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除要完成众多的民政事务外,还要服务于辖区的联村蹲点、综合治理、征地拆迁等工作任务。工作中,经常和村干部打交道,笔者认为村干部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民政事业的成败。同时,深刻认识到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农村工作必须首先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性质已经从管理为主转向发展为主。各级党委必须适应形势变化,转变传统观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这支队伍,努力夯实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
1.围绕发展创新选拨机制,拓宽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渠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不优、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影响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必须进一步拓宽选人范围,创新选拨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一是应拓宽选人视野。关键是要打破目前“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的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现任村干部,选管理型人才。这些人经过多年的锻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应妥为利用;面向经济发展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岗位上来;面向乡镇离职、退休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乡镇干部大多有着离土不离乡的特点,和农村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对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经验、阅历较为丰富,退居二线或退休后到村任职,可以更好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在北京周边的先进发达地区已有成功尝试,我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尤其应该推广,既可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可暂时缓解欠发达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为将来发展锻炼和储备人才;面向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选外向型人才。这些人经过一定的打拼,见多识广,思想较为开放,有着较为敏锐的发展眼光,往往能带动一个村的快速发展。二是应坚持分类指导。对经济基础差的穷村,不宜安排年龄大的人任村党支部书记,应配备不安现状、勇于发展、富有闯劲的年青人担任;而对于矛盾较多的乱村,则宜安排年龄大、威望高、资历老的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此来平衡村内各方力量,避免发展较大的矛盾冲突。三是应建立后备人才储备机制。重点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后继无人、衔接不畅问题。如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将本乡镇近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家人员和退伍军人200多人统一纳入全镇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特别是及时把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发展为预备党员,并实行承诺制度,即:在预备党员转正期间,与镇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自主选择发展项目,并由镇组织办跟踪考察,工作结果作为转正的重要条件。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后备人才的积极性,解决了村党支部书记选任难的问题。
2.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健康成长
选拨是前提,教育管理是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才能培养出一支想干事、会发展、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一是要注重教育引导。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是落后地区的普遍现象,必须积极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将工作重点转向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一方面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能用事业凝聚人心,缓解矛盾,增进感情。同时,各级党委应注意解决好“家族型”党员问题。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少发展或不发展“近亲型”、“家族型”党员。要严格把好各村发展党员的审批关,对“家族型”党员要严之又严,避免不合格的党员进入党组织。二是要加强培训提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分批选送村支书到党校、科研机构去委培、进修、深造,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进行讲座、辅导,使每位村书记都能掌握几门农村实用技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观看电教片等活动,扩大视野。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村党支部书记“充电”,真正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致富书记”。三是要严格监督管理。一个群众上访不断的乱村,很大程度上是村班子成员自身管理不严,贪占村集体财产或厚此薄彼造成的。各级党组织应转变对村党支部书记溺爱过度的思想,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确实不公不廉的村党支部书记,一经查实,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不能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3.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工资没保障、付出与得到失衡、离任后待遇低等问题是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在位村书记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应加大扶持力度,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干事”的问题。一方面要节流,就是要规范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管好现有资金,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另一方面是增源,县乡两级应引导村书记依托本村优势,盘活集体资产,引进或兴办企业,加大集体资源有偿转让力度,积极寻找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保证集体经济有可靠的来源。同时,各级应伸出援助之手,多渠道支助一点,尽量减少村级负担;特别是对村内引进的项目,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税收返还政策,为村集体发展公益事业预留一定资金。其次要灵活核定工资,实现责权利统一。应在按统一标准核算村书记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加大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的比重,实行弹性工资制,突出重点工作和单项工作奖励,并拉开档次,真正激励、调动更多的支部书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使投入程度、工作成果与所得报酬成比例。效益工资要侧重于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维护稳定等常规重点工作;奖励工资要侧重于临时性、突击性的具体单项工作。第三要建立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补贴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对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根据任职时间长短和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应逐步建立科学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到任职越长、贡献越大、待遇越高,真正使村干部在离职后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科]
1.围绕发展创新选拨机制,拓宽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渠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不优、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影响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必须进一步拓宽选人范围,创新选拨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一是应拓宽选人视野。关键是要打破目前“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的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现任村干部,选管理型人才。这些人经过多年的锻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应妥为利用;面向经济发展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岗位上来;面向乡镇离职、退休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乡镇干部大多有着离土不离乡的特点,和农村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对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经验、阅历较为丰富,退居二线或退休后到村任职,可以更好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在北京周边的先进发达地区已有成功尝试,我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尤其应该推广,既可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可暂时缓解欠发达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为将来发展锻炼和储备人才;面向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选外向型人才。这些人经过一定的打拼,见多识广,思想较为开放,有着较为敏锐的发展眼光,往往能带动一个村的快速发展。二是应坚持分类指导。对经济基础差的穷村,不宜安排年龄大的人任村党支部书记,应配备不安现状、勇于发展、富有闯劲的年青人担任;而对于矛盾较多的乱村,则宜安排年龄大、威望高、资历老的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此来平衡村内各方力量,避免发展较大的矛盾冲突。三是应建立后备人才储备机制。重点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后继无人、衔接不畅问题。如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将本乡镇近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家人员和退伍军人200多人统一纳入全镇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特别是及时把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发展为预备党员,并实行承诺制度,即:在预备党员转正期间,与镇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自主选择发展项目,并由镇组织办跟踪考察,工作结果作为转正的重要条件。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后备人才的积极性,解决了村党支部书记选任难的问题。
2.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健康成长
选拨是前提,教育管理是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才能培养出一支想干事、会发展、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一是要注重教育引导。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是落后地区的普遍现象,必须积极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将工作重点转向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一方面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能用事业凝聚人心,缓解矛盾,增进感情。同时,各级党委应注意解决好“家族型”党员问题。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少发展或不发展“近亲型”、“家族型”党员。要严格把好各村发展党员的审批关,对“家族型”党员要严之又严,避免不合格的党员进入党组织。二是要加强培训提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分批选送村支书到党校、科研机构去委培、进修、深造,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进行讲座、辅导,使每位村书记都能掌握几门农村实用技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观看电教片等活动,扩大视野。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村党支部书记“充电”,真正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致富书记”。三是要严格监督管理。一个群众上访不断的乱村,很大程度上是村班子成员自身管理不严,贪占村集体财产或厚此薄彼造成的。各级党组织应转变对村党支部书记溺爱过度的思想,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确实不公不廉的村党支部书记,一经查实,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不能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3.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工资没保障、付出与得到失衡、离任后待遇低等问题是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在位村书记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应加大扶持力度,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干事”的问题。一方面要节流,就是要规范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管好现有资金,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另一方面是增源,县乡两级应引导村书记依托本村优势,盘活集体资产,引进或兴办企业,加大集体资源有偿转让力度,积极寻找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保证集体经济有可靠的来源。同时,各级应伸出援助之手,多渠道支助一点,尽量减少村级负担;特别是对村内引进的项目,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税收返还政策,为村集体发展公益事业预留一定资金。其次要灵活核定工资,实现责权利统一。应在按统一标准核算村书记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加大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的比重,实行弹性工资制,突出重点工作和单项工作奖励,并拉开档次,真正激励、调动更多的支部书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使投入程度、工作成果与所得报酬成比例。效益工资要侧重于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维护稳定等常规重点工作;奖励工资要侧重于临时性、突击性的具体单项工作。第三要建立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补贴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对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根据任职时间长短和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应逐步建立科学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到任职越长、贡献越大、待遇越高,真正使村干部在离职后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