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手持技术测定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节课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详细了解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为后面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等知识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 手持技术;物质溶解;水温度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溶液的形成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溶解度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将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九年级的学生。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学习并初步具备了什么是溶液,溶液的形成等方面知识,而溶剂——水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但对于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不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学习心理上,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学习熟悉的物质更有兴趣和信心。
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相关知识,学会其操作方法。
(2)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探求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2)采用问题提示、学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学习。
难点: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实验探究、互动式教学,归纳演绎等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识
复习巩固上节课溶液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相关知识储备。
环节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引入】本节课我将拿出市场上一种名为”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先让学生触碰饮料壁,然后摇动,再让学生触碰饮料壁,可以发现该饮料自动变冷了。
【提问】此时我将提出“为什么这瓶饮料摇一摇就可以自动变冷?”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作猜想。
【解答】接着我对学生所得猜想进行解答,解释饮料瓶的隔层装有硝酸钾固体和水,摇晃时使硝酸钾固体溶解于水中吸热,从而使里面饮料变冷。
【再提问】通过这个解释,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硝酸铵固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
【猜想】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知欲,让学生猜想,学生进过一番发表言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一个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猜想学生可能会设计让物质溶于水,通过触摸烧杯壁来验证温度的变化。
这时,我将肯定学生的想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设计的实验所在的缺点(对于一些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的物质,采用这种方法很难感受出温度的变化),最后由教师提出采用手持技术来弥补缺点。
【讲解】师首先讲解手持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有大概的了解,组织学生每5个小组进行实验。进行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根据表格进行实验,比较出不同物质、不同质量,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比較表格图像,小组交流等归纳总结出结论。
【实验小结】: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五、板书设计
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1、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2、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3、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手持技术,可容易、方便、精确地进行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测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 手持技术;物质溶解;水温度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溶液的形成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溶解度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将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九年级的学生。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学习并初步具备了什么是溶液,溶液的形成等方面知识,而溶剂——水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但对于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不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学习心理上,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学习熟悉的物质更有兴趣和信心。
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相关知识,学会其操作方法。
(2)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探求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2)采用问题提示、学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学习。
难点: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实验探究、互动式教学,归纳演绎等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识
复习巩固上节课溶液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相关知识储备。
环节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引入】本节课我将拿出市场上一种名为”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先让学生触碰饮料壁,然后摇动,再让学生触碰饮料壁,可以发现该饮料自动变冷了。
【提问】此时我将提出“为什么这瓶饮料摇一摇就可以自动变冷?”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作猜想。
【解答】接着我对学生所得猜想进行解答,解释饮料瓶的隔层装有硝酸钾固体和水,摇晃时使硝酸钾固体溶解于水中吸热,从而使里面饮料变冷。
【再提问】通过这个解释,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硝酸铵固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
【猜想】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知欲,让学生猜想,学生进过一番发表言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一个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猜想学生可能会设计让物质溶于水,通过触摸烧杯壁来验证温度的变化。
这时,我将肯定学生的想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设计的实验所在的缺点(对于一些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的物质,采用这种方法很难感受出温度的变化),最后由教师提出采用手持技术来弥补缺点。
【讲解】师首先讲解手持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有大概的了解,组织学生每5个小组进行实验。进行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根据表格进行实验,比较出不同物质、不同质量,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束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比較表格图像,小组交流等归纳总结出结论。
【实验小结】: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降低或升高),是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五、板书设计
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1、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2、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
3、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手持技术,可容易、方便、精确地进行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测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