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期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一则短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只见视频中一位没有佩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外面溜达,突然天空上传来:“老奶奶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乱跑,咱们村这么多人说你都说不过,非得派无人机‘飞’你。”
听起来虽然有几分幽默,但其实更应该注意到,本次疫情中,原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无人机已经出现在广大农村的事实。由于人工巡查的不便,无人机成了此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工具,硬核劝退只是无人机的应用之一。
可以看到,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众多新科技、新产品崭露头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红外测温机器人“非接触式”测量体温,递送服务机器人送餐、送药,分拣机器人熟练拣选生活用品……除了给一线捐款捐物外,科技企业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又发现了什么新商机呢?机器人又能在哪些领域迎来“井喷”式发展呢?
机器人产业,没有“浪费”这场危机
2018年以来,消费级无人机陷入发展低谷,无人机厂商纷纷转战行业无人机。一时间群雄逐鹿,市场百花齐放。在各自客群中激烈竞争,头部集中态势越发明显,中小企业玩家面临离场危机。而在防疫的巨大需求之下,中小企业玩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新商机。
“从年初五开始,南昌城市上空和大街小巷便有了我们的声音。”江西翼眸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宇川对《中外管理》表示,因为用无人机喊话成了防控宣传的重要手段,翼眸无人机在这个春节中的需求量“超出想象”。“喊话原本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功能”,却成为了中小无人机厂商发展的重要契机。
顺势而为,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破局的关键。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千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一场危机,同样也是一次突破界限的机会。专注于农业植保机器人市场的博田机器人,在关注到疫情状况之后,马上联合多方专家,改制公司现有的喷洒机器人。将原本用于农林行业的农药喷洒机器人进行技术迭代,投入到了街道、校区的病毒消杀中。
博田机器人总经理耿长兴谈道:“我们在农业植保消杀领域已经深耕了五六年,对杀毒原理很熟悉。从农药喷洒转为路政消毒,技术上跨度不大,所以我们能够很快做出调整。”耿长兴表示,目前小区的地下车库、街道、场馆都要消毒,业务咨询量大、购买需求多,原来喷洒机器人产品一个月销售才十几台,而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潘晶谈道:“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特性,消毒机器人是能够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最佳消毒模式。”
“无人化产业”加速,无人应用场景暴增
疫情爆发以来,医疗机器人以意外的方式,迅速被大众接受,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和升级。比如:在病情筛查、递送、治疗、护理等过程中,甚至医疗垃圾处理环节上也能大显身手。
远程看病、自助问诊、机器人测体温,这些原本距离大众还有些遥远的科技,成为了疫情中的日常,医疗机器人的价值不断凸显。潘晶表示:从短期来看,医疗机器人提高了防疫效率,节省了人力。从长期来看,疫情起到了市场教育的作用,客户体会到机器人的便利性,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就会被进一步激发。
从传统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到介入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再到如今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不断增加。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2016年仅为3.9亿美元,到2018年已高达5.1亿美元。曾经难以开拓的服务机器人市场,一时间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技术和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这些产品能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当前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成为共识,所以更多的机器人走向“抗疫”前线,助力企业复工已是必然。当然,疫情只是一个插曲,更重要的是未来如何在业务上迭代升级,怎样加大智能化投入。
疫情过后,更多行业将加速走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而这些刚需驱动带来的应用场景下沉,将使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向各行业深度渗透。
经此一“疫”,“机器换人”步伐势必加快!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即便如此,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标准化和自动化较高的生产领域,而且能承担的工序也十分有限。经此一“疫”,“机器换人”步伐势必加快。
大量“机器换人”需求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业机器人快速拓展应用领域与场景。更重要的是,中国机器人企业可以借此机会,着力发展国际巨头尚未涉足的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体系非常庞大,有大量需要靠自动化技术提升的环节,但国外却不一定有此需求,中国机器人企业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实现市场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服务类机器人势必也会迎来“春天”。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表示:疫情会大大提高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会有增长。具体来说,在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会有新的需求出现。在医疗康复、配送物流、餐饮零售等领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因为疫情而产生的大量线上操作,创造了人与人新的连接方式,而每个连接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需求和场景,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回到现实,受疫情限制,不少企业复工日期一推再推,那些采用传统生产和管理手段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低效率、高负担的中小企业,轻者伤筋动骨,重者面临破产倒闭。不可否认,疫情确实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同样也给了企业一次修炼内功的机会。
面对同样困境,那些机器人及智能裝备制造技术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用工风险也被大大降低。相信疫情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生产方式。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匹配自动化生产的最佳搭档。与其说疫情推动了管理方式变革,不如说其必然趋势。
总之,疫情给了企业一个变革的契机,那就是发现危机背后的生机,思考如何帮助企业激活部分“刚需”,让一些原本就应进行的转变借此落地开花。
责任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