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升学季,焦虑的家长再度陷入择校、分班大战之中,四处奔走、到处打听,孩子应该上哪所学校?分到什么样的班级?选择什么科目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有没有重点班?尽管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了宏观的调控,可也抵挡不住热情、焦虑的家长。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突显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可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疏于监督管理,这些都影响到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和实际效果。父母们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上到哪个学校了?分到哪个班了?谁是班主任?等等。孰不知,孩子之间的差距往往是由不同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与其一味的选择学校、班级,责怪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每天认真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下面笔者就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应对初一生活做一点总结归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对焦虑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孩子入学初一常见问题和原因。
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后,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但思想还相对幼稚;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相处模式;所以,孩子在升入初中后的适应问题多体现在身体、心理、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困难期。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就会使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生偏离——网瘾、打架、早恋、厌学、焦虑、抑郁等情况时有发生。小升初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一般需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而遗留下来许多问题。
(一)针对这几年我们对初一学生的观察,主要出现这样一些状况:
1、入学成绩很好,但是经过期中考试就开始下降,到期末更加的惨不忍睹。
2、在小学里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学习的孩子,到了初中也依然努力,但是成绩却不佳。
3、在小学里优秀,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平平,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信心。
4、在小学里面靠着聪明劲,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成绩也能过得去的,但是这些坏习惯延续到初中后,很快就会沦为差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1、从环境变化看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
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学生活动的范围比小学大,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多了。
2、从管理方法看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看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五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课本比小学的厚,课本里的字比小学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里是分优秀和良好等级,而优秀的跨度从80分到100分。所以我们看到优秀就觉得孩子小学学的非常好,其实不然。再加上小学内容简单,考90分以上很容易,在初中想各科都考到90分就比较难。孩子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这个时期做家长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没有小学时候听话,原因就在此。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渡时期,如果家长能够高度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那么谁就会在今后的岁月里收获到来自孩子成长的快乐。
二、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1、细心观察。进入初中以来,学生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家长只看到这些,就以为孩子长大了,不用操心了,从而放松了监督,不久孩子的各种状况就会表现出来,再来改正就会错过教育时机。因此我们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在学校里的情况,以便及时给与孩子心理支持。
2、重过程轻结果。不要只是在看到了考试分数的时候才想起要管孩子,或者打骂一顿。要在平日里就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3、监督和陪伴,至少在进入初一年级后前三个月。而这个监督和陪伴并不是意味着监督作业,也并非是辅导作业。
4、以下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读”。读什么?读经典。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2)“看”。看什么?看作业和小考卷子。初中的作业样数会很多,要求孩子记到本子上,我们要核对一下是否都写齐全了,不要只听孩子说“我都写完了”,家长每日监督,会让孩子减少偷懒的机会。
(3)“做”。做什么?做计划。要帮助孩子做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具体到在什么时间里,我复习的是哪一科哪一章节或者我背哪一课单词。
(4)“整”。整什么?整理错题。一般情況是孩子整理。其实学习的差距就是看谁学的更为扎实些,而不是谁做出了难题。所以这些错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宝贝。
(5)“听”。听什么?听孩子回家后聊的当天各科学习内容。这其实是叫梳理知识点。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听或看,其中一点就是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关注你上课的听讲情况。慢慢的孩子上课就不敢走神或摆弄东西。
我们都以为,名校录取是在挑孩子,其实是在挑父母!因为父母前半生的样子里,往往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没有落后的家长,只有落后的教育!家长好好学习,孩子自然天天向上!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秘密武器!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事业的自信和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也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
一、孩子入学初一常见问题和原因。
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后,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但思想还相对幼稚;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相处模式;所以,孩子在升入初中后的适应问题多体现在身体、心理、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困难期。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就会使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生偏离——网瘾、打架、早恋、厌学、焦虑、抑郁等情况时有发生。小升初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一般需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而遗留下来许多问题。
(一)针对这几年我们对初一学生的观察,主要出现这样一些状况:
1、入学成绩很好,但是经过期中考试就开始下降,到期末更加的惨不忍睹。
2、在小学里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学习的孩子,到了初中也依然努力,但是成绩却不佳。
3、在小学里优秀,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平平,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信心。
4、在小学里面靠着聪明劲,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成绩也能过得去的,但是这些坏习惯延续到初中后,很快就会沦为差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1、从环境变化看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
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学生活动的范围比小学大,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多了。
2、从管理方法看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看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五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课本比小学的厚,课本里的字比小学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里是分优秀和良好等级,而优秀的跨度从80分到100分。所以我们看到优秀就觉得孩子小学学的非常好,其实不然。再加上小学内容简单,考90分以上很容易,在初中想各科都考到90分就比较难。孩子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这个时期做家长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没有小学时候听话,原因就在此。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渡时期,如果家长能够高度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那么谁就会在今后的岁月里收获到来自孩子成长的快乐。
二、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1、细心观察。进入初中以来,学生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家长只看到这些,就以为孩子长大了,不用操心了,从而放松了监督,不久孩子的各种状况就会表现出来,再来改正就会错过教育时机。因此我们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在学校里的情况,以便及时给与孩子心理支持。
2、重过程轻结果。不要只是在看到了考试分数的时候才想起要管孩子,或者打骂一顿。要在平日里就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3、监督和陪伴,至少在进入初一年级后前三个月。而这个监督和陪伴并不是意味着监督作业,也并非是辅导作业。
4、以下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读”。读什么?读经典。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2)“看”。看什么?看作业和小考卷子。初中的作业样数会很多,要求孩子记到本子上,我们要核对一下是否都写齐全了,不要只听孩子说“我都写完了”,家长每日监督,会让孩子减少偷懒的机会。
(3)“做”。做什么?做计划。要帮助孩子做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具体到在什么时间里,我复习的是哪一科哪一章节或者我背哪一课单词。
(4)“整”。整什么?整理错题。一般情況是孩子整理。其实学习的差距就是看谁学的更为扎实些,而不是谁做出了难题。所以这些错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宝贝。
(5)“听”。听什么?听孩子回家后聊的当天各科学习内容。这其实是叫梳理知识点。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听或看,其中一点就是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关注你上课的听讲情况。慢慢的孩子上课就不敢走神或摆弄东西。
我们都以为,名校录取是在挑孩子,其实是在挑父母!因为父母前半生的样子里,往往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没有落后的家长,只有落后的教育!家长好好学习,孩子自然天天向上!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秘密武器!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事业的自信和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也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