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从打造“校园晨扫”的升级版说起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晨扫”是学校传统德育项目。每星期轮换一个班级打扫校园,被轮到的班级,学生每天早晨7:00到校打扫校园。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劳动能力,增强集体观念。“校园晨扫”坚持了数十年,曾经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时光荏苒,观念变迁,对于“校园晨扫”,大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赞同,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人反对,认为形式主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通过打造升级版“校园晨扫”,让传统德育项目重新焕发生机。由此也引发对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思考。
  一、价值判断: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前提
  传统德育项目是否需要创新,需要先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传统德育项目价值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一个传统德育项目与当今时代主流思想合拍,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保留,否则就需要改进或创新。
  对于“校园晨扫”,教师们认为: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的德育项目,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尊重他人;同时,劳动也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人格;进一步说,体、脑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既然劳动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学生为什么对“校园晨扫”如此反感呢?原因在于“校园晨扫”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二、内容选择:傳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核心
  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核心是内容选择。德育项目由内容与形式组成,内容起决定作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例如“校园晨扫”,以前只是将它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打扫校园,现在要让学生通过它知晓为何要打扫校园,如何打扫校园。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校园晨扫”的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校园晨扫”。现在的“校园晨扫”包括“校园晨扫”主题班会、“校园晨扫”的实施、“校园晨扫”成果展示等内容,内涵大大丰富了。
  传统德育项目内容的选择有三个维度。一是广度,即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宽广度的延伸挖掘。例如,“校园晨扫”主题班会和成果展示,可以视作广度的延伸挖掘,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蕴,体验劳动的收获与幸福。传统德育项目也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活动的内容。例如,现在的学雷锋,不只是做好事、学习钉子精神,还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二是深度,即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价值意义的深度挖掘。“校园晨扫”不仅仅是打扫校园,而且是一次劳动技能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和审美教育。三是高度,即以时代的高度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内容的选择。“校园晨扫”是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学生的成长。传统德育项目的内容选择,要使德育内容更加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德育实践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自觉: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根本
  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从根本上讲,是要实现传统德育项目的课程转变。一个传统德育项目,只有先成为德育课程,才能恒常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才能实现它的根本性转变。
  德育项目转变为课程,需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园晨扫”作为课程,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生存技能、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课程性质——实践性课程;课程理念——实践性理念、体验性理念、人文性理念、创新性理念;课程内容——劳动价值的教育、劳动技能的教育(工具的使用)、劳动安全的教育、劳动成果的展示(体悟劳动)等;课程评价——成果展示、等第或学分制;课程资源开发——劳动与文学、劳动与历史、劳动与艺术等。
  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课程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即课程开发要符合时代精神,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时代的气息,否则课程可能得不到师生的认可,实施难度增加,或者即使实施了,效果也会打折扣;二是系统性原则,即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课程内容要尽可能统整某一主题的所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应以内在的逻辑排序、实施;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人、财、物等资源,考虑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四是延展性原则,即设计的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样才具有生命力。
  四、形式变革: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翅膀
  传统德育项目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尽管其创新的核心是内容选择、境界是课程转变,但是,德育项目最终是要付诸实践的。只要付诸实践,就存在实践形式问题。对于“校园晨扫”,学校调整了形式:在季节安排上,选择“春秋扫,夏冬不扫”;在时间安排上,将其作为课程排入课表,即以晨扫代替早读,适当延迟晨扫的时间。形式的变革,避免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享受到劳动之美,同时也给“校园晨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德育项目的形式变革,可以放大德育活动的效应。结合学校调整“校园晨扫”形式的例子,笔者认为,传统德育项目的形式变革,应注重手段的现代性(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五、整体设计: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视界
  学校德育是一个整体,应采用顶层设计理念,系统规划,分段实施。因此,要从学校德育整体设计的视界,实现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
  学校近几年努力打造以“道文化”为底色的“阳光德育”(孙中山先生曾为学校题写“其道大光”的匾额,学校的校训为“学道爱人”,故“道”成为学校的文化底色)。“阳光德育”七色分别为:红色——理想信念教育;橙色——安全法制教育;金色——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生涯规划教育;青色——习惯养成教育;蓝色——审美教育;紫色——爱心教育。这些教育构成了学校德育的主要方面,形成一个“德育场域”。“校园晨扫”作为德育的一个项目,学校将其整合在习惯养成教育之中。
  德育关乎学生的阳光成长。曾经的德育项目,今天已成为传统项目,而今天的德育项目,明天也将成为传统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是德育创新的一个永恒主题。传统德育项目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以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扬州地区45个村庄的绿化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物种来源、物种多样性、使用频度、垂直与水平结构及植株健康状况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扬州及周边
<正>德育就是思想道德教育,是指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为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预警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做好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通知内容包括: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坚持綜合施策,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防溺水监督检查。  (教育部网站,2018-05-25)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致力于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地理学科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的课程编排已初步为初中生奠定了相对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便于日后进一步学习。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除了传授地理知识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知识有效迁移,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