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常见,且教学效果相对较好,获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难学的课程,学生经常感到吃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课程教学中,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师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39-02
合作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数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其所有的内容与知识点都是固定的,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使用固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学生没有办法自由发挥。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这是因为语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感性因素较多,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1]。而数学则必须要通过频繁的计算、套用公式等,方能算出正确答案,如若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错误,则计算便是前功尽弃。
为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让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是是由于小学生话较多,不愿意受到束缚,如若长期要求其坐在座位上听课,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并能实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此外,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积极进行探究、创新,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然而,教学情境并不是随意创设的,其必须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重难点,从而将情境与教材内容进行无缝对接,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2]。
如学习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随后在课堂上开展剪纸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最快的时间剪出方正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与小组其它成员合作完成,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尽快完成任务。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剪出的图形作为教学道具,并让其说说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待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再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指出图形的边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强化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确定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告知学生,以引起其重视,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为每组布置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讨论,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与无规律性。同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分组后不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分组时应对每组的人数进行确定,一般以4~5人为佳,并在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如在学习“四则运算 ”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找一些典型的四则运算题作为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时,将题目发给学生,每组3题,限定解题時间为10分钟,要求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题,并写出具体的解题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唤醒课堂活力
小组合作是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分工合作的作用与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合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唤醒课堂活力的目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活动,以避免分工合作流于形式,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
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小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合作学习带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明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 2017,13(04):47.
[2]王慧.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J].新课程:小学,2016(02):88-8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师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39-02
合作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数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其所有的内容与知识点都是固定的,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使用固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学生没有办法自由发挥。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这是因为语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感性因素较多,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1]。而数学则必须要通过频繁的计算、套用公式等,方能算出正确答案,如若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错误,则计算便是前功尽弃。
为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让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是是由于小学生话较多,不愿意受到束缚,如若长期要求其坐在座位上听课,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并能实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此外,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积极进行探究、创新,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然而,教学情境并不是随意创设的,其必须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重难点,从而将情境与教材内容进行无缝对接,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2]。
如学习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随后在课堂上开展剪纸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最快的时间剪出方正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与小组其它成员合作完成,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尽快完成任务。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剪出的图形作为教学道具,并让其说说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待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再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指出图形的边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强化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确定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告知学生,以引起其重视,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为每组布置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讨论,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与无规律性。同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分组后不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分组时应对每组的人数进行确定,一般以4~5人为佳,并在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如在学习“四则运算 ”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找一些典型的四则运算题作为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时,将题目发给学生,每组3题,限定解题時间为10分钟,要求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题,并写出具体的解题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唤醒课堂活力
小组合作是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分工合作的作用与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合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唤醒课堂活力的目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活动,以避免分工合作流于形式,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
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小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合作学习带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明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 2017,13(04):47.
[2]王慧.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J].新课程:小学,2016(0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