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元办一场马拉松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易参赛包
  上世纪80年代初,杨玉定和周维汉因长跑结识。那时,成都的跑步风气浓郁得让人不可想象。成都有三个操场向市民开放,早上去跑步,跑不到五步就要撞到人,杨玉定还曾被撞得流过鼻血。到处都是晨跑锻炼的人,天不亮就可以听到街上的跑步声。除了长跑,周维汉还喜欢800米、1000米、篮球、游泳。一群体育爱好者聚在一起练了那么久,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想整全程马拉松。
  当时,全国只有北京有一个国际马拉松,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他们向成都市体委申报,因为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体委没有批准。他们就想自己干,自发地签下“生死状”,每个人都盖了红手印,签了名。
  没有办赛经费,每位报名的长跑爱好者自愿地一人赞助一元钱。杨玉定和周维汉开始叫花子一样拉赞助。一人一元,60个人就是60元,拉赞助60元,共120元,最后花了90元,退了30元给赞助者。
  杨玉定和周维汉买了蛋糕和水,在路上设了公里桩,然后找关系做了便宜的纪念品,成都第一个马拉松的“参赛包”就有了。
  自行车胎测路线
  有了经费后,摆在杨玉定和周维汉眼前的另一大困扰是,从来没有举办过马拉松的成都,根本没有一条可供参考的赛道,也没有任何现代的码表、GPS等测量工具。周维汉想到一个土办法:用28寸的自行车轮胎来测量。好几个人一起,早上6点就出发,把28自行车轮胎做个标记,一人推起走,另外的人在旁边记录,一圈、一圈,又一圈。
  一群人把自行车从人民南路推到了郫县红光镇,然后又推到了金牛区体育场,测得非常精准,最后在操场里面还要跑一又四分之一圈。周维汉和一群小兄弟花了一整天时间,测出成都第一条马拉松路线,从体委请来的裁判也非常认可他们的路线,认为很准确。横幅、标语、迂回的路牌,再到成绩表,全是周维汉自己做的,全部是手工。
  1983年2月27日上午9点,成都第一届马拉松比赛开赛,60个人参赛,最后59人完赛,其中还有4个女同志。这场马拉松,创造了成都的长跑历史,也震惊了当时的体育圈。本地媒体报道后,《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文汇报》等全国七家报纸也报道了成都的马拉松赛,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轰动。这种模式办赛,还办成这种规模,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1983年后,成都新蓉城马拉松赛就成了传统赛事,吸引了许多全国各地来串联的长跑爱好者。在1986年,这一赛事第一次冠上了“国际”名号。
  得到国奥主席赞助
  1986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有意在中国西部赞助一项赛事,而早已听闻成都新蓉城马拉松赛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向萨马兰奇推荐了这一赛事。萨马兰奇主席以个人名义赞助这项赛事,杨玉定签名后拿到那笔钱。
  在各方人士的撮合下,1986年4月6日,成都万人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府广场鸣枪,这是成都第一个国际马拉松赛,也是第一个大型万人马拉松赛,有外国人参加,是真资格的国际赛。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只有六百五十多人,其余有半程马拉松组别、10公里和5公里健康跑。
  1986年后,万人马拉松再也没有办过,而新蓉城马拉松赛一直在继续,直到1997年因为种种原因,这项由成都长跑爱好者自发举办的赛事走过14年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没有了比赛,但成都长跑人没有停下脚步。75岁的楊玉定依旧是一周五练,每次在操场跑个20圈,再加上放松,肯定有10公里。他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我就一直在做准备,要在80岁的时候跑一个全马的纪录摆在那儿放着,看后面的人多长时间能打破。”
  这一代因为长跑而相识相知的老兄弟们,三十多年来感情一直很好。他们还有一个大大的野心:“我们一直在搜集资料写书,写一写成都长跑人的故事,讲述我们那个年代对于长跑、对于体育运动的感情和经历,讲述我们那一代人的马拉松故事。”
其他文献
1984年,52岁的我在北流县卫生学校担任校长。当年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参加政治专业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刚刚说出这一想法,就有知心朋友向我提出忠告:以你现在的年纪,参加考试完全不占优势,如果失利,可要知道它的后果啊。本已信誓旦旦准备报名的我,因为朋友的这两句忠告,有了一个不眠之夜。  朋友说的那两条确实是我目前的真实情况,年过五旬的我,事业目标基本都已实现,是快要退休的人。若考试通过,在岗位上也
无名小卒被点将  1977年8月,我在一家工厂担任工会宣传干事。这天,领导通知开会,在座的有支部书记兼厂长和两位副厂长,以及各车间股室的负责人,唯独我是一个无名小卒。  原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通知》,简称“89号文件”,主要精神是:1971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1966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除了个别表现不好的,每人增加一级工资。1971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其他职工(
差点儿当了学徒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我落榜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当时木匠是很让人羡慕的职业。  母亲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给我当师傅。这个木匠因为有手艺,觉得自己特别牛。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我很不喜欢这个跷着腿坐在椅子上的人。我和他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打我?我就对母亲说,我要考大学,而且要考重点大
1972年的八一建军节,学员队安排杀猪庆祝。  我们的队长叫张学广,是从“塔山英雄团”里走出来的战斗英雄。晚点名时,他询问学员中有没有会杀猪的人。我见无人应声,便自告奋勇地应允了下来。杀猪这事,我在连队见多了,不就是用把长长的杀猪刀朝着猪那粗粗的脖子捅上一刀吗?  第二天一早,我們七八个学员来到猪圈,把一头最肥的白猪赶上了屠宰台。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猪摁住后,我持刀狠狠地朝着猪脖子就扎了进去,一刀、两
没用钢笔写过字的人恐怕不多,而现在想在街上找一两个上衣口袋里插着钢笔的人,恐怕也很难:一是钢笔要是坏掉漏水,衣服就惨了;二是现在许多上衣根本就没有口袋,把钢笔插到裤袋里又不妥。倒退半个世纪,在上衣口袋里插支钢笔是件时髦事,插两支,更显得卓尔不群。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我用坏的钢笔有二十多支。我最喜欢的一支是老英雄笔,黑颜色的粗笔杆,抓在手里真有一种饱满的感觉。这种笔,现在市面上已经见不到,即使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