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们的雅趣和俗事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博展出唐伯虎、文徵明等人的书札,其中既有翰墨风流,也有烦恼人生
  汉乐府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作《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这样几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古代征役频繁,野有旷夫,室有思妇。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妇人,她收到远方丈夫的来信,字里行间都是绵绵情意。诗中的“双鲤鱼”,并不是两条活鱼,而是代指装书信的木函,因为常被雕刻成鲤鱼的样子,因而得名;“烹鲤鱼”自然也不是红烧、清蒸,只是打开函套、取出书信的意思。
  自此,“鱼”被中国古人寄寓了书信的内涵。宋代词人秦观有一阕《踏莎行》,其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更成为千古名句。
  在电子时代,信息在指尖跳跃、传达,“鱼传尺素”的种种情思和趣味,早已消失。唯有在前人的书札中,我们才能再度回归那个“从前慢”的世界。今年8月,上海博物馆以“遗我双鲤鱼”为主题,展出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49通。这些书札的内容,上至朝政,下至家事,有艺苑交游,也有柴米油盐,从中可以看到吴门文人的翰墨风流,也可看到他们的“烦恼人生”。
  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明中叶的苏州,既是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心,又因为江南悠久的文化传统,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一大批文人墨客聚居于此,形成了独特的吴门文化圈。”此次展览的负责人、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吴门中人文雅、温润,书卷气中带着人情练达。他们的书法与绘画,上承宋元,下启清朝,是文人书画最富创造力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文人气度,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书画中,也反映在他们信笔挥就的书札里。比如《登高落帽帖》,出自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四大才子”的祝允明之手。
  祝允明是吴门才子中最为疏狂不羁的一位。他出身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自幼聪慧过人,5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会作诗,隶、楷、行、草诸体均工,被誉为“明代书家第一”。他32岁中举,春风得意,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多舛、人生失意的祝允明,从此沉迷玄禅,纵情诗酒。
  《登高落帽帖》是祝允明写给好友文贵的书札,信中说(为方便理解,下文引述信件内容,均为白话文翻译):
  登上高處,被风吹落帽子。虽然我牙齿不好,很少饮酒,但怎么能够在家里一个人孤零零对着风雨呢?驼蹄已经熟了,请您中午前过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博戏,一起把它吃掉吧。
  在风雨交加的重阳节,祝允明却不甘寂寞,烹煮珍馐,饮酒博戏,十足的“名士风流”。
  除了草书挥就的《登高落帽帖》,上博收藏的另一通祝允明书札,则展现了其小楷的高深造诣。书札由两件作品组成,一件是他为一名刘姓女子写的小词,抒发了她对失约情郎的哀怨;另一件是他仿效齐梁宫体诗写的一首“艳诗”。用雍容端整的小楷,写下这些带着“香艳”色彩的游戏之作,可见祝允明的倜傥不羁。
  当然,在享美食、饮好酒、作艳词之外,文人间还有更为雅致的消遣。比如文物鉴赏,在《文彭致钱榖札》中,文徵明的长子文彭以新茶相邀,请好友钱榖前来小坐,共赏册页。
  又或者是搞一次雅集聚会。“有一通蔡羽写给王守、王宠兄弟的书札,内容是告诉他们,自己家里的芍药花开了,形状如何,颜色怎样,请二人以此为题作诗,并约定第二天来赏花唱和。这通书札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型雅集的邀请函,雅集的内容是赏花、作诗、唱和、品评。”孙丹妍说。
  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然而,吴门文人们的世界,并不只是吟咏酬唱、丹青雅尚,他们也要面对冗杂的世俗生活,面对其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
  比如“芍药雅集”的主人公之一王宠,他是一个极有才气的书法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
  在人们的印象里,王宠是标准的“翩翩美少年”,有“美如冠玉”之称。实际上,他颇为不幸,8次应试皆不第,最终选择隐居山野,却因疾病缠身而早逝,享年仅40岁。
  在文徵明看来,王宠“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猥俗之言,未尝出口”,由此可见他的高洁恬淡。他的书法取法魏晋,也有着简远空灵的气质。
  然而,他写给兄长王守——“芍药雅集”的另一位主人公——的一系列书札,却完全颠覆了其萧散绝俗的才子形象。
  在《王宠致王守五札》中,王宠仿佛时时在为生计忧愁烦恼:要向友人借债、借的债务几年也还不清、家里的田地怎么耕种才合算、有时甚至要亲自躬耕……“信中所言全是琐碎家事,耕种劳作,收成银钱,完全是一个为生计筹谋的精明人。只有从其体势舒朗、用笔爽利的书法中,才能隐约回想起王宠在艺术史中的形象。”孙丹妍说道。
  相对于四十而卒的王宠,寿至耄耋、执吴门艺坛牛耳的文徵明,同样也得面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
  文徵明为人谨慎笃实,在性格上与祝允明大相径庭。据记载,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8岁时话还说不利索。但他勤奋认真,极为用功。读书期间,郡学诸生常常以喝酒喧闹、赌博下棋打发时光,惟独他每天不间断地临摹《千字文》,写足十大本才肯罢休。
  厚积薄发的文徵明,艺术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他尤其长于行书和小楷,法度严谨,稳健持重,及至耄耋之年依然能作蝇头小字,笔笔精到。
  不过,文徵明的仕途之路也是一言难尽。从26岁到53岁,他逢考必败,白了少年头,54岁时才进京成为翰林院待诏,职低俸微,受尽嘲讽斥责。目睹官场乱象,文徵明心生去意。3年后,他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沉迷文墨,游戏山水。90岁那年的某一天,他正在用小楷书写墓志,突然伸了个懒腰,随即搁笔而逝。   在苏州画家中,文徵明的生活殷实安逸,且最为高寿,主吴中风雅40余年,登门求书画者几乎踏破门坎。然而,他的家庭生活与普通人相比,也并无二致。在《行书致妻札》中,他不断地对着妻子絮絮叨叨:
  不知道出殡的事情怎么样了?棺椁砌了没有?之前的银子不够用的话,现在再拿二两去。各种事宜都节省一些,再不要与三房四房里的人计较,以前我两次办理出殡的事宜,没有让大哥出一文钱,这你也是知道的。千万记得要劝二官不要和他们计较,切记切记。
  文徵明写字作画态度谨严,少有潦草敷衍的时候,即使是这样一封家书,也写得规矩整肃、一笔不苟。但那些拉拉杂杂的叮嘱,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爱操心的、生动活泼的文徵明。
  这些有别于艺术史的文人形象,虽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因为无论艺术家取得多高的成就,他们也与普通人过着相同的生活。时代的风云与碎屑,生活的甘醇与涩苦,他们与普通人一样,都要承担与品尝。”
  吴门文人的“朋友圈”
  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他们四人中,祝允明精书法,唐寅善丹青,徐祯卿的诗有建安之风,文徵明则有“全才”之誉。他们志趣相投,深相契合,名满士林。
  “四才子”中,最为人熟知的非唐寅唐伯虎莫属。“唐寅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个风流才子的形象,才高八斗,倜傥不羁。”孙丹妍说,“实际上,唐寅的人生有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本次展出的《吴宽致欧信札》,就记述了这一事件。”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转年,他抱着一举夺魁的雄心赴京参见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的牵连,被判决充当吏役,从此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再也没有在仕途上出头的希望,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最大的折辱。
  科场案如一盆冷水,浇熄了唐寅追求功名的热望,也使士林学子们义愤填膺,唏嘘于唐寅的悲惨遭遇。
  吴宽是唐寅的同乡,也是他的前辈,这时正在京城当官。他知道了这件事,十分同情惋惜。得知唐寅贬谪到浙江,便致信当时的地方官欧信,恳请他照顾一二。从这通信札中,既可见到这段公案的片段,也能感受到吴宽的宽厚仁心:
  今年科场的事,连累到我的同乡朋友唐寅,他只是到程敏政那里,为老师梁储求送行的文章,往来了几次,有妒忌他盛名的人就以此毀谤他……这件事,士大夫之中都知道唐寅冤枉,并非只有同乡知道而已。
  如果他到了您那里,恳请您和贵处的杨、韩两位长官以及各位同僚说说情,顾念他是个解元,平生清雅好学,没有什么别的劣迹,如今流落到此,穷途末路,如果不仰仗上司照顾,实在无法生活。将来若有出头之日,他一定不会忘记您对他的恩情。
  这通书札曾经被吴湖帆收藏,他将其定名为《唐寅乞情帖》。但最终,唐寅并没有接受这份“乞情”,而是选择回乡隐居,寄情书画。他一边以卖画为生,一边开始经营别业桃花坞,时常邀请朋友来此雅集会文。在桃花盛开之时,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意气风发的唐解元,转身变成看破红尘的桃花仙,“这个时候的唐寅,才是后人印象中的那个风流才子。这封书信正是从侧面记录了唐寅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在这之后,官场中失去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而艺坛却多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大画家。”
  在孙丹妍看来,这些信札往来也反映出苏州文人庞大的社交“朋友圈”:“他们可能是亲戚、师生、朋友、同年、同僚、世交……每个人之间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关联。譬如,文徵明向沈周学画、向吴宽学文、向李应祯学书;而沈周与吴宽是至交好友;李应祯既是文徵明父亲文林的朋友,又是祝允明的岳父。又如王宠师从蔡羽学习经文,蔡羽与文徵明是好友;王宠少年时即从文徵明游,与文氏情在师友之间;王宠与唐寅又是儿女亲家。当然这些人的关系有近有远,有的是至交好友,有的只是泛泛之交。但文人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提携后辈、相互关照的风气,正是吴门艺术风尚流布深远的原因所在。”
其他文献
为读金庸,六神磊磊杀进自媒体的江湖。凭借诙谐机智、有趣痛快的文字名声大噪——4年间,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坐拥近千万追随者,几乎每篇文章阅读量都能达到10万以上,还时不时出现百万级的“爆款”。读金庸读到这个份儿上,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了,但六神磊磊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又读起了唐诗。  六神磊磊读唐诗,缘于一次异想天开。3年前,他写金庸写得正欢,突然想给读者换个口味。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取
出版商朱大平做事一向稳、准、狠,这是业内闻名的。最近,他又出“大手笔”,让其美国的时代出版公司在中外媒体上红火了一把。  9月7日,就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启程访美前两周,《纽约时报》第5版整版刊登了时代出版公司的一则广告,推介旗下新书《习近平时代》和其他中国政治文化类读物,醒目的位置还有这样一句话:“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  领导人形象入广告、高调向西方宣传中国政治家执政理念、在
1月7日,对于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总统毛里西奥·富内斯(下文称富内斯)来说是个好日子,一个多月来绷紧的神经可以放松一下了。因为他去年12月4日亲自爆出的一个贪腐案终于有了眉目——  富内斯指控前总统弗朗西斯科·弗洛雷斯·佩雷斯(下文称佩雷斯)涉嫌私吞了来自台湾的1000万美元捐款,要求该国检察总长进行调查。佩雷斯于1999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1日担任萨尔瓦多总统,此事发生在2003年至2004
罗马尼亚  来自罗马尼亚特尔古穆列什市的扎波花了3年时间制造出一辆实木外壳的敞篷汽车,以爱妻的名字给它命名为“茱莉亚”。它像极了老爷车,线条复古,原木与白蜡木打造的外壳棕白相间。不过,“茱莉亚”是“外表古典、内心现代”,打开车门,能看到里面安装了播放音乐的平板电脑和发动汽车的电力引擎。扎波说,“茱莉亚”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5英里(约合88.5千米),如果能允许开上高速公路,这速度也不赖。现在,扎波
薛兆丰凭借自己的才华赚钱,赚得理直气壮,  他的网上课程收入超过3000万元,体现了知识应有的价值。  专栏作家  北大教授薛兆丰,最近被人谈论较多。谈论的重点只有一个:他通过在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上开设的课堂,半年时间获得17万订户,以订阅价199元计算,价值超过3000万元。  对薛教授的这笔收入,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没有丝毫“羡慕嫉妒恨”,反而是一致祝福,觉得教授凭自己的才华赚钱,赚得理直气壮。这
见到毛泽民的外孙曹耘山时,他刚从韶山回到北京。今年,曹耘山的行程中有两件重要的事: 9月27日,是他的外公毛泽民逝世70周年;12月又将迎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回忆外公毛泽民,64岁的曹耘山感慨万千:“外公的纪念日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而我的叔外公毛泽覃,恐怕很多人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他们作为毛泽东仅有的两个弟弟,都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可歌可泣!特别是毛泽覃,想起来心中有
开创大一统盛世局面的汉武帝刘彻,自然有很多能臣贤相辅佐,如卫青、霍去病、主父偃等,其中公孙弘就是数位丞相之一。  然而,这位公孙弘虽仅主政4年,似乎并没留下多少好名声。司马迁说他快速晋升的秘诀,不过是“希世用事”,善于迎合罢了。班固在《汉书》中则有更多不齿之词,“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主父偃,徙董仲舒胶西,皆弘力也”。活脱脱一个生性多疑、阳奉阴违的小人。
去非洲草原看动物大迁徙,到冰岛观绚丽极光……这些偏远冷门地区的体验旅行已经成为富豪们的首选。非洲裔英国人杰弗里·肯特的旅游公司Abercrombie
十四妈是我在巴黎潮州会馆认识的一位华侨——善良、和蔼的老妈妈。她个子不高,身体很结实,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儿。  1994年,我随师父率领的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第一次到巴黎潮州会馆访问。此后,我又去了五六次。每次都会受到那些潮籍信徒的热情款待,这其中就有十四妈。  最初,十四妈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以为她的名字是因为在家中的排行,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她有14个孩子。渐渐地,我也从她口中听到了不少故事
缅甸若开邦穆斯林族群以罗兴亚人闻名。如今,他们与缅甸政府军及当地佛教民众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上千人伤亡,大量平民为躲避战乱外逃。缅甸执政党“民盟”领袖、72岁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被推上风口浪尖,取消了联合国大会行程。  9月19日,昂山素季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发表以“政府为民族和解与和平所做努力”为主题的讲话。这是她首次就罗兴亚人问题公开发表电视演说,上百名各国记者蜂拥而至。  这次演说显示了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