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心事(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的天,暖暖的,略带一些微凉。学校的外面是一片小山坡,上面长满了蒲公英,一朵一朵的小黄花中间或长着一些白色的小毛球,借着微风的轻拂,那些小伞纷纷向远处飘去,只剩下地上的小杆轻轻晃动。
  山坡紧挨着学校,教学楼背面土坡边上有一棵高高的歪脖子柳树,长长的枝条在窗户外面甩来甩去,每年秋天都会给一楼的地面铺上一层金黄。柳树的另一边就是一片平缓的坡地,上面长满了杂草,有酢浆草、牛筋草,但最多的还是白茅和蒲公英,因为蒲公英有黄色的小花和白色的小球醒目得很,所以乍一看上去,感觉还是蒲公英多些。
  第一次遇见辉就在这个时节,也是蒲公英盛开的日子,多么好的年纪,充满着相逢的喜悦和意外的悲喜。
  记得出了教学楼,从侧面上二十几级楼梯来到操场,越过一个排水沟,往上爬几十米就来到了那个小山坡,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教室。那里很大,没有课时,同学们总喜欢去那里聊天,看闲书,侃大山,挥霍青春。
  山坡的另一边是一片橘子林,叶子墨绿墨绿的,树很低矮,把地面遮得严严实实的,那里很少有人去,里面隐约会传来狗叫声。但是到了秋天就不一样了,那树上红红的橘子实在是个诱惑,所以靠近山坡这一边的橘子树总不见红,总是光秃秃的。我喜欢藏在橘子林边上,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里有一块光怪陆离的大石头,平日里我总去那里,享受一个人的安闲,听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我害怕别人分享我的心事,也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秘密,一个人的世界,什么都可以去想,也什么都可以不去想,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鹿,跌跌撞撞地陷进青春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课余的多半时间,大多是那块石头陪我度过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我在那里吹过多少个蒲公英,每次在心里默念一句:辉,我喜欢你……然后一口气把蒲公英吹掉。蒲公英是个很有梦想的生灵,不管它生长在多贫瘠的土壤,它都会将自己的梦想做成一朵朵降落伞,等待清风来将这些小伞带走。
  这是一句告白,没人听见,没人了解,我把每一句心事都告诉了蒲公英,然后看它们被风带走,飘远,直到消失。这是我无法触摸的近似虚无缥缈的幸福,是我难以自控的无法倾诉的忧郁。风一样的感情,漫无目的、四面八方地倾泻而去。
  辉后来和丽好了,伤心欲绝的我最后一次去了小山坡,地上开满了蒲公英,我俯下身去,一朵一朵地吹,把所有的小伞都送上了天。看着漫天飞舞的白色精灵,我的心在抽搐,眼泪划过了脸庞。那一个个的小伞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在多年之后,还能飞进我的梦里。
  青春就像一条溪流,溶解在一滩水里。忧郁时,深不可测;兴奋时,一泻千里;温柔时,柔情似水;害羞时,含情脉脉。而我,曾经被青春灌醉,醉倒在漫天小伞的缱绻时光里。
  飞越乡愁的云层
  特别想吃妈妈做的韭菜盒子,记忆中那是妈妈做给我们的小点心,那是妈妈的拿手绝活,许久没吃了。许久是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
  妈妈拿一些面粉在盆里和着,面不用发,和成形了,放在一边。韭菜细细切好,把鸡蛋打碎撒点盐,锅里淋点油,倒进鸡蛋液,小心地翻炒,把鸡蛋搅碎,五分熟时盛起,和韭菜一起和匀。揪下一小块面,擀成薄薄的面皮,挖一大勺韭菜鸡蛋馅放在中间,一合,捏成半圆形,把边上紧紧地捏实。锅烧热,不放油,直接放进去炕熟,要不停地翻面,免得糊了。这时我会拿个碗站在旁边,兴奋地瞅着锅里。韭菜盒子熟了,妈妈铲起直接放在我的碗里,不忘再嘱咐一句:慢点吃,小心烫啊!
  我小心地咬开一个口子,里面很烫,热气蒸腾的,吹了吹,大大地咬了一口,韭菜的汁水充盈了整个口腔,顺着嘴角溢出来,鸡蛋也被染得有点绿了。赶紧吃完,正好赶得上第二个。我是家里的老小,两个姐姐大我许多,家里人格外疼我一些。妈妈做的韭菜盒子是我的最爱,我一口气吃下六七个,还没等开饭,肚皮就已经吃得溜圆。
  时间过得很快,世界改变得很快,妈妈也老得很快,没有心思再去做这种很费心思的东西了。就算真的做出来,吃到嘴,恐怕也不过尔尔。
  老公拉着我到餐厅点了一份韭菜盒子,漂亮的椭圆形盘子里放着四个韭菜盒子。用油煎过两面,有点焦黄,肚子鼓鼓的,边上掐出了一个个褶子,整齐划一,像一件工艺品。脑海里瞬间像时光机的开关一样,你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幅幅画面,冒出一个让你无法抑制悲伤的词:回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特殊的记忆和滋味,永不磨灭。这些记忆的起点或者各有不同,终点却都是同样逝水流年的忧伤。
  那些记忆里曾经有许多熟悉的小摊贩,你知道哪家的早点最好吃,你知道哪家裁缝店手艺最好,你知道车胎爆了该去哪里修,你知道哪家店卖米卖油童叟无欺。在那条路的终点站着许多始终等着你的人,他们还是当年的样子,不曾改变过。只是在这之外的世界,他们早已不复存在。有些消散在风中,有些却已远离这人世。
  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已经成了故乡的陌生人,而异乡却成了孩子的故乡。懂得了成长的烦恼,那不过是成年人悲伤的开始;懂得了乡愁,那才是真正听懂悲伤之歌的序曲。因为只有经历过一些苦与痛,继而经受住更多的离散,继而懂得在心底默默说相忘于江湖,然后费尽心力筑造一个异乡的家,远离了故园的那个家,才有资格说摸到了乡愁的衣袂。
  儿时的故乡是永远无法再现的一块韭菜盒子,一块咸菜,一碗小米粥,吸引我们一生追随,却永无法到达。总有一天会明白,原来当年果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再也回不去了。我们都只能不断前行,前行,走到一个亲人再也无法帮你展笑颜的境遇里去。
  那乡愁,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回不去的旧时光”。那是一段段只有靠自己才能穿越的黑夜,那是一团团只有靠自己才能飞出的云层。
其他文献
她跪在菩萨面前,哭得呼天抢地。  你咋不言语一声,说走就走了。你的手机不开,你的QQ不在线,你的博客不见更新,你……你到底到哪里去了?  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她的哭声淹没了方丈的木鱼声。方丈微闭眼眸,浑厚的重低音问道:女施主,何事这么伤悲?不妨对老衲道来。  方丈啊,我爱他胜于爱我自己,可他,两周前的一个雨夜,突然消失了。  女施主,你是怎么爱他的?  早晨起来,我先给他一杯淡盐水喝,然后,挤
期刊
他们的影子从我眼角一过,我就能确信,是他们俩,没错,一高一矮,一黄一黑。  每年,我们公司总能迎来几个大学生。我们是喜欢去看的,小年轻,又没对象,当然是“灰常”的感兴趣。可是总是男多女少,好不容易来一双,不是有了男朋友就是长得实在不求强。但是今年,我有了关注点。  这个关注点还不是姑娘引来的。  我每天早上上班坐通勤车去公司,每天同一个时间点,面对差不多相同的人,时间一长,眼一扫,就能发现有何异常
期刊
李木是个充满幻想的男孩。李木爱看书,看各种各样与所谓爱情有关的书。看过许多书后的李木,掩上书时就在想,他是否也会有书中的那般美好,有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美女。譬如,一场艳遇,一个美女看上了自己,从此就有了一段佳话。当然,天上是掉不来馅饼的,要吃馅饼,要么去买,要么就只有自己去创造。  买是没那么多钱的。李木不算穷,但也不富。平民老百姓那种。那就只有创造了,李木想了想,有想法了,现在的许多有爱心的美
期刊
用句老话说,我这是“刚经过二里半的长征,就做起总结报告来了”。我年纪六十,写过一些小说,自己满意的只有一篇。但我有教训。想谈谈我的感想。这种文章多数人不爱看,大家爱看的是故事,是艺术形象。我觉得小说爱好者也应该关心理论。有人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我爱写小说;我爱研究理论,所以我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什么是小说?我认为小说就是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反映我们
期刊
惊心动魄的新婚之夜过去后,秀珍那颗高傲的头才算是彻底低下去了。  秀珍是村子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所以她在人们的持续称赞声里就有些拿捏不住,说话办事总是站得比别人高的样子,傲气慢慢涨溢起来。  看到两个姐姐嫁的人都不是多么出众,她就撇嘴:“俺这俩姐啊,自己不好好长点眼水头儿,是标准的被媒人坑了。你看俺那两个姐夫,嘴拙得就像被人拿麻线把嘴头子缝上了一样,加上又黑又矮,怎么拿得出门去啊。”  有人就顺着
期刊
在那张宽大的有点空旷的双人床上,姚军疲惫地靠在床头,点燃了一支烟。  薛静红攀着姚军的胳膊,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偎在姚军的胸前。他结实的胸膛让薛静红无数次留恋忘返。  我们结婚吧。  薛静红用食指在姚军的胸前划着圈圈,像要把从姚军嘴里吐出的烟圈复制一遍似的。  姚军狠吸两口夹在指间的香烟,没有说话。  薛静红略带哀怨的眼神撇了一眼刚才还在自己身上疯狂得有点不能自已的男人,心里涌出一股淡淡的忧伤,转
期刊
天柱峰  一根柱子,就把武当升上了峰顶  它怀抱深渊,用去身体和灵魂端坐云端  握住闪电,远空仿佛一声鹤鸣  帝王们都以为自己就是那根柱子,高高在上  看着旁边的峰峦,倚着浮云  俯下身像万国来朝。还有远处的烽烟  化成脚下缠绕的浓雾……刻在天上的经卷  最后都会散在血泊里  离开了泥土、地气  一座峰仞,一个帝王,妄想让世界止静  没有谁可以擎住江山。只有风景总在绝处逢生  只有天柱峰的云雾,像
期刊
一  晓宇在菲儿第一次表白的时候,就明确地对她说,我不喜欢你,我喜欢的是她。虽然我们俩已经分手了,可是我还是爱她,你不可能取代。你那么漂亮,年纪轻轻,职业令人羡慕,那么多人喜欢你,你那么优秀,我哪里值得你这样?晓宇皱着眉头,悲悯地俯视着眼前的女孩。  菲儿说,我不介意,我只喜欢你就够了。你是魔,你是我的劫难,你让我变得不再是我,你让我低到尘埃里。菲儿说着、说着就流了眼泪,黄河决堤般。晓宇不再说话,
期刊
我一直觉得,人若带着期望降临于人世,必将循着一条因缘际会的路,注定会遇上你生命中的人或事。于是,在那座小村庄里,我遇到了罗老先生。  那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第二年冬,重返绵竹期间,偶然结识了当地农民作家罗剑云老先生。他家在地震中坍塌的房子刚刚重建好,那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楼,外观无奇,但二楼隐蔽的角落里却隐藏着一间书房。那是唯一看见的一座有书房的农村民居,虽然家徒四壁,却惹得我啧啧赞叹了好久。  参观完
期刊
一    小学同学邵力山,也叫坑人。叫坑人,是他小时候害过天花,脸上有几颗稀稀拉拉的白麻子。麻子是脸上的坑,把麻子叫坑人,是我们那个地方的一种文明。关于这个文明,我细细地想过,我要是得过天花,别人直呼我麻子,我的心里肯定不会舒服,喊我某某坑人,感情上就要好受多了。  邵力山只读过小学,小学刚毕业,就跟他的祖父做泥瓦匠去了。他的祖父是他们那个地方方圆十里的泥瓦匠头,很有名气。他跟他的祖父学艺,很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