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正确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研究性课程就是做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写论文,我认为这是个误解。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正确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正确含义才能够把它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2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正处于新旧教改的过渡阶段,旧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而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实践试验阶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避免不了地存在很多问题。
2.1 语法分析法在某些地区仍然处于主要地位。语法分析法是旧教学模式中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速度慢、耗时多、效果差,所教出来的学生也大多数所学的是“哑巴英语”,英语的应用和交际能力相对很差。无论是阅读、听力还是写作能力,都由于时时考虑语法而影响了其速度和效果。语法分析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将教材内容零散地分解成许多语法点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句型操练练习和各种试卷练习来巩固。在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结果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2.2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得到的锻炼就少,因此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达不到学习语言并应用的目的。在新教改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仍然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参加为辅的方法,对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得很不够。
2.3 学生已接受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老师教,学生记”这是以往英语课堂的真实写照,现在虽有所改变,但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力仍普遍存在。这种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不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教育结果是使学生们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
3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突破口。而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正确地应用与实施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3.1.1 分组。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可以使班级自然分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是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3.1.2 以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个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
3.2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做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做事”。“做事”,在英语教学中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通过做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
3.3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室可根据课堂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要尽量真实,方式要灵活;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1 正确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研究性课程就是做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写论文,我认为这是个误解。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正确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正确含义才能够把它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2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正处于新旧教改的过渡阶段,旧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而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实践试验阶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避免不了地存在很多问题。
2.1 语法分析法在某些地区仍然处于主要地位。语法分析法是旧教学模式中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速度慢、耗时多、效果差,所教出来的学生也大多数所学的是“哑巴英语”,英语的应用和交际能力相对很差。无论是阅读、听力还是写作能力,都由于时时考虑语法而影响了其速度和效果。语法分析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将教材内容零散地分解成许多语法点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句型操练练习和各种试卷练习来巩固。在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结果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2.2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得到的锻炼就少,因此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达不到学习语言并应用的目的。在新教改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仍然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参加为辅的方法,对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得很不够。
2.3 学生已接受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老师教,学生记”这是以往英语课堂的真实写照,现在虽有所改变,但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力仍普遍存在。这种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不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教育结果是使学生们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
3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突破口。而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正确地应用与实施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3.1.1 分组。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可以使班级自然分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是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3.1.2 以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个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
3.2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做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做事”。“做事”,在英语教学中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通过做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
3.3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室可根据课堂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要尽量真实,方式要灵活;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