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又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学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契合现阶段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需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感悟。
一、创设教学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所以,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为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我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很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发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更新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2)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内容;(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迅雷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而且他们还提出会使用其他的下载软件,如电驴、网际快车等。这时我就让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但使会的学生巩固了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也使不会的学生得到了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工具运用,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遇到一些可以多项选择的问题,我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性的,所以教学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服务,進而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教学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所以,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为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我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很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发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更新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2)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内容;(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迅雷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而且他们还提出会使用其他的下载软件,如电驴、网际快车等。这时我就让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但使会的学生巩固了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也使不会的学生得到了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工具运用,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遇到一些可以多项选择的问题,我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性的,所以教学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服务,進而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