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行业与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该背景下,高校更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与用途,担负起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鼓励高校教师迈出校门,充分融入社会,并顺利完成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真正实现高校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社科普及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社科普及;作用
在科技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群众的科学观念也在不断加强,早期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与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各大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便利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如QQ、微信、微博、百度等。高等学校应当如何使自身用途与性能得到发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社会效益,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社科普及中的作用
(一)高校为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
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現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社会基金申报项目高达59624项,所确定项目为9762项,而高校体系占据88%。高等学校中社会研究项目除却具备雄厚的教少币力量与丰富的相关资源等之外,还有充满活力、创新精神的莘莘学子。比如:拥有普及社会科学的开放式、多元化的科技社区,且肩负社会责任、及时更新的科技主体内容的网站一一果壳网的创始人姬+三,曾在2004年读研究生阶段就对科.普文章进行撰写,并在2008年读复旦大学博士阶段建设了科学松鼠会,其也被称之为果壳网的前身,果壳网站直到现在已经建立了mooc学院、知性社区、研究生APP等模块,分别包含了科学技术、人文地理、娱乐新闻等众多行业领域的科普网站,到2020年6月,果壳网站每个月的访问用户高达5000多万,拥有6000多名科学作者,在新浪微博上拥有999万粉丝量。
从物力资源角度来看,经过多次深入调查发现,我国高等学校中具备自己独立博物馆的学校高达100多所,并且还有科技馆、文化馆,比如:大连大学博物馆,该溥物馆使得大连大学真正实现了多个不同科目文化素养教育资源的汇总与共享,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高效融合。该博物馆自从2004年9月份建设完毕开始接待游客后,曾被辽宁省、大连市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时还曾被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高校具备能够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的诸多优点,但是相关部门与人员对其的重视力度仍较薄弱,这就需要将社会科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联进行妥善处理,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社科普及与科学技术研究是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两个项目,科学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产品提供了相应资源,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上层,社科普及则将科学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充分利用与改变,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下层,属于消费方。而对其进行利用与改变的主要方法有:1.在各大网站、报纸、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上发表相关文章等,或者出版书籍,使读者或者广大网民对其进行阅读、认知、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学习;2.为政府、事业单位等呈交资政报告、研究决策等。上述两个方式是现如今高等学校中对私圆成绩进行测评、判断的主要指标,并受到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社科普及工作中,部分高等学校并未对其进行充分重视,导致大多数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回应皆是置之不理,从而人民群众对其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进而使得科学研究的功能与用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耳濡目染的手段对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社科普及工作拥有长期性、必要性、实用性,并且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唯有民众对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学者的科研工作进行深入理解与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可蒸蒸日上、繁荣兴旺。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中优秀人才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模式进行了优化
早在1950年,北京文津街7号开设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国图讲座,其中包含了我国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学者与专家,对一众年轻学子进行了启发,为其走上学术研究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直播、视频在各大软件中随处可见,比如:国家图书馆充分利用国图网站开办了在线视频讲座,对该直播进行主持的皆为德才兼备的学界前辈,或者是年轻有为的学术界主力人员,以及国内外威望高重的专家与学者进行讲解,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经验、历程进行了详细认真的传授。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典籍、传统文化类的讲座有1000多部,由于其具备较高质量、水平以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各大论坛纷纷对其进行转发。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科协组织增强了社科知识的传播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所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也在努力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革、更新与优化,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与功能,使得对人们进行社会科学普及的方式得到了改进与完善。比如: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充分融入到广告、舞蹈、小品、音乐、绘画、动漫等行业领域中,并将其制作成科普动画、科普短视频,加强社会科学普及方式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创新性,并上传到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的各大软件中,像快手、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合中,吸引入们的注意力,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对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掌控与贯通,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吐会科学有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并对其内容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对社会科学知识、内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与规划,通过抖音直播、快手直播以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文案等进行广泛的传播与散发,加强人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效果。不仅如此,在对专家学者所开设的主题讲座、主题论坛以及专场咨询等传统社会科.学普及方式进行优化完善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对社会科学知识进行传播,激励青少年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
二、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具备长期性、公益性的重大项目,而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的关键场所,肩负着服务地方民众、加强大众科学素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调动社会中社科普及资源,并充分利用各项新媒体技术、平台、软件等各种工具,再加之高校中的优秀人才,改变传统社会科学普及方式,对社科普及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优化,从而加强社会科学知识进行传播的效果与质量。
(作者单位:率新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社科普及;作用
在科技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群众的科学观念也在不断加强,早期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与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各大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便利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如QQ、微信、微博、百度等。高等学校应当如何使自身用途与性能得到发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社会效益,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社科普及中的作用
(一)高校为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
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現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社会基金申报项目高达59624项,所确定项目为9762项,而高校体系占据88%。高等学校中社会研究项目除却具备雄厚的教少币力量与丰富的相关资源等之外,还有充满活力、创新精神的莘莘学子。比如:拥有普及社会科学的开放式、多元化的科技社区,且肩负社会责任、及时更新的科技主体内容的网站一一果壳网的创始人姬+三,曾在2004年读研究生阶段就对科.普文章进行撰写,并在2008年读复旦大学博士阶段建设了科学松鼠会,其也被称之为果壳网的前身,果壳网站直到现在已经建立了mooc学院、知性社区、研究生APP等模块,分别包含了科学技术、人文地理、娱乐新闻等众多行业领域的科普网站,到2020年6月,果壳网站每个月的访问用户高达5000多万,拥有6000多名科学作者,在新浪微博上拥有999万粉丝量。
从物力资源角度来看,经过多次深入调查发现,我国高等学校中具备自己独立博物馆的学校高达100多所,并且还有科技馆、文化馆,比如:大连大学博物馆,该溥物馆使得大连大学真正实现了多个不同科目文化素养教育资源的汇总与共享,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高效融合。该博物馆自从2004年9月份建设完毕开始接待游客后,曾被辽宁省、大连市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时还曾被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高校具备能够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的诸多优点,但是相关部门与人员对其的重视力度仍较薄弱,这就需要将社会科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联进行妥善处理,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社科普及与科学技术研究是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两个项目,科学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产品提供了相应资源,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上层,社科普及则将科学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充分利用与改变,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下层,属于消费方。而对其进行利用与改变的主要方法有:1.在各大网站、报纸、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上发表相关文章等,或者出版书籍,使读者或者广大网民对其进行阅读、认知、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学习;2.为政府、事业单位等呈交资政报告、研究决策等。上述两个方式是现如今高等学校中对私圆成绩进行测评、判断的主要指标,并受到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社科普及工作中,部分高等学校并未对其进行充分重视,导致大多数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回应皆是置之不理,从而人民群众对其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进而使得科学研究的功能与用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耳濡目染的手段对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社科普及工作拥有长期性、必要性、实用性,并且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唯有民众对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学者的科研工作进行深入理解与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可蒸蒸日上、繁荣兴旺。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中优秀人才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模式进行了优化
早在1950年,北京文津街7号开设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国图讲座,其中包含了我国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学者与专家,对一众年轻学子进行了启发,为其走上学术研究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直播、视频在各大软件中随处可见,比如:国家图书馆充分利用国图网站开办了在线视频讲座,对该直播进行主持的皆为德才兼备的学界前辈,或者是年轻有为的学术界主力人员,以及国内外威望高重的专家与学者进行讲解,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经验、历程进行了详细认真的传授。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典籍、传统文化类的讲座有1000多部,由于其具备较高质量、水平以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各大论坛纷纷对其进行转发。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科协组织增强了社科知识的传播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所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也在努力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革、更新与优化,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与功能,使得对人们进行社会科学普及的方式得到了改进与完善。比如: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充分融入到广告、舞蹈、小品、音乐、绘画、动漫等行业领域中,并将其制作成科普动画、科普短视频,加强社会科学普及方式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创新性,并上传到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的各大软件中,像快手、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合中,吸引入们的注意力,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对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掌控与贯通,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吐会科学有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并对其内容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对社会科学知识、内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与规划,通过抖音直播、快手直播以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文案等进行广泛的传播与散发,加强人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效果。不仅如此,在对专家学者所开设的主题讲座、主题论坛以及专场咨询等传统社会科.学普及方式进行优化完善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对社会科学知识进行传播,激励青少年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
二、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具备长期性、公益性的重大项目,而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的关键场所,肩负着服务地方民众、加强大众科学素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调动社会中社科普及资源,并充分利用各项新媒体技术、平台、软件等各种工具,再加之高校中的优秀人才,改变传统社会科学普及方式,对社科普及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优化,从而加强社会科学知识进行传播的效果与质量。
(作者单位:率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