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叫我“半罐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给父母亲买好肉菜和水果,去看望父母亲。敲开房门,满头白发、行动迟缓的老父亲,高兴地迎我进屋。母亲从里屋走出来,接到我买的肉菜和水果,将肉和菜放入冰箱。76岁的老母亲依然把我当作小孩子,双手抚摸着我的面颊,笑眯眯地说道:“‘半罐水’哎,你又来了啊,昨天才来过,买的东西都还有,你又买这么多东西。你的工资不高,还要供娃娃读书,要晓得俭省啊!”母亲嘴里不断地埋怨,心里却非常高兴。又跑进里屋拿出一瓶绿茶饮料,往厨房里走。母亲将饮料放在热水里面烫了一会儿,打开瓶盖,递到我的嘴边,说道:“快喝,这是热的,冬天不要喝冷的,要凉到胃。”一瓶温热的饮料下肚,感觉非常温暖。
  都50多岁的人了,母亲依然用乡下话叫我“半罐水”,我把它当作母亲对我的昵称。母亲识字不多,却知道很多道理。小时候,母亲教育我们弟兄,总用“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这句话来说。儿时不懂母亲的意思,现在回首起来才感受到,没有文化的母亲对我们的那片深情。
  1979年,我考上了省城的中专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高采烈,逢人便说,我考上了吃国家粮的学校。母亲站在大门口,对我大喊大叫:“‘半罐水’哎,你不要到处说,不要那么洋盘(方言,意指不精明)。你还小,要记得一句话,‘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听到母亲骂我,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里,母亲依然拿出竹片,在我身上打了几下,非常痛。母亲边打边骂:“你是考上了,你晓得队上几个没有考上的娃儿心里有多难受,他们的大人又多难受啊?人一辈子的路还长得很,不要那么洋盘。”我记住母亲的话,到了成都读书,一直很低调,学习成绩非常好。
  后来,我买了车,开车回家看望父母。车子停在水库大坝,踏着近一里远的羊肠小道,回到家里。母亲杀鸡杀鸭,做好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完午饭,我请母亲去看我的新车,走过那段崎岖的泥泞小道,来到车前。母亲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油光发亮的蓝色车身,非常高兴,坐在车里不想下来,叫我开车在乡里走一圈。母亲坐在我的新车里,打望着故乡的山水,不时地给过路的行人招手,兴奋得像个孩子。回到水库大坝,母亲的脸却拉了下来:“国林娃,你这个‘半罐水’,你有钱买车,车子又却不回自家院坝里,你看看这条路,这么烂,你要给乡亲们做件好事,把这条路修起来,乡亲们都可以受益。我就说你能干。”此时,我想起了考完学后的那些事情。
  当年,考完學,要转粮食,家里的粮食不够吃,还要转一年200多斤的粮食,这可难坏了父母亲。队长知道后,从队里的粮库,借给我们家100多斤,依然还不够。队长说:“国林娃是我们队里考上的第一个吃国家粮的学生,有出息,也是队里的荣光,我们大家要帮衬,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供他读书。”乡亲们有余粮的都借了出来,筹够了200多斤,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家里又没有钱,乡亲们便东家一元,西家一元,筹够了几十元钱,解决了上学的费用。想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出去读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没有回报过乡亲们,心里很是愧疚。
  我决定出钱修路。回到家里,妻子很支持我的想法,拿出家里仅有的一万五千元存款支持修路。队长带领乡亲们开会研究方案路线,家家户户出力修建,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一条碎石路修好了,汽车开进了队里,乡亲们夹道欢迎我们。队长说:“这下子好了,我们家家户户都可以买摩托车了,修房子也可以把材料拉到家门口了,我们要感谢国林娃。”队长还说,要在路口立一块石碑,写上我的名字。母亲知道后,又骂了我一顿:“‘半罐水’啊,修点路算啥,立什么碑啊,乡亲们都晓得这条路是你出钱修的就要得了。”路修好的那一天,母亲高兴得很,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席间,母亲说:“国林娃,你这个‘半罐水’,硬是把这条路修好了,你这娃娃做了一件好事,让我和老汉心里高兴,这样才对得起乡里乡亲。”
  几十年的岁月里,母亲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教育着我们弟兄和我们的孩子。每当我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母亲都会教育我不要当“半罐水”,要诚实做人,低调做事。
  “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岁月,汇入了我的生活与工作,融入了我的生命。我深深地懂得,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教给我的都是深刻的做人道理。我以为,一个人就是要做到自知无知才有知。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我家邻居金大爷锯木头。每次一听到有锯子的响声,我就会从家里跑去,等着金大爷锯完木头,收集落下来的锯末子玩儿。  我把锯末子放在妈妈的大洗衣盆里,拿一根木棒在盆上敲,锯末子就在盆里形成各种图形。图形与锯末子的多少和我敲打的劲儿的大小有关。  开始我是玩水,每敲一下,盆里的水就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水波纹,有时敲得重了,中间还有水珠跳起来。因为这样玩水弄得周围全是水,妈妈就不许我再玩水了。
期刊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咿咿呀呀燕啭莺啼,令人不免心生一动,驻足于此。  茶香袅袅,腾起的水汽倏忽间消磨于满楼人声。待锣鼓骤鸣,人声渐止,我才从茶盏间抬眼,江南多情,柔软中带着怨愁,怅然间携着远思,多少人因戏而结缘。  这只是一个草台班子,里面的人儿,个个身怀绝技。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子,是這个班里的名角,许是看出我对戏曲的热爱,她总爱与我交谈,我便称
期刊
岁岁金秋,今又金秋。临近十月金秋,我又想起作家魏来安(笔名秋枫)的散文集《十月的秋》。我是2018年4月赴西藏采风时认识魏老师的,他当时送我一本散文集《十月的秋》,还送我一本诗集《写在春天》。  说到秋天,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的相关诗文,可谓浩如烟海,虽然绝大部分都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但传世经典依然不计其数。数量固然很多,但其主旨无非悲秋和赏秋。最著名的诗句有魏晋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
期刊
陽光可以普照大地,给予世间光明与温暖;阳光可以驱除黑暗,给予人们关爱,让人们为之欣喜。人间有看得见的阳光,也有看不见的阳光。  —题记  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太阳,太阳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人类渴望阳光,这不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一种信仰。  人是十分复杂的动物,人们脆弱且坚强。人们在有着一颗充满斗志的心的同时,似乎也很容易在某个瞬间被压垮。在这中间,无形地支撑着人们
期刊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大文豪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且热爱生活、心性旷达,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乃至美食领域均有成就。尤其是苏轼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旷达心境、豪迈胸襟,充分展现出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是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进一步推广和发扬,其著名的豪放词作更是一改晚唐、五代时期的写作窠臼,开创豪放派词风,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豁达旷逸心性。  一、开创宋词豪
期刊
前些日子应广州一对小夫妻的邀请,前往处理其父母的婚姻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无法相处了。  到底是用法律的方法处理,还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处理,对于其父母的情况,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想了想,不管怎样,去了再说。  我们两口子结婚几十年,感情一直很好,如果让老婆一起去,可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于是,征得老婆和那对小夫妻的同意后,我和老婆一起启程了。  抵达后,我主要与他们的父母进行
期刊
时值小暑节气,“阳光书院”写作训练班的蔡老师带领着我们20位学员,一起前往大家期待已久的圣地—乌山。这一次的行程是两天,我们可以在山上住一宿。  一路上,山路盘旋蜿蜒,前面的一切景致皆为未知,大家自然都很兴奋。此时的我们,内心与阳光一样炽热!  两天下来,采风与授课,劳逸结合,节奏紧张而有序,内容充实而有趣。所有的一切,大大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真可谓收获满满,感慨良多!至今,
期刊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和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世界文学史上两大巨匠,皆以高超娴熟的人物塑造技巧而闻名。在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两位作家成功塑造了鲁滨逊和圣地亚哥两位英雄,他们孤身战斗却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在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方面,两部小说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试图比较两部小说中两位英雄形象的异同点,探究两国文学观念的
期刊
池莉在《生活秀》中为我们塑造了来双扬这一底层妇女的形象,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女性看似泼辣、蛮横、素质低下,实际上却是一个有着母性精神的人物。母性精神贯穿在她对待亲情、爱情和人情的方方面面,但同时,母性精神的光环也像一个枷锁让她牢牢地“驻守”在吉庆街上,一辈子靠卖鸭脖为生。因此,在来双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母性精神中的悲情色彩。  一、对待亲人:坚韧奉献,勇担家族责任  “人是身不由己的,一出生就像种子落
期刊
一只背篓  一条藤蔓或竹篾  在山间弄里编织生活  数代人 于石头间  把汗水与泪水打捞  吞吐着苞谷 南瓜 山薯  竹笋 野菜 凡能吃的  从没有拒绝 然而  却喂不饱四季的饥渴  于长夜中苏醒  挤进都市打捞世界  扛过水泥 背过河沙  爬过高楼 蹬过水沟  也穿越过大街小巷  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成为都市里的一道风景  窝棚里 或月光下  你抖出满篓的星星  抖出一天的疲惫与温馨  终于 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