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10月23—24日,由教育部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主题为“挑战与使命: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举措”.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教育学一流本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新时代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共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0月23—24日,由教育部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主题为“挑战与使命: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举措”.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教育学一流本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新时代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共识.
其他文献
空间性是教学的重要属性,实践中,它具体显现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因此,教学的空间矛盾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教学实践考察以及教学构成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空间不仅影响课程的创建、实施与发展,它还以自身的场所结构、社会关系结构、情感与价值氛围影响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师生交往.随着网络虚拟教学的出现,教学中人的“离场”带来师生人际交往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尽管空间对课程、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深远,但它的作用需要在与教学其他构成要素协同下才能实现.这要求,建构便于学生在空间中流动的相互交融的空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
当前,我国发展目标与战略实施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扩大普惠并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公办性质幼儿园是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较多且质量优良;同时公办性质园发展历经波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园所运转和发展困难.聚焦我国公办性质园政策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将其置放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中分析其历史演变,深入剖析四阶段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特点与规律,揭示了其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变迁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历史经验,对健全完善我国公办
高校扩招通过提高劳动参与、延迟婚育年龄和转变生育观念而直接和间接地抑制了微观个体的生育行为,进而降低了中国社会的总和生育率.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发现,高校扩招在总体上对总和生育率存在持久而强劲的负向冲击,且这一效应在扩招空间较大的西部省市尤为明显;东部和中部省市高校扩招对生育率的影响则具有先负后正的特征,其中正向冲击的“异常效应”本质上仍是其初始扩招规模较大所带来的负向“滞后效应”.因此,应通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以缓解劳动要素减少所导致的供给不足;应建立高质量的社会托儿体系,以减少劳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