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是《名作欣赏》一向重视的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五届。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一直秉承对青年写作的重视,希望为文学青年提供发声平台,助力其文学梦想的实现。
大赛前四届的参赛作品仅限于文学作品,分诗歌组、小说组、散文组和非虛构组,今年则增设了论文组别;以往的获奖作品均以增刊的形式刊出,今年论文大赛一、二等奖的获奖作品,我们要做更大胆的尝试,不以增刊形式刊出,而是直接放置于正刊之中。《名作欣赏》鉴赏版曾出过青年专号,也曾开过各种青年专栏,但作者身份,所限都还在青年教师,甚至是青年名师,而这一次,我们要眼光向下,关注更多的青年写作者,让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拥有发声的平台和阵地,让更多的文学潜在力量能够破土向上、自由生长。诚然,这些几乎占去本期近三分之一版面的参赛论文,其思考的水平和论述的水准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甚至有些还略显稚嫩,但是,青年,永远都是希望之所在,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不应忽视青年的成长、辜负青年的热望。“五四”波涛中的文学青年,曾以平均二十多岁的年龄“冲决一切罗网”,青春在那个年代里,被抽象为令人振奋的气质:进取、反叛、无所畏惧;而在“内卷”和“躺平”成为时代语境的当下,我们更应呼唤平等公正、能够托举青年梦想的力量。诚然,在目前的科研考核体系之下,《名作欣赏》这支微弱的烛火,承载不了太多的期待,但作为一方阵地,愿以“冲决标准”和“打破常规”的勇气,为文学青年的成长贡献力量。在此,特别广而告之:《名作欣赏》鉴赏版明年将推出一期青年专号,即日起即接受论文投稿,投稿具体要求可关注“名作欣赏”公众号进行查询,欢迎不同身份的文学青年来稿,同时也欢迎学界各位师友荐稿!
最后,还是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大赛前四届的参赛作品仅限于文学作品,分诗歌组、小说组、散文组和非虛构组,今年则增设了论文组别;以往的获奖作品均以增刊的形式刊出,今年论文大赛一、二等奖的获奖作品,我们要做更大胆的尝试,不以增刊形式刊出,而是直接放置于正刊之中。《名作欣赏》鉴赏版曾出过青年专号,也曾开过各种青年专栏,但作者身份,所限都还在青年教师,甚至是青年名师,而这一次,我们要眼光向下,关注更多的青年写作者,让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拥有发声的平台和阵地,让更多的文学潜在力量能够破土向上、自由生长。诚然,这些几乎占去本期近三分之一版面的参赛论文,其思考的水平和论述的水准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甚至有些还略显稚嫩,但是,青年,永远都是希望之所在,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不应忽视青年的成长、辜负青年的热望。“五四”波涛中的文学青年,曾以平均二十多岁的年龄“冲决一切罗网”,青春在那个年代里,被抽象为令人振奋的气质:进取、反叛、无所畏惧;而在“内卷”和“躺平”成为时代语境的当下,我们更应呼唤平等公正、能够托举青年梦想的力量。诚然,在目前的科研考核体系之下,《名作欣赏》这支微弱的烛火,承载不了太多的期待,但作为一方阵地,愿以“冲决标准”和“打破常规”的勇气,为文学青年的成长贡献力量。在此,特别广而告之:《名作欣赏》鉴赏版明年将推出一期青年专号,即日起即接受论文投稿,投稿具体要求可关注“名作欣赏”公众号进行查询,欢迎不同身份的文学青年来稿,同时也欢迎学界各位师友荐稿!
最后,还是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