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庆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面前,同志们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英勇善战,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2007年7月22日在重庆视察灾情时的讲话
2007年7月17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袭击重庆主城区及渝西部分地区,街道被淹,房屋倒塌,山体滑坡,交通受阻,通讯及水、电、气等纷纷中断。在最严重的时候,重庆境内所有高速公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两百多个航班不能起降,仅主城区就有10多万人陷入困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救灾,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洪壮歌,成为洪水中一道高高挺起的脊梁——
生死关头,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
“轰隆隆!”7月17日清晨,一阵惊雷打破了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的平静。顷刻间,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暴雨引发附近梁滩河河水陡涨,洪水迅速扑向低于河床的陈家桥镇政府所在地。
险情就是命令。早上6点钟,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陈治萍赶到镇上。按照镇里的统一布置,她和几名同志到分工负责的街上挨家挨户通知住户撤离。
下午2时许,陈家桥镇降雨量达400毫米,场镇被淹,水最深处达5米。尽管镇干部竭尽全力,但仍有3000余户、近万名群众被困。
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立即率领抢险部队,火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洪灾核心区水位是多少?抢险救灾工作开展得怎样?还有多少群众被围困?……”一到抢险现场,汪洋、王鸿举就深入洪水淹没灾区,察看险情,指挥抢险。汪洋嘱咐救灾人员:“一定要加快救援速度,确保不让一名群众有生命危险!”
下午3时,武警重庆总队800余名官兵奉命赶到现场,紧急施救。由于部队官兵不熟悉地形,部队请求镇政府派人协助。已与洪水博斗9个小时的陈治萍主动请缨:“我去!我熟悉情况。”她拖着被划伤的腿,爬上2号冲锋艇。
在2号冲锋艇上,还有一位主动请缨的武警重庆总队新闻干事,他叫康波。从16日晚上起,康波就一直在为总队汇集部队抗洪情况,加班至17日凌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当天休息。当七支队接到命令驰援陈家桥镇时,康波软缠硬磨,硬是钻进已经启动的军车里,和战友们一起赶到洪灾现场。
“轰!”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冲锋舟冲了出去,在被洪水吞没的街巷中剧烈地颠簸着。挺立在最前面的康波,一直高举着手中的数码相机,拍下一幅幅抢险救灾画面。突然,冲锋舟旁出现一个正在涉水向安全地带转移的男孩,康波立即把身上的救生衣脱下,扔到男孩手上。
完成勘察任务准备返回时,水位更高、水流更急了。一个大浪突然袭来,冲锋舟被掀翻,陈治萍和康波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两位英雄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全。在这次生死大营救中,总共转移近万人,没有一位群众死亡。
同样惊险的一幕,几乎同时在南岸区上演。
7月17日早上8点,电闪雷鸣,大雨下个不止。在西南医院住院的南岸区罗家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曾亚琳得知险情后,拔掉手上的输液管,乘坐出租车直接赶往地势最低的罗家坝菜市场。她清楚地记得,1981年的那场洪水,曾造成该社区8人死亡。赶拢菜市场时,旁边那条小河沟的水位已比平常高了六七米,离市场只有1米高了。
“快点跑,水涨上来啦!”曾亚琳一路狂奔、大喊。明白过来的商贩、居民纷纷往高处跑。接着,她又去敲附近居民的房门,催他们撤离。当2000多名居民被全部救出后,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晕倒在地。
这样的感人故事,在受灾区县还有很多很多。
在合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登凤在龙市镇龙洞沟电站指挥抢险时,最疼爱她的父亲正处于弥留之际。老人反复念叨着想见小女儿一面,却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处理完险情后,陈登凤立即赶回家,在父亲灵前长跪不起:“女儿是干部,不能走啊!……”
在北碚区童家溪镇同兴村,党委书记杨兴利在抢险中不慎滑下3米高的坡坎,致使脚趾头骨折。大家劝他撤离,他说救人要紧。经简单包扎后,他忍痛继续投入战斗,直到下午6点多钟雨停后才去医院治疗。
在铜梁县汪祠村,妇女周正兰冒雨掏排水沟时,被垮塌的堡坎掩埋。村委会主任王景奎等几名党员闻讯赶来,冒着大雨,手脚并用,将周正兰从泥石堆中刨了出来。接着,十多名党员组成担架队,赶了3公里崎岖山路,把周正兰抬到通往村外的公路上,送上救护车,因救助及时,周正兰的命保住了。
…………
危急时刻,各级党组织临危不惧,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堤坝
7月17日上午,南岸区委正在召开防洪协调会。区委书记张季一边布置抗洪任务,一边关心天气预报:这场雨从早上开始,仅几个小时,降雨量就达到233毫米。他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以往7月份一月的降水量啊!
面对严峻的灾情,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抗洪救灾应急救援方案,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
在上新街,随着一声轰响,十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南山上滚滚而下,冲垮道路,冲进了居民小区,几万群众陷入绝境。风雨声和群众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紧急赶赴现场指挥的区长刘宝亚望着堆积如山的泥沙,大声地向周围的党员干部发出命令:“快!一组筑防洪坝,一组转移群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鏖战,铁厂湾一带的群众很快就被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转移群众时,有一户人家因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动作缓慢。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同志主动前去背老人家,当这位居民从旁人嘴中知道替他背老母亲的女同志竟是副区长汪建华时,连称“想不到,想不到”。
面对严重灾情,全市各个部门和受灾区县的党组织都迅速行动起来,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堤坝。
市农机局党组迅速成立6个农机防汛抗洪救灾指导小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沙坪坝、九龙坡、渝北、巴南等13个重灾区县的40个乡镇,指导并参与抗洪救灾。
市公安局党委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仅17日至18日中午12时,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5万余人次投入抢险救灾,疏散、救助群众1.3万余人。
在洪水到来时,合川区委命令全体党员在抗洪期间,坚决做到“洪水不退,党员不撤、队伍不散”,24小时坚守岗位。全区各级党组织共动员近万名党员干部参战,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万余人。
暴雨刚结束,云阳县便组织成立250支“党员抗灾队”,帮助灾民整修房屋,维修渠堰,扶正被冲毁的水稻、玉米,补种蔬菜等农作物。目前,全县慰问灾民1300余户,整修房屋2525间,清淤受毁稻田3000余亩。
彭水县委建立了“机关 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责任制,组织2000余名机关干部与农村特困户、重灾户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残疾家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1万余名共产党员深入一线开展抗灾救灾。
…………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一位普通退休党员的救人故事,感动着重庆,感动着中国。
7月17日下午1时许,河水漫进沿河的梁滩桥村,不少居民家里开始进水。55岁的退休小学教师李明素,正和家人将一楼自家超市的货物转移到屋顶。
透过雨幕,李明素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屋顶上趴着一群人。“不好,那些人被困住了!”李明素对儿子说,“不要管货了,救人要紧!”她让儿子赶紧拿出梯子,搭在隔壁家的屋顶上,招呼大伙说,“一个一个爬上来,老人和妇女、儿童先过来,不要急,不要乱!”
经过几个小时营救,一大群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她数了数,总共是32人。
7月22日上午,到重庆视察灾情的胡锦涛总书记一行踩着满是泥泞的小路,看望了这位老党员。“在危急时刻你们还能有组织地转移,值得表扬。”胡锦涛握着李明素的手说,“在这次洪灾面前,你们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确保了灾民的安全!谢谢你们!”
灾难面前,涌现出了许多李明素式的普通党员。
7月17日下午,陈家桥镇老党员朱德福不顾抢救自家的财物,乘着大雨间歇赶到虎溪河边,不停地掏挖沉积下来的杂物,防止水道被堵,而他开的商店却被洪水淹没,损失财物价值30多万元。
7月17日深夜,璧山县配电操作班班长、共产党员杨朝林正在抢修电路。妻子焦急地打来电话,告诉他家里的门面被淹了,很多货物被洪水冲走了。杨朝林只轻轻地安慰了妻子几句,又匆匆地与抢险队员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7月18日下午4点40分左右,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43岁的技术工人罗明义在探察华福大道滑坡险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在生命的最后两天里,他仅仅休息了两个小时。
7月21日中午,开县大进镇年华村共产党员、地质监测员胡宏祥冒着大雨在观测点上巡查,发现裂缝变大了,公路路面也断裂了。“不好,要滑坡了!”他赶紧在场镇上大呼起来。村民们以为他在开玩笑,一个也不动,有一个老人还破口大骂:“我搬不搬关你屁事!”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胡宏祥没有放弃,而是挨家逐户地敲门,苦口婆心地劝,声音都嘶哑了。在他和其他党员的劝说下,深夜11点多,年华村2组共计44户149人,一个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7月22日零时10分左右,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滚滚泥石流,将年华村吞噬了一大半。
…………
——胡锦涛2007年7月22日在重庆视察灾情时的讲话
2007年7月17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袭击重庆主城区及渝西部分地区,街道被淹,房屋倒塌,山体滑坡,交通受阻,通讯及水、电、气等纷纷中断。在最严重的时候,重庆境内所有高速公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两百多个航班不能起降,仅主城区就有10多万人陷入困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救灾,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洪壮歌,成为洪水中一道高高挺起的脊梁——
生死关头,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
“轰隆隆!”7月17日清晨,一阵惊雷打破了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的平静。顷刻间,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暴雨引发附近梁滩河河水陡涨,洪水迅速扑向低于河床的陈家桥镇政府所在地。
险情就是命令。早上6点钟,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陈治萍赶到镇上。按照镇里的统一布置,她和几名同志到分工负责的街上挨家挨户通知住户撤离。
下午2时许,陈家桥镇降雨量达400毫米,场镇被淹,水最深处达5米。尽管镇干部竭尽全力,但仍有3000余户、近万名群众被困。
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立即率领抢险部队,火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洪灾核心区水位是多少?抢险救灾工作开展得怎样?还有多少群众被围困?……”一到抢险现场,汪洋、王鸿举就深入洪水淹没灾区,察看险情,指挥抢险。汪洋嘱咐救灾人员:“一定要加快救援速度,确保不让一名群众有生命危险!”
下午3时,武警重庆总队800余名官兵奉命赶到现场,紧急施救。由于部队官兵不熟悉地形,部队请求镇政府派人协助。已与洪水博斗9个小时的陈治萍主动请缨:“我去!我熟悉情况。”她拖着被划伤的腿,爬上2号冲锋艇。
在2号冲锋艇上,还有一位主动请缨的武警重庆总队新闻干事,他叫康波。从16日晚上起,康波就一直在为总队汇集部队抗洪情况,加班至17日凌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当天休息。当七支队接到命令驰援陈家桥镇时,康波软缠硬磨,硬是钻进已经启动的军车里,和战友们一起赶到洪灾现场。
“轰!”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冲锋舟冲了出去,在被洪水吞没的街巷中剧烈地颠簸着。挺立在最前面的康波,一直高举着手中的数码相机,拍下一幅幅抢险救灾画面。突然,冲锋舟旁出现一个正在涉水向安全地带转移的男孩,康波立即把身上的救生衣脱下,扔到男孩手上。
完成勘察任务准备返回时,水位更高、水流更急了。一个大浪突然袭来,冲锋舟被掀翻,陈治萍和康波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两位英雄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全。在这次生死大营救中,总共转移近万人,没有一位群众死亡。
同样惊险的一幕,几乎同时在南岸区上演。
7月17日早上8点,电闪雷鸣,大雨下个不止。在西南医院住院的南岸区罗家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曾亚琳得知险情后,拔掉手上的输液管,乘坐出租车直接赶往地势最低的罗家坝菜市场。她清楚地记得,1981年的那场洪水,曾造成该社区8人死亡。赶拢菜市场时,旁边那条小河沟的水位已比平常高了六七米,离市场只有1米高了。
“快点跑,水涨上来啦!”曾亚琳一路狂奔、大喊。明白过来的商贩、居民纷纷往高处跑。接着,她又去敲附近居民的房门,催他们撤离。当2000多名居民被全部救出后,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晕倒在地。
这样的感人故事,在受灾区县还有很多很多。
在合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登凤在龙市镇龙洞沟电站指挥抢险时,最疼爱她的父亲正处于弥留之际。老人反复念叨着想见小女儿一面,却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处理完险情后,陈登凤立即赶回家,在父亲灵前长跪不起:“女儿是干部,不能走啊!……”
在北碚区童家溪镇同兴村,党委书记杨兴利在抢险中不慎滑下3米高的坡坎,致使脚趾头骨折。大家劝他撤离,他说救人要紧。经简单包扎后,他忍痛继续投入战斗,直到下午6点多钟雨停后才去医院治疗。
在铜梁县汪祠村,妇女周正兰冒雨掏排水沟时,被垮塌的堡坎掩埋。村委会主任王景奎等几名党员闻讯赶来,冒着大雨,手脚并用,将周正兰从泥石堆中刨了出来。接着,十多名党员组成担架队,赶了3公里崎岖山路,把周正兰抬到通往村外的公路上,送上救护车,因救助及时,周正兰的命保住了。
…………
危急时刻,各级党组织临危不惧,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堤坝
7月17日上午,南岸区委正在召开防洪协调会。区委书记张季一边布置抗洪任务,一边关心天气预报:这场雨从早上开始,仅几个小时,降雨量就达到233毫米。他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以往7月份一月的降水量啊!
面对严峻的灾情,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抗洪救灾应急救援方案,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
在上新街,随着一声轰响,十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南山上滚滚而下,冲垮道路,冲进了居民小区,几万群众陷入绝境。风雨声和群众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紧急赶赴现场指挥的区长刘宝亚望着堆积如山的泥沙,大声地向周围的党员干部发出命令:“快!一组筑防洪坝,一组转移群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鏖战,铁厂湾一带的群众很快就被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转移群众时,有一户人家因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动作缓慢。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同志主动前去背老人家,当这位居民从旁人嘴中知道替他背老母亲的女同志竟是副区长汪建华时,连称“想不到,想不到”。
面对严重灾情,全市各个部门和受灾区县的党组织都迅速行动起来,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堤坝。
市农机局党组迅速成立6个农机防汛抗洪救灾指导小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沙坪坝、九龙坡、渝北、巴南等13个重灾区县的40个乡镇,指导并参与抗洪救灾。
市公安局党委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仅17日至18日中午12时,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5万余人次投入抢险救灾,疏散、救助群众1.3万余人。
在洪水到来时,合川区委命令全体党员在抗洪期间,坚决做到“洪水不退,党员不撤、队伍不散”,24小时坚守岗位。全区各级党组织共动员近万名党员干部参战,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万余人。
暴雨刚结束,云阳县便组织成立250支“党员抗灾队”,帮助灾民整修房屋,维修渠堰,扶正被冲毁的水稻、玉米,补种蔬菜等农作物。目前,全县慰问灾民1300余户,整修房屋2525间,清淤受毁稻田3000余亩。
彭水县委建立了“机关 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责任制,组织2000余名机关干部与农村特困户、重灾户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残疾家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1万余名共产党员深入一线开展抗灾救灾。
…………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一位普通退休党员的救人故事,感动着重庆,感动着中国。
7月17日下午1时许,河水漫进沿河的梁滩桥村,不少居民家里开始进水。55岁的退休小学教师李明素,正和家人将一楼自家超市的货物转移到屋顶。
透过雨幕,李明素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屋顶上趴着一群人。“不好,那些人被困住了!”李明素对儿子说,“不要管货了,救人要紧!”她让儿子赶紧拿出梯子,搭在隔壁家的屋顶上,招呼大伙说,“一个一个爬上来,老人和妇女、儿童先过来,不要急,不要乱!”
经过几个小时营救,一大群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她数了数,总共是32人。
7月22日上午,到重庆视察灾情的胡锦涛总书记一行踩着满是泥泞的小路,看望了这位老党员。“在危急时刻你们还能有组织地转移,值得表扬。”胡锦涛握着李明素的手说,“在这次洪灾面前,你们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确保了灾民的安全!谢谢你们!”
灾难面前,涌现出了许多李明素式的普通党员。
7月17日下午,陈家桥镇老党员朱德福不顾抢救自家的财物,乘着大雨间歇赶到虎溪河边,不停地掏挖沉积下来的杂物,防止水道被堵,而他开的商店却被洪水淹没,损失财物价值30多万元。
7月17日深夜,璧山县配电操作班班长、共产党员杨朝林正在抢修电路。妻子焦急地打来电话,告诉他家里的门面被淹了,很多货物被洪水冲走了。杨朝林只轻轻地安慰了妻子几句,又匆匆地与抢险队员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7月18日下午4点40分左右,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43岁的技术工人罗明义在探察华福大道滑坡险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在生命的最后两天里,他仅仅休息了两个小时。
7月21日中午,开县大进镇年华村共产党员、地质监测员胡宏祥冒着大雨在观测点上巡查,发现裂缝变大了,公路路面也断裂了。“不好,要滑坡了!”他赶紧在场镇上大呼起来。村民们以为他在开玩笑,一个也不动,有一个老人还破口大骂:“我搬不搬关你屁事!”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胡宏祥没有放弃,而是挨家逐户地敲门,苦口婆心地劝,声音都嘶哑了。在他和其他党员的劝说下,深夜11点多,年华村2组共计44户149人,一个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7月22日零时10分左右,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滚滚泥石流,将年华村吞噬了一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