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提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振奋学生的情绪,学生因而作出积极的回应或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参考课堂学习,从而使得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获得学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般来说,有效提问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指向明确
教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學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地来提问:图上有几种玩具?它们各是几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个2个、3个3个、4个4个地来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作好必要的准备。
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示游泳池,并说明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4米。
教师:这样的水深,同学们若去游泳,是否安全?
学生1:安全,我们可以只在浅水区游泳,不去深水区。
学生2:安全,我们可以带上救生圈再游泳啊。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3:安全,我们可以让家长或教练陪同。
……
于是,教师将游泳池的剖面图展示出来:最深的地方1.6米,最浅的地方1.2米,中间水深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显然,“这样的水深,同学们若去游泳,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如果出示主题图后,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二、提问语言要简洁明确
在一般人眼中,严谨、简洁、符号化,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提问时,我们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特点,更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精炼、传神,不能含糊不清。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找规律》时,出示情境图,找到图中大树、手帕、兔子、篱笆、夹子、木桩后,提问:“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回答:“篱笆在兔子的前面”“手帕在兔子的后面”“大树在最后面”……造成这种学生回答问题“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学生总是抱着猜一猜的心理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若把这个问题改成“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指向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般来说,有效提问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指向明确
教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學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地来提问:图上有几种玩具?它们各是几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个2个、3个3个、4个4个地来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作好必要的准备。
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示游泳池,并说明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4米。
教师:这样的水深,同学们若去游泳,是否安全?
学生1:安全,我们可以只在浅水区游泳,不去深水区。
学生2:安全,我们可以带上救生圈再游泳啊。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3:安全,我们可以让家长或教练陪同。
……
于是,教师将游泳池的剖面图展示出来:最深的地方1.6米,最浅的地方1.2米,中间水深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显然,“这样的水深,同学们若去游泳,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如果出示主题图后,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二、提问语言要简洁明确
在一般人眼中,严谨、简洁、符号化,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提问时,我们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特点,更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精炼、传神,不能含糊不清。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找规律》时,出示情境图,找到图中大树、手帕、兔子、篱笆、夹子、木桩后,提问:“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回答:“篱笆在兔子的前面”“手帕在兔子的后面”“大树在最后面”……造成这种学生回答问题“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学生总是抱着猜一猜的心理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若把这个问题改成“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指向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