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主知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问题打学生智慧的大门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放飞思维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一个好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如我在上《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是这样做的:
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及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2、出示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1/2。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
3、把印有问题和一些长方形(标好格点)的答题纸,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一下就活跃起来,展开想像的翅膀,纷纷用笔、尺子画起了草图)
教师巡堂发现每个学生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多达几十种。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梯形的还有的涉及圆、椭圆、扇形等暂时还没有学到的知识,这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本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造花圃”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充分说明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想像的闸门。
二、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释疑而心怡,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疑——思——释——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 如让学生经历分数1/2的形成,用几片大致差不多的树叶平均分成两份。
生1:我共采4片树叶,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片。 生2:我共采8片树叶,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4片。 生3:我共采5份树叶,我应该怎么分呢?
师:谁有办法?
生:我发现树叶中间有一条叶脉正好把树叶平均分成2半。所以5片树叶分成2份,应该每份是两片半。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会思考!现在请大家拿出一片树叶,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动手分)。
师:半片能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
生:半片可以用分数1/2表示。
师:分数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学家族中的一位新朋友。请大家说说1/2片树叶表示什么?
生: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片树叶的1/2。
师:请用右手举起还剩下的半片树叶,你发现……
生1:我发现剩下的也是1/2。
生2:我发现2个1/2片树叶合起来是一整片树叶。
利用生活原型——树叶,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反映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数学现象和提出数学问题,不断地质疑、思考、发现过程中初步经历分数的1/2的形成过程。
三、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
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决定问题教学法是否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素质,做到有问即答,凡答必妙。其次,教师也应树立问题意识,做到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下工夫,在提问技巧上多思谋。最后,教师应把握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不提问题,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千人一面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问题打学生智慧的大门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放飞思维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一个好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如我在上《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是这样做的:
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及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2、出示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1/2。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
3、把印有问题和一些长方形(标好格点)的答题纸,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一下就活跃起来,展开想像的翅膀,纷纷用笔、尺子画起了草图)
教师巡堂发现每个学生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多达几十种。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梯形的还有的涉及圆、椭圆、扇形等暂时还没有学到的知识,这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本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造花圃”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充分说明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想像的闸门。
二、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释疑而心怡,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疑——思——释——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 如让学生经历分数1/2的形成,用几片大致差不多的树叶平均分成两份。
生1:我共采4片树叶,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片。 生2:我共采8片树叶,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4片。 生3:我共采5份树叶,我应该怎么分呢?
师:谁有办法?
生:我发现树叶中间有一条叶脉正好把树叶平均分成2半。所以5片树叶分成2份,应该每份是两片半。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会思考!现在请大家拿出一片树叶,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动手分)。
师:半片能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
生:半片可以用分数1/2表示。
师:分数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学家族中的一位新朋友。请大家说说1/2片树叶表示什么?
生: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片树叶的1/2。
师:请用右手举起还剩下的半片树叶,你发现……
生1:我发现剩下的也是1/2。
生2:我发现2个1/2片树叶合起来是一整片树叶。
利用生活原型——树叶,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反映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数学现象和提出数学问题,不断地质疑、思考、发现过程中初步经历分数的1/2的形成过程。
三、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
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决定问题教学法是否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素质,做到有问即答,凡答必妙。其次,教师也应树立问题意识,做到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下工夫,在提问技巧上多思谋。最后,教师应把握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不提问题,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千人一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