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的多元化交往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使用者主体(大学生)对这些建筑的交往空间的使用频率、心理感受、使用行为习惯等情况,分析其功能使用的情况,从使用者的角度阐述交往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手法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出对校园多元化交往空间的改造想法。
关键词: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改造;健康;学习交流
Abstract: the main teaching building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No. 1 and No. 2) and library multi communication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s (student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building use frequency, psychological feelings, behavior habits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itu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use of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on campus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pace.
Keywor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teaching building; communic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health;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教学建筑内部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在大多数现有的教学建筑中,建筑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加大走廊空间的宽度,来完成所谓的休憩空间设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空间形象缺乏特色且实际使用效率不佳。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地分析了建筑使用的人流特性之后,以在高密度的高校教学空间中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建筑外部及内部空间交往空间做为本项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改造设计的重点,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个交流空间的潜在魅力,探讨新型的、人性化的大学校园建筑交往空间组合体系,创造更为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达到以下几点:
更大化使用现有建筑空间,完善建筑使用环境,塑造多元化空间场所。
改善部分校园空间大而空、缺乏人气的现象,在交往空间中增设休息、交流场所,便于师生、生生停驻、交谈。
项目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迅速发展,大学校园开放性、公共性日益增强,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交往的类型及需求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环境模式被打破,高校更加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互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往空间对现代教育空间环境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生生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现状分析:
交往空间是指那些为使用者设计,供使用者停驻、交流、或者学习等使用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在学校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内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
一号教学楼内,除了在A区与C区的走廊一侧两个小型阶梯教室中间都一块较大的交往空间外,并没有专门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交谈,停驻,堵塞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同时引起喧哗和吵闹,使得班级内的课堂或自习收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同时,那块较大的交往空间由于作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略显偏大,学校在此处添置了咖啡机供师生饮用,然而空间利用仍不完全,加之两个阶梯教室平时只开位于主要交通流线一侧的门,同学们课间仍然拥堵在走廊内,并没有达到集散人群的目的,形成了无空间。另外位于一号楼一楼的一个大中厅空间,由于室内光环境和热环境较差,较少有人前往停驻。还有每层位于走廊尽端采光良好,通往天桥的交往空间,因为没有规划出空间属性和设立配套设施而同样少有人至。
二号教学楼内,位于A区与D区朝向中庭的卫生间和楼梯间附近的空间,由于空间属性不明确已俨然成为了公共吸烟区。A区与B区连接的中庭展示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礼堂入口出没有很好的衔接,一层大楼梯两侧的空间没有被利用,不过二层相应的空间以改为画室。
这些功能混乱、空间属性不明确的交往空间,是传统意义上的消极空间。
改造方向:
如何将这些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的交往空间来服务学校与师生将是我们这次改造的最终目的。为了将改造后空间更好的满足师生们得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纳入我们的改造中。
通过大量的问卷与调查,发现:
1、在调研期间,大多数同学向我们反应由于长时间伏案书写,颈部酸疼,希望校内的交往空间能多一些设施来使人们通过无意识的活动颈部达到减缓酸痛感的要求。
2、多数同学期待一个舒适独特的交往空间,可以长时间停留而不受干扰,并期望交流探討问题的场所不是一味的限制在教室内和图书馆,而是位于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来促进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将设计的主旨定为“建设积极交往空间,提倡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对校园内消极的交往空间的类别做出了整合与统计,对各个不同属性的空间提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以人为本,在关心同学生活的同时增加交往的场所,用各种方式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增加校园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
改造要点:
通过对校园消极空间的调查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空间现状,我们决定利用各个空间要素将现有的消极空间改善为积极、健康、以人为本的交往空间。
1.走廊空间
走廊空间设计的最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交通疏散的功能,更是要为师生们提供偶然交流的场所,如何把走廊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对于二号楼专属于建艺学院的A、B区内的走廊空间,把单纯走廊变成展示廊,方便各专业同学间的沟通、了解;在距地面1.2米处设置栏杆,可供师生雨天悬挂雨伞等物品,避免出现雨天走廊里面雨伞乱放的现象;对于楼梯间、卫生间与边缘处的“夹缝”空间,则希望在不影响防火卷帘使用的前提下,变废为宝,增加休闲椅的家具,成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固定场所,产生积极影响。
2.底层空间
由于一、二号教学楼的主入口都选择开在二楼,以彰显教学楼的严谨、庄重,所以位于主入口大台阶下的一楼空间都由于采光、温度等问题,成为消极空间。相比于一号楼大台阶下一楼的大面积闲置空间,现二号楼该位置的利用较为合理:原来作为书库,现在作为建筑学09的专业教室。对于一号楼出现的该空间,调查中发现,由于光线遮挡比较严重,无法成为学生交流空间,又由于该空间正对着疏散口,温度较其他地方低,结合的實际情况,计划将该区域做成一个可以阅读、交流的咖啡厅,采用人工照明,适于停驻,最大程度服务学生。
3.集散空间
一号楼的另一处典型的消极空间,是位于各教学区中间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该空间课间会聚集大量学生却导向性,没有将利用最大化。我们打算在原有基础上,设置悬挂式液晶电视,在课间滚动播放即时新闻,一方面可增加学生了解时事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在抬头观看的同时,无意识的活动了颈椎部分,能适当缓解长时间低头学习的酸痛感;另外,在原有水吧的基础上,设置自动贩卖机,规整现有环境,更好的发挥空间功能。在空间
的利用上,为使其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私密性,对空间的分割采用的是虚拟弹性分割,用材质和颜色将空间限定出来,从使用者的心理考虑,用木材和暖色来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场所。在空间的围合上采用的是一种U型的空间,此空间有较强烈的内向性,给人以较强的维护感和私密感,较为安静,同时它的外围给以依托的安全感,这主要是一种视觉心理的限定,如同广场中设立的雕塑的作用,人们常常聚集在雕塑的四周而不会站立在空旷的广场上,当同学聚集在此处的时候,此消极空间自然而然的就转化为积极空间。
结语:
校园空间是为师生提供教与学、交流沟通的场所,人们在其中应该能够陶冶情操,舒适、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获得开阔、积极的空间感受,基于实现第一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空间的生长体系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次发现的问题,并积极改造利用,从而使校园使用空间
得以更好的使用,全面提高交流质量和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13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 朱国庆.营造多元化的高校校园建筑交往空间——以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设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133-136
[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车元元. 校园消极空间再生性研究.山西建筑. 2008:34-29
关键词: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改造;健康;学习交流
Abstract: the main teaching building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No. 1 and No. 2) and library multi communication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s (student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building use frequency, psychological feelings, behavior habits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itu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use of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on campus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pace.
Keywor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teaching building; communic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health;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教学建筑内部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在大多数现有的教学建筑中,建筑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加大走廊空间的宽度,来完成所谓的休憩空间设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空间形象缺乏特色且实际使用效率不佳。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地分析了建筑使用的人流特性之后,以在高密度的高校教学空间中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建筑外部及内部空间交往空间做为本项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改造设计的重点,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个交流空间的潜在魅力,探讨新型的、人性化的大学校园建筑交往空间组合体系,创造更为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达到以下几点:
更大化使用现有建筑空间,完善建筑使用环境,塑造多元化空间场所。
改善部分校园空间大而空、缺乏人气的现象,在交往空间中增设休息、交流场所,便于师生、生生停驻、交谈。
项目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迅速发展,大学校园开放性、公共性日益增强,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交往的类型及需求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环境模式被打破,高校更加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互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往空间对现代教育空间环境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生生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现状分析:
交往空间是指那些为使用者设计,供使用者停驻、交流、或者学习等使用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在学校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内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
一号教学楼内,除了在A区与C区的走廊一侧两个小型阶梯教室中间都一块较大的交往空间外,并没有专门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交谈,停驻,堵塞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同时引起喧哗和吵闹,使得班级内的课堂或自习收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同时,那块较大的交往空间由于作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略显偏大,学校在此处添置了咖啡机供师生饮用,然而空间利用仍不完全,加之两个阶梯教室平时只开位于主要交通流线一侧的门,同学们课间仍然拥堵在走廊内,并没有达到集散人群的目的,形成了无空间。另外位于一号楼一楼的一个大中厅空间,由于室内光环境和热环境较差,较少有人前往停驻。还有每层位于走廊尽端采光良好,通往天桥的交往空间,因为没有规划出空间属性和设立配套设施而同样少有人至。
二号教学楼内,位于A区与D区朝向中庭的卫生间和楼梯间附近的空间,由于空间属性不明确已俨然成为了公共吸烟区。A区与B区连接的中庭展示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礼堂入口出没有很好的衔接,一层大楼梯两侧的空间没有被利用,不过二层相应的空间以改为画室。
这些功能混乱、空间属性不明确的交往空间,是传统意义上的消极空间。
改造方向:
如何将这些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的交往空间来服务学校与师生将是我们这次改造的最终目的。为了将改造后空间更好的满足师生们得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纳入我们的改造中。
通过大量的问卷与调查,发现:
1、在调研期间,大多数同学向我们反应由于长时间伏案书写,颈部酸疼,希望校内的交往空间能多一些设施来使人们通过无意识的活动颈部达到减缓酸痛感的要求。
2、多数同学期待一个舒适独特的交往空间,可以长时间停留而不受干扰,并期望交流探討问题的场所不是一味的限制在教室内和图书馆,而是位于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来促进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将设计的主旨定为“建设积极交往空间,提倡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对校园内消极的交往空间的类别做出了整合与统计,对各个不同属性的空间提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以人为本,在关心同学生活的同时增加交往的场所,用各种方式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增加校园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
改造要点:
通过对校园消极空间的调查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空间现状,我们决定利用各个空间要素将现有的消极空间改善为积极、健康、以人为本的交往空间。
1.走廊空间
走廊空间设计的最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交通疏散的功能,更是要为师生们提供偶然交流的场所,如何把走廊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对于二号楼专属于建艺学院的A、B区内的走廊空间,把单纯走廊变成展示廊,方便各专业同学间的沟通、了解;在距地面1.2米处设置栏杆,可供师生雨天悬挂雨伞等物品,避免出现雨天走廊里面雨伞乱放的现象;对于楼梯间、卫生间与边缘处的“夹缝”空间,则希望在不影响防火卷帘使用的前提下,变废为宝,增加休闲椅的家具,成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固定场所,产生积极影响。
2.底层空间
由于一、二号教学楼的主入口都选择开在二楼,以彰显教学楼的严谨、庄重,所以位于主入口大台阶下的一楼空间都由于采光、温度等问题,成为消极空间。相比于一号楼大台阶下一楼的大面积闲置空间,现二号楼该位置的利用较为合理:原来作为书库,现在作为建筑学09的专业教室。对于一号楼出现的该空间,调查中发现,由于光线遮挡比较严重,无法成为学生交流空间,又由于该空间正对着疏散口,温度较其他地方低,结合的實际情况,计划将该区域做成一个可以阅读、交流的咖啡厅,采用人工照明,适于停驻,最大程度服务学生。
3.集散空间
一号楼的另一处典型的消极空间,是位于各教学区中间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该空间课间会聚集大量学生却导向性,没有将利用最大化。我们打算在原有基础上,设置悬挂式液晶电视,在课间滚动播放即时新闻,一方面可增加学生了解时事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在抬头观看的同时,无意识的活动了颈椎部分,能适当缓解长时间低头学习的酸痛感;另外,在原有水吧的基础上,设置自动贩卖机,规整现有环境,更好的发挥空间功能。在空间
的利用上,为使其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私密性,对空间的分割采用的是虚拟弹性分割,用材质和颜色将空间限定出来,从使用者的心理考虑,用木材和暖色来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场所。在空间的围合上采用的是一种U型的空间,此空间有较强烈的内向性,给人以较强的维护感和私密感,较为安静,同时它的外围给以依托的安全感,这主要是一种视觉心理的限定,如同广场中设立的雕塑的作用,人们常常聚集在雕塑的四周而不会站立在空旷的广场上,当同学聚集在此处的时候,此消极空间自然而然的就转化为积极空间。
结语:
校园空间是为师生提供教与学、交流沟通的场所,人们在其中应该能够陶冶情操,舒适、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获得开阔、积极的空间感受,基于实现第一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空间的生长体系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次发现的问题,并积极改造利用,从而使校园使用空间
得以更好的使用,全面提高交流质量和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13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 朱国庆.营造多元化的高校校园建筑交往空间——以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设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133-136
[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车元元. 校园消极空间再生性研究.山西建筑. 2008: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