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2的标题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涉及从海水中获取NaCl,从海水中提取Mg等知识内容。学生从中认识了Cl、Br、I三种非金属和Na、Mg两种金属,并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个基本概念。海水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审视海水,从而激发部分学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志趣。下面,笔者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1.海水中有哪些物质?各物质有多少?
海水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有水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包括气体,迄今已发现这些混合物中所含的化学元素达80多种。每升海水超过100 mg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最主要的常量元素有Cl、Na、Mg、S、Ca、K、Br、C、Sr、B 和 F共11种,约占化学元素总含量的99.8%~99.9%,因而也称主要元素,其他的元素含量很低,称作微量元素,有些极低的又称痕量元素,如金、银、镉等。尽管有些元素的含量很低,但是,由于海水的总量很多,因此,某些元素的总储量并不低,如海水中碘的总储量达8×1010t,可见,浩瀚的大海是一个巨大的藏宝地。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绝大多数是以盐类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海水中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g/kg)见表1:
3.粗盐提纯中的钡试剂可以选用Ba(OH)2吗?
粗盐提纯即除去Ca2+、Mg2+、SO2-4三种杂质离子的过程,为了保证每种杂质离子被除尽,加入的沉淀剂(Na2CO3、NaOH、BaCl2)须过量,又为了把沉淀剂带进来的新的杂质离子除去,还要考虑沉淀剂的加入顺序,所以,BaCl2一定要在Na2CO3之前加入,至于NaOH的加入顺序则没有要求,故3种沉淀剂的加入有3种顺序,而不是6种。三步得到的沉淀可以最后一起过滤除去。有学生提出不妨将NaOH、BaCl2二合一,即选用Ba(OH)2以一顶两,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一起将Mg2+、SO2-4两种离子除去。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多数教师包括一些教学参考书上也认同这种作法。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
还是假设取1 kg海水将水完全蒸发,由表1知道,得到的固体中Mg2+ 1.28 g、SO2-4 2.66 g,计算可得,Mg2+ 0.0533 mol、SO2-4 0.0277 mol,如果选用NaOH、BaCl2作为沉淀剂,消耗的NaOH、BaCl2分别是0.1066 mol、0.0277 mol,而用Ba(OH)2作为沉淀剂需消耗0.0533 mol,但是,SO2-4只需要消耗Ba2+ 0.0277 mol,有0.0256 mol Ba2+剩余,那么,后续就要增加消耗0.0256 mol的Na2CO3。可见,选用Ba(OH)2作为沉淀剂并没有讨巧。假如粗盐中Mg2+、SO2-4物质的量相等,那么选用Ba(OH)2作为沉淀剂可以同时将它们除尽,无需过多增加Na2CO3的用量。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原料的价格因素,所以,实际生产中没有采用Ba(OH)2来替代NaOH和BaCl2。
4.从海水中提取镁,如何确定每一步的工艺?
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t,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超过60%来自于海洋中。海水中镁均以离子形式存在,储量大、浓度小,那么如何将Mg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或者说转化为哪种沉淀再分离呢?
从表4可以看出,Mg(OH)2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沉淀更完全而且沉淀的颗粒更大,过滤分离也更完全。那么是不是直接向海水中加碱呢?加什么碱呢?由表1知道海水中Mg2+浓度约为1.29 g/L,又知工业苦卤的浓度约为56 g/L,因而,可以配制0.05 mol/L、2.0 mol/L的MgCl2模拟海水和苦卤。可以完成表5中2组实验。
实验1直接往模拟海水中加沉淀剂,肉眼看不到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直接往海水中加沉淀剂,应将海水先浓缩以提高海水中Mg2+的浓度。实验1和实验2中往模拟卤水中加碱,均产生明显的沉淀,考虑到Ca(OH)2价格便宜(见表6)而且Ca(OH)2可以由海边的贝壳中制得,故选择Ca(OH)2作为沉淀剂,为了使得沉淀充分,加入石灰乳沉淀效果更好。
从学生设计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活泼金属单质的制备采用电解法,那么,工业生产中为什么不电解MgO呢?事实上方案2的步骤少,要简便多了。因为电解的前提是电离,固体加热到熔融状态才可以电离,MgO的熔点比MgCl2高得多(见表7),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电解的难度,还是宁愿步骤繁一点,采用方案1。
当学生自觉地引用数据来“说理”,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也就发生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承担着这样的学习使命!
(收稿日期:2014-12-10)
1.海水中有哪些物质?各物质有多少?
海水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有水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包括气体,迄今已发现这些混合物中所含的化学元素达80多种。每升海水超过100 mg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最主要的常量元素有Cl、Na、Mg、S、Ca、K、Br、C、Sr、B 和 F共11种,约占化学元素总含量的99.8%~99.9%,因而也称主要元素,其他的元素含量很低,称作微量元素,有些极低的又称痕量元素,如金、银、镉等。尽管有些元素的含量很低,但是,由于海水的总量很多,因此,某些元素的总储量并不低,如海水中碘的总储量达8×1010t,可见,浩瀚的大海是一个巨大的藏宝地。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绝大多数是以盐类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海水中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g/kg)见表1:
3.粗盐提纯中的钡试剂可以选用Ba(OH)2吗?
粗盐提纯即除去Ca2+、Mg2+、SO2-4三种杂质离子的过程,为了保证每种杂质离子被除尽,加入的沉淀剂(Na2CO3、NaOH、BaCl2)须过量,又为了把沉淀剂带进来的新的杂质离子除去,还要考虑沉淀剂的加入顺序,所以,BaCl2一定要在Na2CO3之前加入,至于NaOH的加入顺序则没有要求,故3种沉淀剂的加入有3种顺序,而不是6种。三步得到的沉淀可以最后一起过滤除去。有学生提出不妨将NaOH、BaCl2二合一,即选用Ba(OH)2以一顶两,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一起将Mg2+、SO2-4两种离子除去。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多数教师包括一些教学参考书上也认同这种作法。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
还是假设取1 kg海水将水完全蒸发,由表1知道,得到的固体中Mg2+ 1.28 g、SO2-4 2.66 g,计算可得,Mg2+ 0.0533 mol、SO2-4 0.0277 mol,如果选用NaOH、BaCl2作为沉淀剂,消耗的NaOH、BaCl2分别是0.1066 mol、0.0277 mol,而用Ba(OH)2作为沉淀剂需消耗0.0533 mol,但是,SO2-4只需要消耗Ba2+ 0.0277 mol,有0.0256 mol Ba2+剩余,那么,后续就要增加消耗0.0256 mol的Na2CO3。可见,选用Ba(OH)2作为沉淀剂并没有讨巧。假如粗盐中Mg2+、SO2-4物质的量相等,那么选用Ba(OH)2作为沉淀剂可以同时将它们除尽,无需过多增加Na2CO3的用量。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原料的价格因素,所以,实际生产中没有采用Ba(OH)2来替代NaOH和BaCl2。
4.从海水中提取镁,如何确定每一步的工艺?
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t,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超过60%来自于海洋中。海水中镁均以离子形式存在,储量大、浓度小,那么如何将Mg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或者说转化为哪种沉淀再分离呢?
从表4可以看出,Mg(OH)2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沉淀更完全而且沉淀的颗粒更大,过滤分离也更完全。那么是不是直接向海水中加碱呢?加什么碱呢?由表1知道海水中Mg2+浓度约为1.29 g/L,又知工业苦卤的浓度约为56 g/L,因而,可以配制0.05 mol/L、2.0 mol/L的MgCl2模拟海水和苦卤。可以完成表5中2组实验。
实验1直接往模拟海水中加沉淀剂,肉眼看不到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直接往海水中加沉淀剂,应将海水先浓缩以提高海水中Mg2+的浓度。实验1和实验2中往模拟卤水中加碱,均产生明显的沉淀,考虑到Ca(OH)2价格便宜(见表6)而且Ca(OH)2可以由海边的贝壳中制得,故选择Ca(OH)2作为沉淀剂,为了使得沉淀充分,加入石灰乳沉淀效果更好。
从学生设计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活泼金属单质的制备采用电解法,那么,工业生产中为什么不电解MgO呢?事实上方案2的步骤少,要简便多了。因为电解的前提是电离,固体加热到熔融状态才可以电离,MgO的熔点比MgCl2高得多(见表7),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电解的难度,还是宁愿步骤繁一点,采用方案1。
当学生自觉地引用数据来“说理”,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也就发生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承担着这样的学习使命!
(收稿日期: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