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
无锡的荣家在中国的财富史上首屈一指,毛泽东说中国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家。
荣家是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最不易的是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延绵下来,弟弟的儿子荣毅仁成为红色资本家,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如果从荣氏兄弟的父亲荣熙泰1896年在上海开办广生钱庄算起,荣家到现在已经奋斗了100多年,如果算上荣智健的子女,这个商业家族已经昌盛了五代人,这是一个疑似基业长青的财团。
兄荣宗锦,字宗敬;弟荣宗铨,字德生。宗敬小时候得过伤寒,头发掉光了,后来长出一些,就扎一个小辫子,被叫做小辫子。德生四岁才会说话,八岁还没上学,被叫做二木头。
在荣家的企业里,员工称哥哥为宗先生,称弟弟为德先生。哥哥冒险,有一块钱就要做10块钱的事,弟弟稳健,有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有两块钱再办两块钱的事。这种互补性格,一个对外经营,一个对内管理,相辅相成。
荣宗敬很有个性魅力。一次,他在纺织车间里遇到一位看见自己就紧张的女工,便帮她接断纱线头,最后发展为娶她为三太太。他还曾经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去“偷师”,看人家如何管理,回来就立即改革自己落后的工头制。在荣公馆的大餐厅里,有一副很大的上海地图,上面用红圈标出了总公司和所属各厂的位置。穆藕初写诗称赞荣宗敬:商场事业孰如君,果敢精神矫不群。
弟弟也有自己的哲学。荣德生练字时,要在纸上先写小楷,再写中楷,最后写大楷。这些纸最终会被攒起来给仆人去换香烟。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成本管理的大师。申新三厂失火,附近职工赶来救火,他交待门房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但不让他们进厂救火,怕这些忠臣被大火烧死。在他看来,厂房烧了,有保险公司赔偿,可以再建,忠臣死了,就不能复生,颇有儒家“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又一次,总公司会计亏损了七八十万,荣德生并没有对他采取特别严厉的措施。员工要跳槽他从不阻拦,要回来也可以。钱穆曾近距离地观察过他这位同乡的生活起居,发现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
经营谋略更为重要,身逢乱世,荣家把战争作为商人的必修课。荣家的第一桶金就因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而得。当时北方粮食急缺,华北及东北到上海采购小麦的金额直线上升,荣宗敬当时在沪经营的广生钱庄因而盈利4900两。
荣家是从金融市场转战实业的,兄弟俩都在上海钱庄当过学徒。荣宗敬在汇兑中看到了棉和麦的生意兴隆,荣德生在广州税务机关当差,看到204种过境税中,只有面粉可以免税,还免征营业税,所以兄弟二人干脆回无锡建厂。
日俄战争打响,荣家积压在烟台的21万包面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一空,北方的销路由此打开。一战爆发,大量的面粉订单涌来,荣家的面粉一时间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销量。五卅惨案,荣宗敬适时地抛售和吃进日元,有记载说他净赚了近400万日元。抗战中,荣家早期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后来就翻了身。福新二厂和七厂1937年共亏损了32万元法币,1938年已扭亏为盈,一年后盈利额已高达210万元法币。更幸运的是,1942年,荣家借币制改革之机,以仅相当于7936两黄金的款额,就还清了荣家企业所欠在战前相当于17万两黄金的全部银行贷款。
乱世意味着苦难,也意味着英雄的诞生。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无锡的荣家在中国的财富史上首屈一指,毛泽东说中国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家。
荣家是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最不易的是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延绵下来,弟弟的儿子荣毅仁成为红色资本家,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如果从荣氏兄弟的父亲荣熙泰1896年在上海开办广生钱庄算起,荣家到现在已经奋斗了100多年,如果算上荣智健的子女,这个商业家族已经昌盛了五代人,这是一个疑似基业长青的财团。
兄荣宗锦,字宗敬;弟荣宗铨,字德生。宗敬小时候得过伤寒,头发掉光了,后来长出一些,就扎一个小辫子,被叫做小辫子。德生四岁才会说话,八岁还没上学,被叫做二木头。
在荣家的企业里,员工称哥哥为宗先生,称弟弟为德先生。哥哥冒险,有一块钱就要做10块钱的事,弟弟稳健,有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有两块钱再办两块钱的事。这种互补性格,一个对外经营,一个对内管理,相辅相成。
荣宗敬很有个性魅力。一次,他在纺织车间里遇到一位看见自己就紧张的女工,便帮她接断纱线头,最后发展为娶她为三太太。他还曾经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去“偷师”,看人家如何管理,回来就立即改革自己落后的工头制。在荣公馆的大餐厅里,有一副很大的上海地图,上面用红圈标出了总公司和所属各厂的位置。穆藕初写诗称赞荣宗敬:商场事业孰如君,果敢精神矫不群。
弟弟也有自己的哲学。荣德生练字时,要在纸上先写小楷,再写中楷,最后写大楷。这些纸最终会被攒起来给仆人去换香烟。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成本管理的大师。申新三厂失火,附近职工赶来救火,他交待门房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但不让他们进厂救火,怕这些忠臣被大火烧死。在他看来,厂房烧了,有保险公司赔偿,可以再建,忠臣死了,就不能复生,颇有儒家“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又一次,总公司会计亏损了七八十万,荣德生并没有对他采取特别严厉的措施。员工要跳槽他从不阻拦,要回来也可以。钱穆曾近距离地观察过他这位同乡的生活起居,发现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
经营谋略更为重要,身逢乱世,荣家把战争作为商人的必修课。荣家的第一桶金就因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而得。当时北方粮食急缺,华北及东北到上海采购小麦的金额直线上升,荣宗敬当时在沪经营的广生钱庄因而盈利4900两。
荣家是从金融市场转战实业的,兄弟俩都在上海钱庄当过学徒。荣宗敬在汇兑中看到了棉和麦的生意兴隆,荣德生在广州税务机关当差,看到204种过境税中,只有面粉可以免税,还免征营业税,所以兄弟二人干脆回无锡建厂。
日俄战争打响,荣家积压在烟台的21万包面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一空,北方的销路由此打开。一战爆发,大量的面粉订单涌来,荣家的面粉一时间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销量。五卅惨案,荣宗敬适时地抛售和吃进日元,有记载说他净赚了近400万日元。抗战中,荣家早期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后来就翻了身。福新二厂和七厂1937年共亏损了32万元法币,1938年已扭亏为盈,一年后盈利额已高达210万元法币。更幸运的是,1942年,荣家借币制改革之机,以仅相当于7936两黄金的款额,就还清了荣家企业所欠在战前相当于17万两黄金的全部银行贷款。
乱世意味着苦难,也意味着英雄的诞生。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