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7版《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试行)》(以下简称“2007(试行)版规则”)、2012版《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以下简称“2012版规则”)、2017版《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试行)》(以下简称“2017(试行)版规则”),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九套普及功法、四套竞技功法和健身气功气舞为主体,选用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中修订较多的评分标准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
1.规范裁判员的职责
三个版本的竞赛规则都未改变动作规格分值在总分值中所占50%的比例,但在评分方法上,2017(试行)版规则对裁判员的评分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规范了A、B两组裁判员的评分方法与方向,并对裁判员职责进行了详细划分,进一步规定了裁判长对失误动作进行扣分的职责,达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竞赛更加公平、公正开展,某种程度避免了“一手遮天”现象的发生。
2.强调基本动作的规格与质量
动作规格的评分,是对运动员规格错误和动作失误的评判。从2007(试行)版规则到2012版规则再到2017(试行)版规则,对具体動作的评分方法越来越精细化,在2007(试行)版规则和2012版规则中,仅规定“动作类(动作不符合功法规格标准,不规范的口型和发音);平衡类(不属于规范动作内的肢体移动、晃动);呼吸类(明显的气喘或憋气);神态类(意念不集中的分神、走神);其他类(遗忘动作,动作与背景音乐不合拍。)”的易犯错误和扣分方向,并没有给予确切的扣分界限或具体分值,只能凭裁判员的经验处理扣分点。
与2007(试行)版和2012版相比,2017(试行)版规则对动作规格的扣分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动作规格分为规格错误和动作失误两部分,并将有可能的错误和失误进行罗列,明确规定每个错误动作和失误点的扣分值,且对竞赛功法和推广功法进行了区分。每出现一次身体晃动、脚移动、跳动扣0.1分;每出现一次器械脱手、触地、器械开裂、坐垫移动、服饰影响动作扣0.1分等,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扣分清楚而具体。2017(试行)版规则不仅给裁判员的执裁带来方便,而且给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带来具体指导性。
3.突出功法的演示水平与演练技巧
演示水平的评分,是对不能量化的动作质量、功法特征、演练神韵、整体配合进行综合评定。2017(试行)版规则在演示水平的评分标准上做出相应的细化,重新规划了动作规格和演示水平的评分范围,并对演示水平的评分档次、分数段进行了调整,由以往以0.05为单位修订为以0.01为单位的倍数给分制,可给到尾数为0—9的小数点后两位的分数值。最重要的是修订了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在三个档次间存在的盲点,即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在优秀与良好档次、良好与一般档次间存在0.05分的差值,对于4.05分与3.05分该如何确定档次、能不能打出4.05分与3.05分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解答。同时,重新调整了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档次以及每个档次中3个级别之间的界定值,优秀档次由之前的4.10~5.00分调整为4.41~5.00分,良好档次由3.10~4.00分调整为3.51~4.40分,一般档次由2.10~3.00分调整为2.30~3.50分。此外,还详细规定了裁判长的扣分标准,给予裁判长充分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区间性的分值、模糊的扣分点做出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扣分不公平的出现。与此同时,详细规定了动作质量、九套功法的风格特征、演练神韵以及整体配合的要求和标准,并新增加了气舞的评分标准,2017(试行)版规则的修订为裁判员的评分带来历史性转变。
2017(试行)版规则在演示水平中新增了气舞的评分标准,与普及功法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相比而言具有一定区别。气舞的功法展示分值为6分,艺术表现分值为4分,A、B两组裁判员均按10分制打分,功法展示按10分制的60%、艺术表现按10分制的40%的权重计算相应的得分,功法展示分值高于艺术表现分值。气舞的功法评分与普及功法的展示得分的评分方法相同,而艺术表现主要从编排与结构,音乐与动作,背景、服装与道具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比例依次是4分、3分、3分,新规则使得竞赛更趋准确、公平、公正。在气舞的评分标准中更注重功法内容、动作质量、演练神韵及其整体的表演艺术,这也是气舞区别于九套功法的关键所在。气舞的出台给予教练员、运动员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表现出更强的创新性。
二、评分标准变化可能形成的影响
1.对裁判员的影响
2017(试行)版规则强调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强调动作的规格质量,具体明确了各动作的“扣分点”,对赛事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将以前的“两块打分”扩大到“三块打分”,新增的气舞项目促进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而采用更为精确的评分方法更利于裁判员评分的准确客观性。
2017(试行)版规则对评分方法的详细说明,解决了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中阐述不清、易造成理解不清、打分偏差较大的弊病,对A、B组裁判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扣分点更加清晰,更利于裁判员的判断和执法,打分更有依据。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可在一定程度上监督B组裁判员打分的公平、公正性。
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裁判员一手遮天现象的出现;气舞的加入,要求裁判员在熟知九套普及功法和四套竞赛功法每个动作的扣分点和得分点,而且需要裁判员学习创编的规则和原理,提高裁判员的创编动作能力,真正做到会练、会裁、会创编。
2.对教练员的影响
2017(试行)版规则的详细阐述可使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更有针对性和重点性,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能减少比赛中的失误概率,提高比赛的质量。
动作规格评分标准的修订,使得教练员更加注重日常训练中的细节,针对裁判员的扣分点着重练习,尽可能地减少比赛中失误的概率;演练水平分数段档次的修订和精细化,使比赛在更加激烈的环境中进行,增加赛事的观赏性。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也会更加注重运动员动作的规范性,呼吸、意念、神韵的相互配合以及队形、背景音乐的融合性,促进健身气功在推广传承中不失动作规格与其内在真谛。
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可以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促进比赛的公平、公正;气舞的加入可以充分发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创新意识,发挥各队伍自身的优势,增加套路的悬念和观看比赛的欲望,以达到充分展现整个代表队最佳状态艺术表现效果。
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自身的优势编排气舞动作,在保证动作整体质量和难度的基础上,给予裁判员、观众以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健身气功比赛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而且加大了艺术感染力以及竞技性,促进了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和大众竞赛的开展。
3.对运动员的影响
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对气舞进行创新,不仅给予运动员充足的艺术展演空间,而且给予教练员广阔的思维空间,将动作完美的结合,展现气舞的多样性、巧妙性、流动性、流畅性并达到吸引裁判员与观众眼球的效果,也就是在演示过程中要符合相对应的美学的要求,要与背景音乐相合、相融,做到“眉目传神、形神兼备”等,成为气舞功法编排的首要任务。
新规则可以促使运动员在日常的练习中更具有针对性,明确每个动作的扣分点,尽可能在比赛中减少失误,基本功的练习成为日常训练和练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促进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促进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推动健身气功的发展和传播。
2017(试行)版规则对气舞分值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复杂型的难度技术动作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裁判员在评分标准上的客观性,给予了运动员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充分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
一、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
1.规范裁判员的职责
三个版本的竞赛规则都未改变动作规格分值在总分值中所占50%的比例,但在评分方法上,2017(试行)版规则对裁判员的评分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规范了A、B两组裁判员的评分方法与方向,并对裁判员职责进行了详细划分,进一步规定了裁判长对失误动作进行扣分的职责,达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竞赛更加公平、公正开展,某种程度避免了“一手遮天”现象的发生。
2.强调基本动作的规格与质量
动作规格的评分,是对运动员规格错误和动作失误的评判。从2007(试行)版规则到2012版规则再到2017(试行)版规则,对具体動作的评分方法越来越精细化,在2007(试行)版规则和2012版规则中,仅规定“动作类(动作不符合功法规格标准,不规范的口型和发音);平衡类(不属于规范动作内的肢体移动、晃动);呼吸类(明显的气喘或憋气);神态类(意念不集中的分神、走神);其他类(遗忘动作,动作与背景音乐不合拍。)”的易犯错误和扣分方向,并没有给予确切的扣分界限或具体分值,只能凭裁判员的经验处理扣分点。
与2007(试行)版和2012版相比,2017(试行)版规则对动作规格的扣分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动作规格分为规格错误和动作失误两部分,并将有可能的错误和失误进行罗列,明确规定每个错误动作和失误点的扣分值,且对竞赛功法和推广功法进行了区分。每出现一次身体晃动、脚移动、跳动扣0.1分;每出现一次器械脱手、触地、器械开裂、坐垫移动、服饰影响动作扣0.1分等,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扣分清楚而具体。2017(试行)版规则不仅给裁判员的执裁带来方便,而且给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带来具体指导性。
3.突出功法的演示水平与演练技巧
演示水平的评分,是对不能量化的动作质量、功法特征、演练神韵、整体配合进行综合评定。2017(试行)版规则在演示水平的评分标准上做出相应的细化,重新规划了动作规格和演示水平的评分范围,并对演示水平的评分档次、分数段进行了调整,由以往以0.05为单位修订为以0.01为单位的倍数给分制,可给到尾数为0—9的小数点后两位的分数值。最重要的是修订了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在三个档次间存在的盲点,即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在优秀与良好档次、良好与一般档次间存在0.05分的差值,对于4.05分与3.05分该如何确定档次、能不能打出4.05分与3.05分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解答。同时,重新调整了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档次以及每个档次中3个级别之间的界定值,优秀档次由之前的4.10~5.00分调整为4.41~5.00分,良好档次由3.10~4.00分调整为3.51~4.40分,一般档次由2.10~3.00分调整为2.30~3.50分。此外,还详细规定了裁判长的扣分标准,给予裁判长充分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区间性的分值、模糊的扣分点做出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扣分不公平的出现。与此同时,详细规定了动作质量、九套功法的风格特征、演练神韵以及整体配合的要求和标准,并新增加了气舞的评分标准,2017(试行)版规则的修订为裁判员的评分带来历史性转变。
2017(试行)版规则在演示水平中新增了气舞的评分标准,与普及功法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相比而言具有一定区别。气舞的功法展示分值为6分,艺术表现分值为4分,A、B两组裁判员均按10分制打分,功法展示按10分制的60%、艺术表现按10分制的40%的权重计算相应的得分,功法展示分值高于艺术表现分值。气舞的功法评分与普及功法的展示得分的评分方法相同,而艺术表现主要从编排与结构,音乐与动作,背景、服装与道具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比例依次是4分、3分、3分,新规则使得竞赛更趋准确、公平、公正。在气舞的评分标准中更注重功法内容、动作质量、演练神韵及其整体的表演艺术,这也是气舞区别于九套功法的关键所在。气舞的出台给予教练员、运动员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表现出更强的创新性。
二、评分标准变化可能形成的影响
1.对裁判员的影响
2017(试行)版规则强调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强调动作的规格质量,具体明确了各动作的“扣分点”,对赛事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将以前的“两块打分”扩大到“三块打分”,新增的气舞项目促进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而采用更为精确的评分方法更利于裁判员评分的准确客观性。
2017(试行)版规则对评分方法的详细说明,解决了2007(试行)版和2012版规则中阐述不清、易造成理解不清、打分偏差较大的弊病,对A、B组裁判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扣分点更加清晰,更利于裁判员的判断和执法,打分更有依据。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可在一定程度上监督B组裁判员打分的公平、公正性。
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裁判员一手遮天现象的出现;气舞的加入,要求裁判员在熟知九套普及功法和四套竞赛功法每个动作的扣分点和得分点,而且需要裁判员学习创编的规则和原理,提高裁判员的创编动作能力,真正做到会练、会裁、会创编。
2.对教练员的影响
2017(试行)版规则的详细阐述可使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更有针对性和重点性,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能减少比赛中的失误概率,提高比赛的质量。
动作规格评分标准的修订,使得教练员更加注重日常训练中的细节,针对裁判员的扣分点着重练习,尽可能地减少比赛中失误的概率;演练水平分数段档次的修订和精细化,使比赛在更加激烈的环境中进行,增加赛事的观赏性。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也会更加注重运动员动作的规范性,呼吸、意念、神韵的相互配合以及队形、背景音乐的融合性,促进健身气功在推广传承中不失动作规格与其内在真谛。
增设运动队代表打分,可以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促进比赛的公平、公正;气舞的加入可以充分发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创新意识,发挥各队伍自身的优势,增加套路的悬念和观看比赛的欲望,以达到充分展现整个代表队最佳状态艺术表现效果。
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自身的优势编排气舞动作,在保证动作整体质量和难度的基础上,给予裁判员、观众以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健身气功比赛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而且加大了艺术感染力以及竞技性,促进了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和大众竞赛的开展。
3.对运动员的影响
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对气舞进行创新,不仅给予运动员充足的艺术展演空间,而且给予教练员广阔的思维空间,将动作完美的结合,展现气舞的多样性、巧妙性、流动性、流畅性并达到吸引裁判员与观众眼球的效果,也就是在演示过程中要符合相对应的美学的要求,要与背景音乐相合、相融,做到“眉目传神、形神兼备”等,成为气舞功法编排的首要任务。
新规则可以促使运动员在日常的练习中更具有针对性,明确每个动作的扣分点,尽可能在比赛中减少失误,基本功的练习成为日常训练和练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促进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促进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推动健身气功的发展和传播。
2017(试行)版规则对气舞分值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复杂型的难度技术动作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裁判员在评分标准上的客观性,给予了运动员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充分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