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艺术的传承现状与文创化发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蛋雕艺术历史传承悠久,具有高度的欣赏价值与文化内蕴,但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承人流失及缺位、宣传力度不足、传承方式滞后等现实桎梏。只有通过加大对非遗新生代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拓展新的传承方式等手段,才能行之有效地破解蛋雕艺术的发展困境。此外,从业者应将蛋雕艺术注入文创化发展之中,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的方式来开创蛋雕技艺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 蛋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传承人;文创化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10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2019-2020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项目(20HNFYB02)研究成果、郑州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cxcy757)研究成果。
  一、蛋雕艺术的历史沿革
  蛋雕艺术即是以各种禽类蛋壳为载体进行雕刻创作的一种技艺。春秋时期,管仲曾于《管子 · 奢靡》写道“雕卵然后沦之”。这是有关蛋雕最早的史籍记载。自明朝以来,民众自发尝试在蛋壳上雕刻简单的文字图样,并赋予其吉祥的喜庆意味,现代蛋雕艺术由此发源。
  蛋雕艺术并非为中国所独有,欧洲于六世纪就曾出现寓意“重生”的复活节彩蛋,这一习俗直至今日仍然盛行。在俄罗斯等地,民众更是尝试于蛋壳上镶嵌珠宝等珍品。在中国,蛋雕作品多为传统文化载体,书法、绘画、雕刻等技艺浓缩于作品之中,匠人运用阴刻、阳刻、浮雕、镂空等方式将个人构想呈现于蛋壳之上,或用以讲述历史故事,或用以呈现神话典故,因此广受民众喜爱。
  近年来中国的蛋雕艺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于蛋壳上进行彩绘等装饰,并不破坏蛋壳完整性;另一种则是直接于蛋壳上进行雕刻,在蛋壳表面留下凹凸质感乃至镂空的纹样。
  二、蛋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桎梏
  中国蛋雕艺术传承历史悠久,但当下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现行蛋雕作品局限于民间手工制作,且因原材料的特性致使成品率低下,流通于市场的精品蛋雕更是寥寥无几,传统的蛋雕技艺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发展桎梏:
  首先,传承人的流失及缺位。因原材料自身特性(如蛋壳脆弱难以雕刻等),蛋雕艺术要求制作者需经长时间反复机械的练习,以此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与纯熟的雕刻技巧,这就导致蛋雕技艺者的培养时间十分漫长。随着老一辈传承人年龄的不断增长,传承人才缺位的现象也愈发突出。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下中国蛋雕艺人年龄集中于40至60岁之间,①乏味枯燥的技艺培养过程并无法有效吸引新生代传承人参与。如若未能及时在社会层面加大蛋雕技艺的宣传力度,拓展传承人群体,蛋雕技艺注定只能淹没于历史长河中。
  其次,宣传力度的不足。蛋雕艺术是蛋壳上的“舞蹈”,小巧精美即是其最大特点,受限于原材料特性,其技艺只能运作于“方寸之间”,这导致部分群体对其产生“雕虫小技”的刻板印象,认为其技艺不足挂齿。且因原材料极易破碎,作品成功率低,不具备大规模机器生产条件,匠人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成本往往无法与社会预期价值有效契合,民众更愿意将目光停留于“物美价廉”的手工艺品上。加之蛋雕作品不易保存,民众更倾向于选择根雕、竹雕、木雕等欣赏价值差别不大,但更易于保存的作品,社会缺少有效途径帮助民众了解蛋雕艺术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再次,传承方式的滞后。区别于其他相对独立的手工技艺,由于蛋雕艺术还需制作者具备一定的书画基础,因此从学徒到合格的蛋雕艺人直至艺术家不可避免需要历经多年技艺与经验的积累打磨。在手工艺人的带领下,学徒在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机械实践与反复练习中领悟、提升技艺,再由模仿向创作转变。这种缺少系统书面记载和体制模式的传承手段导致时间成本巨大且效率低下,并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如若蛋雕技艺无法找到更佳的传承方式,极有可能陷入传承困境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蛋雕艺术保护、传承对策
  (一)加大对新生代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蛋雕艺术是非遗历史长卷里一抹宝贵的亮色,理应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任何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其核心皆在于传承人群体。针对蛋雕此类注重实践与培养的非遗手工技艺来说,老一辈传承人受限于年龄及精力等因素,已无法有效承担起传承、保护与未来发展的重任。而相较于老一辈传承人而言,新生代传承人更具工艺创新的视野、理念、精力及知识储备,能够保证自身承受住高强度且枯燥反复的技艺生产工作,且具备长足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因此社会应将重点聚焦于蛋雕艺术的“新生代传承人”群体。②针对有志于蛋雕艺术保护,能够将蛋雕技艺融入市场性运作的高素质新生代传承人,政府应当大力加以支持鼓励,通过政策保障该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大对他们的物质激励,以此促进青年蛋雕技艺人才的成长,鼓励青年从事蛋雕传承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蛋雕技艺前沿的优秀带头人,从而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拓展新的传承方式
  蛋雕艺术传统的授徒方式因其小规模、小范围等局限性已无法完全适应非遗传承的基本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将非遗传承纳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从而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与技艺手段相结合的新时代传承人。对于蛋雕技艺而言,传统的口耳相授固然可以保留最原始的核心技艺内容,但其传承的封闭性很难支撑技艺的现代化发展,而传承人一旦去世或离开行业,技艺就会面临断层甚至失传风险。③因此,如何寻求新的传承方式并使得这一技艺能更好地发展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这要求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打破小范围传承的固有特点,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比如,蛋雕手工艺人除现有的成立工作室等手段供市民参观学习、授徒教学之外,同时可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新媒体手段去扩大蛋雕艺术的宣传面,让更多的群体有机会认识蛋雕、了解蛋雕、喜欢蛋雕、传承蛋雕,进而有效推进蛋雕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为例,通过查找相关文獻,实地考察和访谈,归纳整理了前美村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指出了当前存在发展现状和形成理念的问题,给出了保护发展相关政策。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传承;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我国音乐的钢琴改编曲具有非常显著的特色,主要以我国传统民间音乐进行改编,融入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内容。这也使得钢琴改编曲具有较为丰富的音乐艺术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索。本文以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为例,分析了这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背景,同时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征,并结合相关研究经验探究了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从而展现这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内
期刊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传承,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笔者针对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进行探索,以求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与非物质遗产,通过此文来对研究所得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74-02  一、引言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
期刊
【摘要】 电影艺术不仅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彰显艺术审美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为时下人类提供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形式。当下的电影艺术越来越关注作品的民族性,只有实现电影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本文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
期刊
【摘要】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诞生出了一种独有的美学思想——阴翳美学。这种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及审美观,并由谷崎润一郎进行了总结。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美学思想,通过将之与世界的普世价值观相结合,将阴翳美学思想传播到世界。本文分析《千与千寻》当中关于阴翳美学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并分析如何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当代普世价值观相结合,将本民族文化更好地发扬到世界
期刊
【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山西省积极开发民俗资源,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山西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民俗类项目或多或少地遭到了中国现代化带来的冲击。基于现状,探讨了多元文化形式的冲击、创新发展意识不足、传承人的生存困境和宣传力度不足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造成的威胁,并提
期刊
【摘要】 花木兰是一位家喻户晓、传奇色彩浓厚的巾帼英雄,这一形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中。2020年华特 · 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在全球引起热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花木兰再次进行影视改写。在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角度下,探讨真人版电影的改写部分,剖析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对真人版电影多方面的改写影响。  【关键词】 《花木兰》;意识形态;操纵理论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声乐作品《一首桃花》是我国现代歌剧《再别康桥》中的咏叹调,塑造了一名清素高雅的女性形象。整部作品在传承我国音乐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也引入了西方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本文先阐述了声乐作品《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接着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艺术特征,最后从灵活把握情感要素、丰富作品人物形象、实现作品二次创作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声乐作品《一首桃花》的演
期刊
【摘要】 抽象主义,顾名思义,绘画形式上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形式,颠覆西方艺术以“模仿论”为哲学基础的“再现现实”的艺术传统。抽象主义自20世纪初诞生开始,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演变为美国抽象主义,这段时间里的西方艺术界正好处于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艺术的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崇尚结构主义以及强调艺术家“内在需求”的那种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都在抽象主义绘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许多抽象主
期刊
【摘要】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礼仪,作为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学思想、文化素养、审美修养等精神内涵是礼仪的外显。本文基于吕艺生先生舞蹈“礼仪论”的观点,以舞蹈礼仪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舞蹈礼仪的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挖掘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礼仪所体现的社会文化性。随着人们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