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清华大学在校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分析清华大学学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情况、掌握途径、学生裁判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情况以及常见的误区,并提出其改善与提高的相应解决方案。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篮球规则,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及欣赏水平,并为篮球竞赛规则在学生中普及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清华大学学生 篮球竞赛规则 学生裁判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b)-0188-02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其中,共向清华大学选修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5%,其中男生143人,占74.9%。女生48人,占25.1%。
2 分析与讨论
2.1 清华大学学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现状
2.1.1 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求知态度
调查发现,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男生为85.3%,女生仅仅占10.4%。而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完全不想了解的人数比例中,男生仅占2.8%,女生却达到了41.7%。
也就是说现阶段中清华大学大部分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希望学习更多知识。而清华大学女生大部分人对于竞赛规则的求知欲望非常低,其中想了解竞赛规则的仅仅占女生总人数的10.4%,其状况不容乐观。
2.1.2 清华大学学生队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途径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多数学生对篮球竞赛知识的了解得益于大众媒体的宣传。其中,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篮球竞赛知识的女生占41.6%,而这一比例在男生中为67.8%。以体育课作为篮球竞赛规则获取渠道的,女生为31.3%,男生占16.1%。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众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掌握篮球竞赛规则的主要途径,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接受课外培训的人数不多,仅占总人数的3.7%。通过其他途径掌握的男女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1%和25%。
由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要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知识的了解途径。
2.1.3 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内容的掌握情况
调查发现,清华男生对掷球入界、换人和暂停时机的管理、“走步、干扰球、球回后场”、“垂直原则、圆柱体原则”这四项中掌握的较好。掌握透彻的人数分别为18.2%、18.2%、21.0%、18.2%,掌握一般的人分别为48.3%、42.0%、46.9%、36.4%,说明男生对于这几项规则理解普遍比较了解。在裁判员手势、犯规和违例的宣判程序、裁判员区域分工、犯规后位置交换、“场地、器材的标准”、罚球的分工管理这六项,男生对其了解不是很理想。其中完全不理解的人数分别为14.7%、22.4%、18.6%、30.8%、37.1%、30.0%、42.0%,理解模糊的人数为44.1%、41.3%、41.3%、37.8%、44.8%、37.1%,说明在男生中對于这几项规则的理解比较薄弱,比较容易出现理解误区。而通过对女生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女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是完全不理解的。说明清华大学女生对于篮球规则的理解近乎空白。总体上来看,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实际掌握和普及程度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高于女生。
2.2 清华大学学生裁判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情况
2.3.1 清华大学学生对裁判工作的认识
调查发现,在男生、女生中认为裁判员对比赛结果影响非常重要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6.4%和20.8%;认为对比赛结果重要的分别为61.5%、77.1%。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认可裁判员的判罚对于比赛的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3.2 清华大学学生临场工作的调查
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每年都要定期组织篮球比赛。为了保证比赛的成功进行需要大量篮球裁判的参与,这些裁判主要是由清华大学本校学生组成。其组织形式主要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裁判协会,再由裁判协会依照学生的空闲时间做统一安排。这一系列篮球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为业余裁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给他们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学习演练过程,这对于其掌握裁判规则,提升临场执法能力大有裨益。在接受调查的191名学生中,有18名有过临场工作的经验,占到总人数的9.4%,其中男生18名,女生0人。从数据上看,男生对裁判工作比较热情,有过临场经验的人数占到男生总人数的12.6%,这在普通高校里已经是个相对较高的比例,这主要得益于清华大学为数众多的业余篮球比赛。在参与调查问卷的48名女生中,有过临场经验的人数为0人,远远低于男生的数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远没有男生高,对于篮球规则的掌握没有男生那么透彻;其次,篮球比赛攻守交换频繁对于裁判的体能要求也颇高,女生的体能状况通常难以胜任比赛强度。
2.3.3 清华大学学生裁判担任临场工作次数
由于篮球比赛机会不均,而且供其实践的比赛也大多是临时性的,所以造成业余裁判员的锻炼机会远远不够。在18名有过临场经验的学生中,其中15人的临场经验为0-5场,占到总人数的83.3%,有6~10次和10~15次临场经验的分别只为1人、2人,仅占裁判人数的5.6%和11.1%。在调查中大部分裁判员认为,临场机会太少,缺乏经验而引起心理恐惧是产生错误判罚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临场经验的裁判员经常会出现临场前过分紧张,心虚,不踏实等状况。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兴奋过度,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导致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即将面临的临场工作上。这一点在业余篮球裁判员身上较为普遍,因此,裁判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以成为制约学生篮球裁判发展提高的重要瓶颈。
3 结果
(1)清华大学男生对于篮球规则的求知欲望较高,女生对于篮球规则的求知欲望则较低。
(2)大众传媒已成为清华学生了解篮球规则的主要途径。
(3)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普及程度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但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女生。
(4)清华大学学生对于掷球入界、换人和暂停等简单的规则理解较好,同时对于走步、球回后场、身体接触等在赛场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违例和犯规理解较好。在对于裁判员手势、裁判员跑位以及裁判员的分工等较为复杂的法则上了解的不多,比较容易出现误区。
(5)清华大学学生对于裁判工作的热情很高,但裁判的总体质量并不高,在临场工作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裁判员临场经验是制约校园篮球裁判发展的重要瓶颈。
4 建议
(1)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篮球活动,并经常性的播放一些经典的篮球赛事、篮球有关的电影,以提高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
(2)校篮球裁判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会员进行篮球竞赛规则的培训,并及时交流经验。在临场工作中建议由经验丰富的带动经验少的,逐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体系,在校内各个学院举行比赛开打期间,可以组织会员参加临场工作,在小组赛的时候可以派水平低经验少的同学参加,到了淘汰赛和决赛的时候再派执裁水平高的参加。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新人的目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比赛中因裁判的判罚引起的冲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郗冰杰.论高校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1-42.
[2] 鲁琦.重视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J].安徽体育科技,2001,22(4):61-63.
[3]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清华大学学生 篮球竞赛规则 学生裁判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b)-0188-02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其中,共向清华大学选修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5%,其中男生143人,占74.9%。女生48人,占25.1%。
2 分析与讨论
2.1 清华大学学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现状
2.1.1 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求知态度
调查发现,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男生为85.3%,女生仅仅占10.4%。而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完全不想了解的人数比例中,男生仅占2.8%,女生却达到了41.7%。
也就是说现阶段中清华大学大部分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希望学习更多知识。而清华大学女生大部分人对于竞赛规则的求知欲望非常低,其中想了解竞赛规则的仅仅占女生总人数的10.4%,其状况不容乐观。
2.1.2 清华大学学生队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途径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多数学生对篮球竞赛知识的了解得益于大众媒体的宣传。其中,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篮球竞赛知识的女生占41.6%,而这一比例在男生中为67.8%。以体育课作为篮球竞赛规则获取渠道的,女生为31.3%,男生占16.1%。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众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掌握篮球竞赛规则的主要途径,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接受课外培训的人数不多,仅占总人数的3.7%。通过其他途径掌握的男女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1%和25%。
由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要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知识的了解途径。
2.1.3 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内容的掌握情况
调查发现,清华男生对掷球入界、换人和暂停时机的管理、“走步、干扰球、球回后场”、“垂直原则、圆柱体原则”这四项中掌握的较好。掌握透彻的人数分别为18.2%、18.2%、21.0%、18.2%,掌握一般的人分别为48.3%、42.0%、46.9%、36.4%,说明男生对于这几项规则理解普遍比较了解。在裁判员手势、犯规和违例的宣判程序、裁判员区域分工、犯规后位置交换、“场地、器材的标准”、罚球的分工管理这六项,男生对其了解不是很理想。其中完全不理解的人数分别为14.7%、22.4%、18.6%、30.8%、37.1%、30.0%、42.0%,理解模糊的人数为44.1%、41.3%、41.3%、37.8%、44.8%、37.1%,说明在男生中對于这几项规则的理解比较薄弱,比较容易出现理解误区。而通过对女生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女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是完全不理解的。说明清华大学女生对于篮球规则的理解近乎空白。总体上来看,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实际掌握和普及程度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高于女生。
2.2 清华大学学生裁判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情况
2.3.1 清华大学学生对裁判工作的认识
调查发现,在男生、女生中认为裁判员对比赛结果影响非常重要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6.4%和20.8%;认为对比赛结果重要的分别为61.5%、77.1%。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认可裁判员的判罚对于比赛的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3.2 清华大学学生临场工作的调查
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每年都要定期组织篮球比赛。为了保证比赛的成功进行需要大量篮球裁判的参与,这些裁判主要是由清华大学本校学生组成。其组织形式主要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裁判协会,再由裁判协会依照学生的空闲时间做统一安排。这一系列篮球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为业余裁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给他们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学习演练过程,这对于其掌握裁判规则,提升临场执法能力大有裨益。在接受调查的191名学生中,有18名有过临场工作的经验,占到总人数的9.4%,其中男生18名,女生0人。从数据上看,男生对裁判工作比较热情,有过临场经验的人数占到男生总人数的12.6%,这在普通高校里已经是个相对较高的比例,这主要得益于清华大学为数众多的业余篮球比赛。在参与调查问卷的48名女生中,有过临场经验的人数为0人,远远低于男生的数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远没有男生高,对于篮球规则的掌握没有男生那么透彻;其次,篮球比赛攻守交换频繁对于裁判的体能要求也颇高,女生的体能状况通常难以胜任比赛强度。
2.3.3 清华大学学生裁判担任临场工作次数
由于篮球比赛机会不均,而且供其实践的比赛也大多是临时性的,所以造成业余裁判员的锻炼机会远远不够。在18名有过临场经验的学生中,其中15人的临场经验为0-5场,占到总人数的83.3%,有6~10次和10~15次临场经验的分别只为1人、2人,仅占裁判人数的5.6%和11.1%。在调查中大部分裁判员认为,临场机会太少,缺乏经验而引起心理恐惧是产生错误判罚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临场经验的裁判员经常会出现临场前过分紧张,心虚,不踏实等状况。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兴奋过度,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导致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即将面临的临场工作上。这一点在业余篮球裁判员身上较为普遍,因此,裁判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以成为制约学生篮球裁判发展提高的重要瓶颈。
3 结果
(1)清华大学男生对于篮球规则的求知欲望较高,女生对于篮球规则的求知欲望则较低。
(2)大众传媒已成为清华学生了解篮球规则的主要途径。
(3)清华大学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普及程度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但男生对于篮球竞赛规则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女生。
(4)清华大学学生对于掷球入界、换人和暂停等简单的规则理解较好,同时对于走步、球回后场、身体接触等在赛场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违例和犯规理解较好。在对于裁判员手势、裁判员跑位以及裁判员的分工等较为复杂的法则上了解的不多,比较容易出现误区。
(5)清华大学学生对于裁判工作的热情很高,但裁判的总体质量并不高,在临场工作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裁判员临场经验是制约校园篮球裁判发展的重要瓶颈。
4 建议
(1)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篮球活动,并经常性的播放一些经典的篮球赛事、篮球有关的电影,以提高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
(2)校篮球裁判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会员进行篮球竞赛规则的培训,并及时交流经验。在临场工作中建议由经验丰富的带动经验少的,逐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体系,在校内各个学院举行比赛开打期间,可以组织会员参加临场工作,在小组赛的时候可以派水平低经验少的同学参加,到了淘汰赛和决赛的时候再派执裁水平高的参加。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新人的目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比赛中因裁判的判罚引起的冲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郗冰杰.论高校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1-42.
[2] 鲁琦.重视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J].安徽体育科技,2001,22(4):61-63.
[3]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