年春好处,梨乡洁白如雪,香飘十里。迈着轻快的步伐,我们走进雪梨山劳动基地,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为梨花授粉哩!  还未到达目的地,那馥雅花香已萦绕鼻尖。遠眺,那满山的白色花树,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牵动着每个人的眼,如满天的星子。  老师简单介绍了授粉技巧后,带我们走下石阶,来到一片种上蚕豆的碧绿
期刊
你静静地睡在那里,一如从前,面容安详。若不是那氧气罩和“嘀嘀”的心电图声,我或许以为你只是像平时睡过去了。你的手,轻轻耷拉在一边——那双我曾讨厌的、永远油污的手。我想握住你的手,可我不能。后悔笼罩着我的心。  也是奇怪,明明孩提时代,你牵着我走过漫漫长街;父母离开的深夜,你哄着我进入梦乡。那时,一切是那么温暖。  可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讨厌你,讨厌你的唠唠叨叨,讨厌你的一意孤行,讨厌你仿佛永远只看
期刊
最亲爱的天天:  你好哇,拥抱你!只这样想着,就能想到你小小的身子扑进我怀里,软软糯糯的,心仿佛也融化着塌下去一角的感觉,好甜蜜!  看到儿童节你跳舞表演的照片,天真烂漫的笑脸。你伸手向镜头,不知是想索要一颗糖还是妈妈的拥抱。我看着那小手,短短的,圆圆的,像半开的花苞。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握过你的手,在你刚降临到这世界的时候。那时你躺在摇篮,睡着。我小心翼翼地用食指轻触你的小手,温暖的生命的
期刊
期刊
细读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做最好的老师》,前辈的观点如星闪耀,拨云弄雾般敞亮心头,我禁不住感慨:书如光,照彻心扉!  确实,这不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却是一个缺少大师思考的时代。  我常常在教育类书籍面前不知所措,缘于那层出不穷的教学术语,深沉的理论框架,无可名状的模式体系……读这类大师的著作,总汗颜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盲点误区,惊悚于自己教学的误人子弟甚于谋财害命,直读到自卑不已汗如雨下,真可谓步步惊心
期刊
回忆是有生命的,它抹平了曾经尴尬事中的尴尬,反而将其转化成轻松幽默的感慨。尽管那些事已经成了旧时惊梦,远山淡影,但偶经提起,却还是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回忆的魅力。  恩师的回忆确实格外调皮,与班主任们长期的“忆苦思甜”版本不同,就光逃课这一条就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竞赛失利一事更是让人又叹又感,叹老师之未成功,感老师幸未成功,乃成吾辈之师。  虽然这话有几分自私之意,但时间永恒向前,没什么
期刊
中国古人的空间想象,充满了诗意。譬如说“九天”,所谓九重天,这是竖起来观察,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啐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很像一串糖葫芦。如果摊开来研究,又会是另外一个格局。古人心目中的世界地图,仿佛一张平铺的九宫格。九天者,“中央八方也”。什么叫中央和八方,明代張岱《夜航船》有明确交代,东方是苍天,南方是炎天,西方是浩天,北方是玄天,东北是旻天,西北是
期刊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澎湃新闻一篇关于空巢老人报道的标题  所有人都知道电影是产业,但是大家都越来越忘记了电影是艺术。  ——戴锦华在上海电影节表示  中式八大宽容:大过年的、岁数大了、还是孩子、来都来了、都不容易、为了你好、习惯就好、人都死了。  ——网络流行段子  许多成年人躲进了“我是一个孩子”的心理舒适区。可是真正的孩子才不会这么做。他们充满好奇、勇气,一直在探索……真正的
期刊
自負的鬼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