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血管畸形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眼眶血管畸形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眼眶血管畸形并在手术中采用医用胶进行血管团内注射栓塞后切除病变的患者资料,共25例25只眼,男性7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2~64岁,中位年龄29岁。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记录、病理报告和随访资料。

结果

畸形血管团位于眶内11例,位于眼睑颜面部5例,同时累及眶内及眼睑浅表组织9例。4例伴有结膜受累。影像学检查发现形态规则的孤立性病变5例;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占位20例,其中包绕或压迫视神经7例。手术入路采取肿物表面皮肤切口3例,外侧开眶骨切开2例,前路开眶20例。前路开眶包括眉弓下皮肤切口9例,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3例,结膜入路联合外眦切开6例,单纯结膜切口2例。暴露畸形血管团前表面后即行医用胶注射,注射量0.25~2.50 ml,其中8例行分次注射。沿固化的血管团周围剥离软组织,完整取出。手术全程出血少。病理诊断动静脉性血管畸形2例,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包括静脉曲张4例、静脉性血管瘤18例),骨内血管瘤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例(经及时抢救视力恢复至0.6),皮肤局部炎性反应3例(均发生在眼睑皮肤浅表病变注射一侧)。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复发1例,后期经多次手术治疗病情仍反复。

结论

眼眶血管畸形采用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的风险,血管团易于取出,特别是边界不清的病变更易于彻底切除,但应严格控制推注量,观察推注后组织反应,尽可能避免医用胶溢出畸形血管团外,尽可能全部取出固化的胶体和病变组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中华眼科杂志,2018,54:502-50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2005至2014年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的用药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为统计学描述。效应指标为各类药物处方频次构成比及单药与联合用药构成比。结果10年间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9
目的研究携带m.14484T>C异质性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1例基因检测为m.14484T>C异质性突变的31岁男性LHON患者(先证者)及其四代同堂家系中的其他36名母系成员[男性12名,女性24名,中位年龄27岁(2~81岁)]。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及视力、眼压、眼底、色觉、
期刊
眼睑皮脂腺癌为发生于睑板腺、Zeis腺和睫毛囊周围腺体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的第二大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复发率高,易发生转移。国际上对该病按照标准临床分期给予规范的术中冰冻控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标准化随访,大大降低了该病的复发及转移风险。而目前我国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比较混乱,缺乏标准的临床分期、规范的手术治疗和术后随访,这势必造成我国眼睑皮脂腺癌的复
目的评价自体阔筋膜悬吊术矫正麻痹性下睑外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自体阔筋膜悬吊术矫正麻痹性下睑外翻的21例(2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20~74(61±14)岁。所有患者采用自体阔筋膜悬吊术矫正下睑外翻,部分患者联合睑板条悬吊或睑板楔形切除术。部分患者采用局部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