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离别辞:莫悲伤》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邓恩的《离别辞:莫悲伤》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经典之作。其意象奇特、比喻精妙,被一代代的人反复挖掘,不断阐释。该诗虽创作于几百年前,但从不乏新的解读。本文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中“天震”“金箔”“圆规”三个意象进行图形化的阐释,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与其爱人之间不同于凡人的平等和谐的爱,为对这首歌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2004年,艾丽斯·门罗完成了《逃离》这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艾丽斯·门罗通过对小地方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她们隐含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分析了艾丽斯·门
本文从庄子文章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庄子散文的文学艺术成就,揭示了庄子散文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从古至今,有关人性问题的探索历来是哲学家们思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古希腊时期的哲人最先对人性进行了思索,尽管此时的思想具有很大的朴素性,但也为后来各种流派的人性论思想
在19世纪非裔美国文学和文化中,摩西使受奴役和受压迫的人民得解放,非裔美国人敬畏摩西;而在20世纪非裔美国文学中,摩西作为黑人领袖的身份受到质疑。佐拉·尼尔·赫斯顿认为
存在主义思想倡导的悲观、虚无、无因果关系的思想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得到体现,本文在解读海明威的多部小说中存在主义思想烙印的同时,提出海明威作品创作的哲学内涵,不仅能加
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只有“妖妇”和“天使”两类,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戈便是典型的“妖妇”。然而,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海明威对玛戈的
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模式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罗格斯中心文化压迫的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追求自我独立人格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颠覆男
陶渊明的一生创作较丰富,有田园诗、咏怀诗、赠答诗、行役诗等,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他的诗中可以让我们见到一位清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描写春天雨后的清晨的唐诗。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的及物性角度探讨该诗及其两个英译本,以期检验及物性理论在诗歌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