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我国生产规模及产量最大的食用菌。pH值是反应菌棒质量及培养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菌丝生长要求的pH值不同。作者对适宜香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灭菌不仅能有效杀死培养基质中的杂菌,降低菌种接种后的污染率,而且还能引发基质内部养分含量、pH值等的变化;不同的酸性物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香菇液体菌丝可在营养液pH值5.0~5.9的范围内生长,最适pH值为5.6,营养液pH值为5.0时菌丝生物量显著降低;用草酸和柠檬酸调节营养液初始pH值时,香菇
为探明36%稻瘟灵·戊唑醇EW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效、用药量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36%稻瘟灵·戊唑醇EW 1125~1275 mL/hm2,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效均较好,且对水稻生长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故36%稻瘟灵·戊唑醇EW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为探究高温胁迫时长对菜心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作者以黄叶四九菜心为材料,分别研究了1 h、3 h、5 h、7 h的40℃高温胁迫下菜心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心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由此可知,高温胁迫可促进菜心幼苗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积累,用以减缓高温损伤;随着高温胁迫时长的增加,菜心幼苗可对高温胁迫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随着蔬菜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该文介绍了有机蔬菜生产对投入品的基本要求和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控制内容。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应通过建立投入品供应商管理体系、投入品验收制度、投入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机蔬菜生产“源头管得住,过程控得住”,以保证有机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全面提高有机蔬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为探究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Vayego 200 SC(四唑虫酰胺)、10%溴氰虫酰胺OD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均显著优于1%甲维盐WP;药后7 d,每667 m
2用Vayego 200 SC 8~10mL或10%溴氰虫酰胺OD 3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在81.93%~85.10%之间,虫口防效在84.34%~88.6%之间,与每667 m
2
为探明上海市宝山区绿叶菜不同施肥方式下的肥料利用效果,特进行了绿叶菜田间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宝山区不同绿叶菜生产农场的土壤供肥能力有一定差异,平均土壤供肥能力为0.66 kg/kg;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可在比常规施肥减少11.1%氮肥用量的基础上,既保证绿叶菜产量,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测土配方施肥区的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高于常规施肥区。
为研究干热处理的不同温度和时长对黄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以碧玉2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干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长显著影响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干热温度100℃,时长12 h、24 h、36 h均显著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干热温度75℃、时长24 h,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分别为86%和96%;用干热温度75℃、时长24 h处理的种子育苗,黄瓜的茎粗、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黄瓜的畸形果率仅为3.92%,且未发生病毒病;干热处理还可有效钝化黄瓜种子携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营养生长及生理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明不同光周期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研究了4种不同光周期对弱光条件下西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16 h的光周期处理,西瓜幼苗矮化健壮、叶片宽大、根系发达,且成苗时间比10 h光周期处理减少5 d,缩短了西瓜的育苗周期,可节约育苗成本。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并为40%氟环唑悬浮剂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40%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氟环唑悬浮剂16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且对水稻生长安全;第2次用药后14 d的防效为78.18%,且与对照药剂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相近。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进行了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江苏苏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带有静电喷雾装置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3WZ-350A,可在用药量较常规用量减少50%、用水量较常规减少65%的情况下,对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效与普通机械常规用量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量和用水量,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