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在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既有积极的促进,也有消极的制约。在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批判非理性主义思潮,消除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立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目标;推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层次。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大学生;公共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168 — 02
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开始,非理性主义成了风靡西方的思潮,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广泛流传,并对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也受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非理性主义思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公共精神体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关于非理性主义思潮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是产生于19世纪末、风靡于20世纪,并在21世纪继续产生强劲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非理性主义抓着理性主义工具化、机械化、实证化的弊端应运而生,是一种限制或贬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把意志、直觉、本能等人类精神中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置于首位的哲学学说。非理性主义思潮基本的理论倾向是强调人的精神生活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无限夸大非理性的作用,认为人们的意志、情绪、本能欲望、直觉、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非理性主义思潮顺着这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应运而生,迎合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渗透进社会、文化、教育、哲学等诸多领域。
非理性主义思潮想通过对理性的反思,通过对人的生存、人的欲望、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苦乐等主观感受重新唤醒被理性压抑的人性,寻求人的自由和解放,这是非理性主义思潮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非理性主义思潮完全抹杀理性的作用,使人朝另一个极端发展,变成毫无批判性、毫无超越性的单纯的人,这是非理性主义思潮不可取的一面。
理性与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理性主义哲学片面强调理性,从而走向了绝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哲学片面强调非理性,以致走向了虚无主义。但人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是人主体意识的标志,因此,非理性要受到理性的制约。人应当在理性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去伪存真,只有克服理性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并积极吸收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合理性,才能正确认识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
二、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推进,社会生活的公共性逐渐凸显,在网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公共空间逐步扩大,大学生日益频繁的参加公共活动、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全球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否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不仅对他们自身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其他社会群体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因此,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由于非理性主义在我国多次回潮,对各个社会阶层都产生过巨大的思想冲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群体,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因此,必须正视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确立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目标,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
1.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区别,注重人的个体存在,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忽视个人的存在、片面强调个体对集体绝对服从的规范造成强劲冲击。受到非理性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激活,主体性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状况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大学生主体意识也是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意识的增强对社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提升大学生的全球意识
非理性主义主张从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出发,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观察世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命运与世界、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并清楚认识到存在于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物质资源、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继而树立起放眼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全球意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需要大学生以“地球村”公民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发展,更好地推动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彰显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多人愿意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融入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在参与中,大学生能验证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公共交往、交流和协商,发现并维护公共价值。社会需要青年大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建设,参与意识的状况影响着参与行为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的理念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一定地位。 (二)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消极影响
1.利己主义滋长,理想信念动摇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弱化集体意识,奉行个人主义,忽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盲目夸大人的个体性、贬低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和整体应以个人的发展为前提,个人拥有绝对自主的权利。受其影响,一些大学生忽视社会价值、远离理想,更多的考虑当前的现实利益,奉行实用主义,滋长了极端利己的思想,功利取向明显。在这个基础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动摇甚至迷茫。忽视自我奉献和社会需要,是公共精神缺失的典型表现。
2.法制观念弱化,公德意识淡薄
非理性主义思潮夸大了人的主体性,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局限于意欲、激情、灵感等情感因素上,要求摈弃一切理性的东西。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受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容易情绪化、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往往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能用理智来衡量和支配自己的行动,法制观念淡薄和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没有意志力和控制力是毫无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的表现,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淡薄将严重制约公共精神的塑造。
3.价值取向庸俗,责任意识缺失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倡导及时行乐、游戏人生,嘲笑崇高,向往平庸,消解道德意义。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进取的激情,又有迷惘和不安,一些大学生容易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一旦遇到挫折与矛盾,会很快陷入迷茫、困惑,甚至失落、消沉,以至游戏人生、得过且过。这些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没有理想、没有责任、及时享乐、游戏人生的态度,是消极颓废、十分有害的。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的责任态度,是保证大学生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健全公共精神的重要条件。
三、消除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消极影响的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立自我价值目标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人的内心对人生最高价值与理想的肯定、确认与追求,关乎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祖国、民族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面对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负面影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坚定信仰,确立恰当的自我价值目标,客观看待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推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
公共精神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内活动时,必须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必须具备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是当代公共精神的根本,是通过契约形成的,契约精神是建构公共精神的社会伦理基础。契约精神是公共精神的开端,有了契约精神,公民就会基于自身道德而合作,培养相互诚信守诺的道德规范。大学校园应该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首善之地,因此,在应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时,大学生在公共精神培养中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德性和修养,培养自己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重视契约精神的培育。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层次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维度。面对大学生中受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而出现的价值取向庸俗、责任意识缺失等不良现象,需要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去粗取精,坚决抵制低俗文化、颓废文化,提高品位,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层次,克服浮躁和短视,正确认识奉献创造与正当享受的统一,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奋斗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第一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
〔2〕张元洪,白雪晖.非理性主义哲学历史演进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5,(03).
〔3〕陈培涵.大学生受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及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5,(06).
〔4〕王建斌.高校德育中“公共精神”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3,(03).
〔5〕吴承龙.当代中国公民公共精神基本建构维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大学生;公共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168 — 02
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开始,非理性主义成了风靡西方的思潮,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广泛流传,并对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也受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非理性主义思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公共精神体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关于非理性主义思潮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是产生于19世纪末、风靡于20世纪,并在21世纪继续产生强劲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非理性主义抓着理性主义工具化、机械化、实证化的弊端应运而生,是一种限制或贬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把意志、直觉、本能等人类精神中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置于首位的哲学学说。非理性主义思潮基本的理论倾向是强调人的精神生活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否认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无限夸大非理性的作用,认为人们的意志、情绪、本能欲望、直觉、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非理性主义思潮顺着这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应运而生,迎合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渗透进社会、文化、教育、哲学等诸多领域。
非理性主义思潮想通过对理性的反思,通过对人的生存、人的欲望、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苦乐等主观感受重新唤醒被理性压抑的人性,寻求人的自由和解放,这是非理性主义思潮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非理性主义思潮完全抹杀理性的作用,使人朝另一个极端发展,变成毫无批判性、毫无超越性的单纯的人,这是非理性主义思潮不可取的一面。
理性与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理性主义哲学片面强调理性,从而走向了绝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哲学片面强调非理性,以致走向了虚无主义。但人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是人主体意识的标志,因此,非理性要受到理性的制约。人应当在理性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去伪存真,只有克服理性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并积极吸收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合理性,才能正确认识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
二、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推进,社会生活的公共性逐渐凸显,在网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公共空间逐步扩大,大学生日益频繁的参加公共活动、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全球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否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不仅对他们自身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其他社会群体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因此,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由于非理性主义在我国多次回潮,对各个社会阶层都产生过巨大的思想冲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群体,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因此,必须正视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确立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目标,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
1.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区别,注重人的个体存在,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忽视个人的存在、片面强调个体对集体绝对服从的规范造成强劲冲击。受到非理性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激活,主体性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状况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大学生主体意识也是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意识的增强对社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提升大学生的全球意识
非理性主义主张从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出发,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观察世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命运与世界、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并清楚认识到存在于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物质资源、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继而树立起放眼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全球意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需要大学生以“地球村”公民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发展,更好地推动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彰显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多人愿意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融入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在参与中,大学生能验证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公共交往、交流和协商,发现并维护公共价值。社会需要青年大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建设,参与意识的状况影响着参与行为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的理念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一定地位。 (二)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消极影响
1.利己主义滋长,理想信念动摇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弱化集体意识,奉行个人主义,忽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盲目夸大人的个体性、贬低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和整体应以个人的发展为前提,个人拥有绝对自主的权利。受其影响,一些大学生忽视社会价值、远离理想,更多的考虑当前的现实利益,奉行实用主义,滋长了极端利己的思想,功利取向明显。在这个基础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动摇甚至迷茫。忽视自我奉献和社会需要,是公共精神缺失的典型表现。
2.法制观念弱化,公德意识淡薄
非理性主义思潮夸大了人的主体性,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局限于意欲、激情、灵感等情感因素上,要求摈弃一切理性的东西。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受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容易情绪化、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往往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能用理智来衡量和支配自己的行动,法制观念淡薄和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没有意志力和控制力是毫无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的表现,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淡薄将严重制约公共精神的塑造。
3.价值取向庸俗,责任意识缺失
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倡导及时行乐、游戏人生,嘲笑崇高,向往平庸,消解道德意义。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进取的激情,又有迷惘和不安,一些大学生容易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一旦遇到挫折与矛盾,会很快陷入迷茫、困惑,甚至失落、消沉,以至游戏人生、得过且过。这些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没有理想、没有责任、及时享乐、游戏人生的态度,是消极颓废、十分有害的。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的责任态度,是保证大学生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健全公共精神的重要条件。
三、消除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消极影响的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立自我价值目标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人的内心对人生最高价值与理想的肯定、确认与追求,关乎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祖国、民族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面对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负面影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坚定信仰,确立恰当的自我价值目标,客观看待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推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
公共精神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内活动时,必须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必须具备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是当代公共精神的根本,是通过契约形成的,契约精神是建构公共精神的社会伦理基础。契约精神是公共精神的开端,有了契约精神,公民就会基于自身道德而合作,培养相互诚信守诺的道德规范。大学校园应该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首善之地,因此,在应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时,大学生在公共精神培养中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德性和修养,培养自己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重视契约精神的培育。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层次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维度。面对大学生中受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而出现的价值取向庸俗、责任意识缺失等不良现象,需要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去粗取精,坚决抵制低俗文化、颓废文化,提高品位,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层次,克服浮躁和短视,正确认识奉献创造与正当享受的统一,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奋斗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第一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
〔2〕张元洪,白雪晖.非理性主义哲学历史演进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5,(03).
〔3〕陈培涵.大学生受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及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5,(06).
〔4〕王建斌.高校德育中“公共精神”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3,(03).
〔5〕吴承龙.当代中国公民公共精神基本建构维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