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首先深入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必然性;然后在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生命 道德与法治 珍爱生命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54-0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新课标的任务、特性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直接涉及到了生命教育。同时,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初中生看待自己的生命,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问题。再加上初中生身心发展均未成熟,遇到问题的时候尽管有了自己的考量,但毕竟人生阅历不够,因此考虑问题还存在片面性。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是呈同步增强趋势发展的,往往更加强调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而无法深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充分利用道德和法治课程加强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至关重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必然性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初中阶段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文我们将从人类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一)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追求
  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出了大量的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论是从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方面来看,还是从现代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看,都渗透了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经验。正如著名的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我国的文化从发展至今,生命教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与此同时,生命教育也是我国文化教育的重点。同时,马克思的生命观也对人类生命的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析,他指出,人类生命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一是人具有创造性,因此可以创造一切生存所需的物质;二是人活着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他人的贡献而不是索取和获得。另外,马克思主义中也指明了,在人们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要积极的推动人类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追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发生急剧变化的阶段,是最容易受到新文化、新观念影响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是对初中生正确教育、引导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一些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的教学要求中也明确要求学生要做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积极健康、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初中生。而这也是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切实落实和贯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是通过进行一些诸如心理健康、道德、法律等内容来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正好与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一致。
  (三)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由于当前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的死亡教育还较为匮乏,因此初中学生对于死亡这个概念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因此在内心深处赋予了死亡极浓重的神秘感,而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重,因此极有可能造成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所以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包括相关死亡知识的普及,将会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深度,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普及,当代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比过去成熟很多,但又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保障,因此极有可能做出一些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事情。而学校这方面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即使有相关课程指导也仅限于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实践操作,进而导致初中生产生一系列诸如厌学、逃课、早恋、轻生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良好发展。因此,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力度,就成为初中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尽管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对生命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生命教育不全面、对学生自身价值关注度不够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初中生对生命漠视的现象。因此,我们应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现有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适当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没有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两方面来拓展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拓展和丰富教材生命教育内容
  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促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其次,还要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难免会产生挫折和痛苦,可只要我们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并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努力,总会赢取最后的胜利,实现自我的价值。另外,还要在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引入死亡教育,普及一些关于故意伤害和致死方面的法律常識,并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无法避免,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在严格遵循法律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发展。
  (二)改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方法
  初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首先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生命教育。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和开展一些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当地的公安干警们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一些法律知识和法治小故事,提升学生们的法律素养,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让学生通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相处,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充分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另外学校还要努力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例如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图片、文字、名言警句等,普及一些生命教育的法律常识,使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开口说话,每一株绿植都充满了生命教育的生机。
  (三)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生命教育水平
  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自身拥有正确的生命观和教育观,才能正确的去引导学生。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的感受和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例如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注重课堂和谐氛围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还要用一颗诚挚的、热情的心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无私的爱,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另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使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而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要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使生命教育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生命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潘玉.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探究[J].广西教育.2014(17):56.
  [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8.
  [3]张素玲等.生命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促进产科护理专业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相融合,培养具备高技能的职业护理人才,构建完备的产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方法: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医院和学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实现岗位能力需求与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接、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标准相适应、毕业证与学位证相融合,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各方利益、整合相关资源、提供经费支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结果:学校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针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理念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金融学教学改革将面对教学内容与实务领域脱节现象加重,原有教学手段无法与新型学习方式较好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够明确,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这四方面的挑战。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教学改革 金融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以西北民族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自我提升、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家国情怀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5-02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新考纲特别注重高中历史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促使学生参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项目任务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力,同时完成项目任务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成就感,随着成就感增加,能促使学生的兴趣逐步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语文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7-02  项目教学
期刊
【摘要】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残疾人本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由于残疾人存在着身体或心理上的残疾原因,再加之社会环境对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意识不高,残疾人在社会参与中长期处于障碍的局面,而这些障碍的出现也导致他们不能与其他正常群体一样及时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关心和帮助。本文在于对残疾人的平等性存在及其社会参与的环境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高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创新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为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笔者从思政教育工作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难点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数
期刊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风貌在历史演进中沉淀下来的精华,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意义。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校园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支撑和资源,并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方面进行实施路径探讨。  【关键词】红色资源 高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践  【基金项目】本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仍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中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诊断改进中,应切实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资源。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46-01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小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确读写汉字是学生能够长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习了汉字的学生才能继续完成接下来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動识字、写字的欲望,到了五六年级便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应当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培养。口语是最为基本、便携的交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看得懂、读得会外,还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小学阶段是其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力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