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貉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半冬眠,外形像狐,但体型小、体肥且短粗、四肢短而细、尾毛蓬松,绒毛长3~3.5厘米,针毛长5厘米,体重6~10公斤,体长40~82厘米,毛长17~18厘米。按产地可以分为北貉和南貉,北貉皮毛长、绒厚,背毛呈黑棕或棕黄色,针毛尖部黑色,背中央较多的黑毛梢,它具有针毛长、底绒丰厚、细柔灵活耐磨、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力强的特点。南貉皮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张幅较小,针毛短,被毛呈黄色或沙黄色,色泽鲜艳。
貉是一种厚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商品貉皮毛保温性能强、轻柔美观、结实耐用,是国内外裘皮市场畅销的上等毛皮之一。其毛绒兼用的貉皮商品称为“貉壳”,多用来做男女大衣筒、帽子等;去掉针毛的貉皮称“貉绒”,常用来制翻毛女大衣、男女夹克、皮袄、领子及上等皮褥等;其针毛可出口,制做高级胡刷、化妆毛笔等;貉肉可食用,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本草图经》记载,貉肉有“治元脏虚劣及女子虚惫”之功效。
1.乌苏里貉
体形似狐,肥胖、短粗、尾短、四肢亦短小。被毛长而蓬松,底绒丰厚。趾行性,以趾着地。前后肢均有发达的足垫。爪短粗,不能伸缩。被毛通常为青灰色或青黄色,吻短且尖,面颊横生淡色长毛,由眼周至下颌生有黑褐色被毛,呈明显的“八”字形,并经喉部、前胸连至前肢。沿背脊中央的针毛多为黑色毛尖,不同程度地形成一条界线不清的黑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尾背面,越靠近尾末端纵纹越深。背部毛色较深,呈青灰色;近腹部体侧被毛呈灰黄色或棕黄色;腹部毛色最浅,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四肢毛色较深,呈黑色或黑褐色。
成年公貉体重5.5~8.0公斤,体长58~67厘米,体高28~38厘米;成年母貉体重5.3~7.5公斤,体长57~65厘米,体高25~35厘米。母貉受孕率高,胎产仔在10只以上。成年母貉在3月上旬发情,胎产仔成活在8只以上。(彩图参见73页图13 )
2.吉林白貉
吉林白貉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经多年人工选种、选育而成,由于全身毛色洁白,又在吉林省培育而成,故有“吉林白貉”之称。
吉林白貉短而粗,被毛长而蓬松,头部吻钝,四肢短而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两耳及尾较短小,尾毛蓬松。全身雪白,无任何杂毛。白貉除眼圈、耳缘、鼻尖、爪和尾尖还保留着乌苏里貉标准色型毛色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针毛、绒毛均为纯白色。
该品种的繁殖适龄为3~6年,每年2月初至4月下旬为配种期,一年只繁殖1次,妊娠期为60天,平均产仔8只以上,最多可达19只。成年貉体重小于6公斤,体长小于55厘米,皮张长度在90~110厘米之间。吉林白貉耐粗饲,抗病力强,成活率在98%以上。白貉适应性强,易驯化和繁殖,饲养管理简单,省工省料。(彩图参见73页图14)
由于貉是杂食性动物,故饲料来源广泛,动物性饲料如牲畜肉、禽肉及其副产品,植物性饲料多采用玉米。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40%左右,繁殖期应略高,其余为谷物性饲料及蔬菜,如白菜、大头菜均可。同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日粮通常为每只500克左右,产仔哺乳期及育成期应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貉在冬季有“冬眠”特性,其食量应适当减少,寒冷地区添加足够的垫草,以减少其自身能量的消耗,节省饲料。
建场的条件要求适应貉的生物学特性,促进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产品。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水源必须充足清洁,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较好,环境安静的地方。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圈舍在繁殖期间,一舍可养1对种貉或1只母貉。幼貉可集群圈养,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1只,每圈最多养10~15只。为保证毛皮质量,必须加盖防雨,否则秋雨连绵或粪尿污染,易造成毛绒缠结,严重降低毛皮质量。为防止群貉争食、饲料浪费和毛绒污染,还应采用特制的圆孔、全封闭式的喂食器盛食饲喂。
为加强卫生防疫、安全以及防止跑貉,必须在貉场或貉笼四周设1.5~1.7米高的围墙,围墙可用砖石砌成或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铁皮围成。
(吉林 谢亚龙)
貉是一种厚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商品貉皮毛保温性能强、轻柔美观、结实耐用,是国内外裘皮市场畅销的上等毛皮之一。其毛绒兼用的貉皮商品称为“貉壳”,多用来做男女大衣筒、帽子等;去掉针毛的貉皮称“貉绒”,常用来制翻毛女大衣、男女夹克、皮袄、领子及上等皮褥等;其针毛可出口,制做高级胡刷、化妆毛笔等;貉肉可食用,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本草图经》记载,貉肉有“治元脏虚劣及女子虚惫”之功效。
1.乌苏里貉
体形似狐,肥胖、短粗、尾短、四肢亦短小。被毛长而蓬松,底绒丰厚。趾行性,以趾着地。前后肢均有发达的足垫。爪短粗,不能伸缩。被毛通常为青灰色或青黄色,吻短且尖,面颊横生淡色长毛,由眼周至下颌生有黑褐色被毛,呈明显的“八”字形,并经喉部、前胸连至前肢。沿背脊中央的针毛多为黑色毛尖,不同程度地形成一条界线不清的黑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尾背面,越靠近尾末端纵纹越深。背部毛色较深,呈青灰色;近腹部体侧被毛呈灰黄色或棕黄色;腹部毛色最浅,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四肢毛色较深,呈黑色或黑褐色。
成年公貉体重5.5~8.0公斤,体长58~67厘米,体高28~38厘米;成年母貉体重5.3~7.5公斤,体长57~65厘米,体高25~35厘米。母貉受孕率高,胎产仔在10只以上。成年母貉在3月上旬发情,胎产仔成活在8只以上。(彩图参见73页图13 )
2.吉林白貉
吉林白貉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经多年人工选种、选育而成,由于全身毛色洁白,又在吉林省培育而成,故有“吉林白貉”之称。
吉林白貉短而粗,被毛长而蓬松,头部吻钝,四肢短而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两耳及尾较短小,尾毛蓬松。全身雪白,无任何杂毛。白貉除眼圈、耳缘、鼻尖、爪和尾尖还保留着乌苏里貉标准色型毛色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针毛、绒毛均为纯白色。
该品种的繁殖适龄为3~6年,每年2月初至4月下旬为配种期,一年只繁殖1次,妊娠期为60天,平均产仔8只以上,最多可达19只。成年貉体重小于6公斤,体长小于55厘米,皮张长度在90~110厘米之间。吉林白貉耐粗饲,抗病力强,成活率在98%以上。白貉适应性强,易驯化和繁殖,饲养管理简单,省工省料。(彩图参见73页图14)
由于貉是杂食性动物,故饲料来源广泛,动物性饲料如牲畜肉、禽肉及其副产品,植物性饲料多采用玉米。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40%左右,繁殖期应略高,其余为谷物性饲料及蔬菜,如白菜、大头菜均可。同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日粮通常为每只500克左右,产仔哺乳期及育成期应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貉在冬季有“冬眠”特性,其食量应适当减少,寒冷地区添加足够的垫草,以减少其自身能量的消耗,节省饲料。
建场的条件要求适应貉的生物学特性,促进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产品。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水源必须充足清洁,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较好,环境安静的地方。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圈舍在繁殖期间,一舍可养1对种貉或1只母貉。幼貉可集群圈养,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1只,每圈最多养10~15只。为保证毛皮质量,必须加盖防雨,否则秋雨连绵或粪尿污染,易造成毛绒缠结,严重降低毛皮质量。为防止群貉争食、饲料浪费和毛绒污染,还应采用特制的圆孔、全封闭式的喂食器盛食饲喂。
为加强卫生防疫、安全以及防止跑貉,必须在貉场或貉笼四周设1.5~1.7米高的围墙,围墙可用砖石砌成或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铁皮围成。
(吉林 谢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